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电能的输送教案示例

时间:2022-02-12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一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什么样的高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案电能的输送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

1.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

2.小黑板一块(抄有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2.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板书:〈1.输送电能的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板书:〈2.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和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通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设法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提问:哪种方法能被实际使用呢?

讨论: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Q=I2Rt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很可行的。

板书结论:〈①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板书:〈②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板书:〈高压输电可以保证在输送功率不变,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输送电的电能损失。〉

(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讲解:在发电站都要安装用来升压的变压器,实现高压输电。但是我们用户使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在用户附近又要安装降压的变压器。

讨论:高压电输到用电区附近时,为什么要把电压降下来?(一是为了安全,二是用电器只能用低电压。)

板书:〈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4)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我国输电电压,知道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3.小结:输电过程、高压输电的道理。

4.作业:出示小黑板上的题目。

葛洲坝电站发电功率约271.5万千瓦,如果用1000伏的电压输电,输电电流是多少?如果输电线电阻是200欧,每秒钟导线发热损失的电能是多少?如果采用100千伏的高压输电呢?

(四)说明:

1.本节是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较好。

2.对于高压输电,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高压输电时电压很高,怎么会使电流减小呢?这不与欧姆定律矛盾吗?如果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作如下解释:变压器并不遵循欧姆定律工作,它的工作原理要到高中以后再学习。

jk251.coM小编推荐

高中教案电热的作用教案示例 精选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热器发热的原理。

2.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3.使学生能够辩正地看问题。

(二)教具

热得快、电烙铁、电炉、电烘箱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1)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2)同学们家里有哪些用电器?

(3)各种用电器里都有导体,只要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就要发热,那么,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呢?

引导学生回答:家用电器连续作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儿,这是为了散热,防止用电器的温度过高而烧坏;而电器长期停止使用时,隔一段时期又要通电,这是利用电热来驱潮。

(4)电热对我们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呢?引入新课,指出电热既可供我们利用,也要防止它造成的危害。

2.进行新课

(1)电热的利用

①原理:

问:同学们见到哪些利用电热工作的电热器?

学生答:电烙铁、电烫斗、电饭锅、电烤炉等。(学生回答时,教师出示相关的电热器)

指出:这些电热器是利用电热进行加热的设备。

②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拿出一个废旧的“热得快”让学生观察,并注意管中的电阻丝。

指出: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③电热器的优点:

问:生活中到处可见电热器。电热器为什么能够被人们广泛使用?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电热器有许多优点,它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④常见的电热器

讲述(或让学生看书后学生讲述):常见的电热器有电褥、电烘箱、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等。指出:各种电热器的构造和用途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2)防止电热的危害

问:①电热有没有危害呢?(让学生举例:电线中电流过大时,电热会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燃烧起火。用电器,如不采取散热措施,会被烧坏。)

问:②用电器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电热的危害的?

引导学生回答:如有的电动机里装有风扇,电视机、收音机机壳上有散热窗等。

(3)讨论本节的“想想议议”。然后再问:电热对日常生活是有利还是有害?请一些同学起来辨论。通过辨论引导学生要辩正地看问题。

(4)指导学生做课本上的小实验: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

首先由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教师帮助他们搞清:①电能表的表面上标着3000转/千瓦时的意义;②测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和需测出什么物理量;③利用测得的数据如何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

3.布置作业

(1)找一只小灯泡,观察它的铭牌标志,然后实际测一下灯泡的功率,并比较测出的功率和灯泡上标着的额定功率是否相等。

(2)复习、小结全章。

(四)说明

该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后,要引导学生看书回答,要让学生多举自己身边的事例。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九章

高中教案电压教案示例之二


(北京101中学张宁谋)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高中教案电磁感应教案示例【精】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实验表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

〈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电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板书:〈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四)说明

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关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二的高中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具

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l)用磁性黑板上如图1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1的电路图。

(4)找出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上;图乙开关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l、L2。连接起来的呢?

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

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应接在哪?(AB两点间)

3.进行新课

(1)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5(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

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5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②调换开关S的位置,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提问: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有人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否设计个实验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练习1图中的笔迹用温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分析:甲电路为短路,电路中虽有用电器但没有接入电路。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造成L2部分断路。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在一个实际电路中,导线是可以交叉的,但我们画电路连接图时,为清楚起见,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Ll、L2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A、B。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上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②讨论章末习题第5题。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节练习。

(2)完成课本上章末习题1、2、3。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六节。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027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