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很风趣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小动物伶俐可爱的形象,歌曲中两处小间奏一个级进下行,一个级进上行,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小猴子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野蜂飞舞》,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2、指导学生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准确的在间奏处为歌曲伴奏,并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后准确的接唱。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表演《小猴子》。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心节拍感,准确地拍出小间奏的时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野蜂飞舞》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猜猜是什么昆虫在飞?是单独飞还是成群飞?
(2)再听:野蜂飞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他们争先恐后地要去干什么?
(3)我们再听一遍,你们能用自己的动作来演一演吗?
2、有只小猴子觉得野蜂的动作非常有趣,可爱,它也想来学学,于是它就跳了起来,你们觉得它表演得好吗?
二、学唱《小猴子》
1、小猴子不仅舞跳的好,歌唱的也不赖,不信你们听!
刚才小朋友听的这首歌里,小猴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小猴子在路上吃桃子,翻跟斗。
2、录音范唱:这只小猴子可真调皮,真淘气。一起来听小伙伴的演唱。老师用拍手来伴奏,注意看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加上了拍手的动作。(在小间奏的地方加入拍击xx)
学生指出,教师讲授:这两小节是小间奏,不需要演唱。
3、师生一起听和拍:
你还记得老师在间奏的地方是怎么拍手的吗?xxx还可以怎么拍?
4、用la哼唱,指导演唱顺序: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猴子吗?如果喜欢我们就一起用la、la、la把小猴子请到我们中间来,好吗?不过也要像刚才那样拍手哦。
5、跟着老师读歌词,小间奏的地方拍手,发现“红灯”停一停。比较x–和x0
6、学生按节奏读词。
7、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
8、教师纠正指导,特别指导唱准511和522,5.343|2-和5.342|10,唱好长音x–的时值和休止符的停顿。学生练习。
指导用轻快的声音唱这首歌,提醒演唱姿势,咬字吐字,自然歌唱不喊叫。
9、跟着小伙伴一起唱唱看。
10、完整的自然歌唱《小猴子》。
三、歌表演《小猴子》
师:这只小猴子真是可爱又有趣,谁能用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这只顽皮的猴子?
1、学生模仿,提示:小猴子怎么走来走去的,小猴子还喜欢跳来跳去。
2、师表演《小猴子》
3、学表演动作
师示范,生模仿
4、师生共同表演
四、节奏练习
小猴子虽然调皮,但它们也很团结,我们来听一听童谣里怎么说的?
1、教师童谣诵读《小猴子》。
2、学生逐句跟读。
3、学生齐读,教师用用响板给学生恒拍。
4、分组表演,一部分学生拍手(恒拍),一部分学生诵读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地做动作。
五、小结下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2)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生1:我又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又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1厘米的认识。
二、猜想叙述,建立表象
1.谈话,让学生说在家里了解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量铅笔的图片,让学生再叙述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读出铅笔的长度。
三、动手操作
测量自己一支铅笔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在家里量一量自己喜欢的小物品长度。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95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快瞧!他是谁?(课件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还要邀请大家去参加圣诞晚会。!大家想不想去啊?
那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闯过下面的四关,你就会收到礼物,得到邀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课件出示题目:
9+5=8+4=7+5=8+7=7+8=
8+5=6+5=7+5=9+3=8+9=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课件演示各种方法。
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关:装扮圣诞树
1.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
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a.5+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e.统计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哪种方法能准确的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学生试做5+8=4+8=3+9=,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象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第三关:数客人
1、圣诞老人请了爱心小精灵来做客,课件演示,说图意,列算式。
2、圣诞老人还请小企鹅来做客,大家能算一算来了多少个小企鹅吗?
第四关:算式对对碰。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后,引导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三、实践与应用:
1.小马过河
生口算,课件演示小马过河
2.小鸡找妈妈
瞧,鸡妈妈也来了,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口算,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什么了?
物体分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行的再设计)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3、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第四课时:小数乘法综合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重点)
2、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第二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难点)
口算训练
0.9×67×0.081.87×00.24×2
0.12×61.6×54×0.256×0.5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先判断积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2.7×0.35.2×0.71.1×2.5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课本第6页例5.
(1)想一想这只非洲野狗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2)我会列式计算,并进行正确验算。
2、试做:练习一第10题
①自己先独立计算。
②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我发现了:
三、合作探究:组内交流第10题你的发现。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3.25×50=2.8×0.95=0.372×1.2=
0.98×2.3=6.7×0.58=7.06×2.4=
2、蒙古牛一般体重0.326吨,身高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大约是蒙古牛的1.3倍,身高大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是多少?
3、一种毛线每千克58.36元,买3千克要付多少元?买1.2千克要付多少元?
4、食堂买来茄子和西红柿各18千克,每千克茄子2.4元,每千克西红柿3.6元.买这两种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检测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0.87×0.9()0.870.87×1()0.87
0.87×1.1()0.870.87×0.3()0.87
2、用竖式计算。
31.8×1.047.18×6.050.305×0.14
3、四年级有学生220人,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食品店运来350瓶鲜羊奶,运来的鲜牛奶瓶数是鲜羊奶瓶数的1.8倍。食品店运来鲜牛奶多少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1234681224
y/cm241286432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cm )
过程要求:
(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234681224
袋数1286432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三角形分内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活动一:根据三角形的角分类。看书27页。回答下列问题。1、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2、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分类,可以分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活动二:把课本附页二的图2剪下来进行分类活动三:三角形每个角的特点1、完成下列表格直角个数锐角个数钝角个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总结:直角三角形肯定有()直角;不可能有()锐角三角形有()锐角,不可能有()钝角三角形肯定有()钝角,不可能有()专题训练一:课本27页找一找,填一填专题训练二:课本28页练一练第一题专题训练三:课本29页第二题活动四:根据三角形边来分类。看书28页的认一认,回答下面问题。1、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所有的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的不等边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没有联系?专题训练四: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28页填一填。专题训练六:完成课本29页的第三题的1,2小题专题训练七:课本29页第3题的(3)小题专题训练八:课本29页实践活动三、课堂小测与反馈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十页,必做:练功房和聪明屋教学目标:1、根据三角形的大小,把三角形分类。2、根据三角形边的长度,把三角形分类。3、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明确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认识等腰三角形。一、预习课本p27—29,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二、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学习目标:
1、会认封、歉等9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3、懂得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学习难点: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学习准备:课件,录音机。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我们来玩个听音游戏,根据读音来找朋友。2、学生分组来玩听音游戏。学生进行游戏。二、理解全文,体会情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仔细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是怎样形容我砸碎玻璃后逃跑的样子?⑵石子是怎样射出来的?找出形容词,并抄写下来。⑶文中我是谁?是不是作者?⑷我做错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事后又是怎样补过错?⑸老奶奶信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3、请学生自己说我回答哪个问题?4、老师用我为你骄傲来评价学生。5、大家讨论一下,文中骄傲是什么意思?还有别的意思没有?6、老师讲述《骄傲的孔雀》,让学生理解骄傲。7、这两种骄傲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分别是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领悟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1、观看。2、读书思考,小组讨论。3、举手回答。4、学生聆听。5、领悟。三、总结全文,扩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说说从这篇课文中你学会了什么,以后怎样做?2、播放轻音乐,大家一起闭目回忆以前是否遇到类似的事情。3、引导学生互相讲述,加深对学会承担,学会宽容这一道理的理解。1、自由畅谈。2、闭目回忆。3、学生讲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641.html
上一篇:推荐:化学教案
下一篇:教师本人年度工作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