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认识东西南北堂实录优秀模板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在小学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优秀的小学教案是什么样子的?这篇《认识东西南北堂实录优秀模板》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客: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辩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3.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4.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5.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1.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2.(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3.问:蘑菇亭在教学辅助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船形教学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Jk251.coM编辑推荐

师恩难忘堂实录 教案精选篇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板书了课题,围绕课题步步深入,感悟文本。

师:师指谁?

生:老师。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默不作声。

师:注意老师的问题是指谁,而不是问师是什么意思。

生:师指的是田老师。师:那田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第一问。

师:与师相对的字是?

生:生。

师:生又是指谁?

生:刘绍棠。

师:有谁了解他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刘绍棠是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

师:这篇课文就是刘绍棠先生写的,原来的题目是《老师领进门》。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生:因为田老师对他有教诲之恩。

师:这也是课题中的恩,在这儿指的是田老师对作者刘绍棠先生的教诲之恩。这教诲之恩在文中又有哪些体现呢?这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第二问。

师:教诲之恩,作者终生难忘,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第三问。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认真自读课文,写下自己的体会。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维生素C的故事堂实录


师:海上凶神这个名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可怕,很恐怖。

生:这是海上独有的疾病,来势很猛,很凶狠。

生:它来的很神秘,像是死神的代言人。来的很迅速,无法阻挡。

师:这样一种海上独有的,在船员们没有意思到,就如死神般降临的疾病,是怎样夺取船员的生命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来将这可怕的“海上凶神”来临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

指生读

2、到底什么是“海上凶神”?

师:这样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

请你们在默读课文,然后用书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

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简介是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就是“海上凶神”

教师介绍关于维生素c的科学资料

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读课文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

(1)海上生活不仅……而且……

(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

因为海上生活很艰苦,船员只是吃鱼和黑面包,没有水果和蔬菜吃。而蔬菜和水果中才含有维生素c,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被称为“海上凶神”的“坏血病”。结合这两点就能说清楚。

4、在发现维生素c能治愈“海上凶神”的过程中,哥伦布的情感出现了那些变化,请你们自己再默读课文找出来,然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找出: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又惊又喜。

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噙着眼泪(悲伤)的原由?

讨论: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对吗?要求小组在课文字里行间中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观念。

简介哥伦布的航海伟大事迹。

再读表达哥伦布心情的句子,将哥伦布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教师过渡到又惊又喜。

将这种惊喜的对话情景读出来。

5、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发现是很偶然的?

引用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思考,即使苹果在你头上砸上千次,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17、维生素c的故事课堂实录。

认识钟表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看钟面上的半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实物钟和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出示四个钟面时刻。(7时半、8时半、9时半、11时半)师: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明明去唐寨山游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几时起床,几时出发,几时到几时在唐寨山快乐地游玩?2、让学生试着说一说。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3、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想想,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学会看钟面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二、自主探索,展示成果1、小组个人展示(1)学生独立自学第93,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学习信息。)(2)小组内进行展示会,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相互帮助、质疑。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以小组为单位)生1:每个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生2:每个钟面上的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的中间。生3: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都指向6。生4:数字表示法,冒号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3、小结。三、检测成效,实践应用1、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2、游戏活动(1)师说几个时间,学生动手拨一拨。(2)同桌交换合作,一个说时刻,一个拨时间。3、拨出一个最喜欢的时刻,说一说在这个时刻做什么。(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上台讲一讲。)4、独立完成第95页第四题。四、总结谈话,拓展创新1、师生共同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告诉学生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孩子。2、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实录优秀模板


师:如果当时你和朱德在一起挑粮食,你看到朱德这么大的年纪还和你们一块挑粮食,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很可怜。这么累了,还要来挑粮食。

生:我就跟毛主席说让他派个人来帮朱德挑粮食,让他不要这么累。(这是我们班级里学习成绩最烂得说得,很以外哦!)

生:如果我也在我就叫他把粮食放下了,休息会儿,等我把我自己的挑回去了再来帮他挑,不要让他累坏了。

生:我就把朱德的粮食放到我那边,让他少挑点。

虽然大家都这么劝他,但是朱德有没有听他们的话或者有没有动摇?

生:没有!

师:如果你是朱德,听到同志们这么关心你,这么劝你,你是怎么想的?

生:如果你们不挑我也不挑,你们挑我也挑。

师:哦,和士兵们同进退哦。

生:我要让士兵们吃到我挑的粮食。

生:我和士兵么要同甘共苦,我要和他们一样。

生:我要做好榜样,这样才能带领大家打败敌人,才能保卫祖国。

师:哦,好的,自己先当我大家的榜样,才能去领导其他人!

评:仅仅是这么一个小段,学生能够理解老一辈的精神,虽然抗日战争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事情,朱德、毛主席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但是这一课的学习却让他们体会到了关心别人,要想领导别人得自己先做好榜样。

“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案精选


一、看一看,比较物体的质量

1.老师和同学谁重。

(学生张齐和老师站在一起)

师:我们俩站在一起,比一比,你能想到什么?

生:钱老师高,张齐矮。

师:也就是钱老师比张齐——

生:高。

师:张齐比钱老师——

生:矮。

师:这是在比高矮。还有谁想比什么啊?

生:钱老师比张齐重。

师:好,轻重比出来了。我比张齐重,张齐比我——

生:轻。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你的个子大,张齐的个子小。

生:大人食量比小孩大,大人比小孩吃得多,所以大人比小孩重。

2.什么物体比较重。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说张齐比我轻,我比张齐重,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师:要比较两样东西或两个人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眼睛看。请你接着看一看周围,还有哪样东西比哪样东西重,哪样东西比哪样东西轻?

生:桌子比椅子重,椅子比桌子轻。

生:房子比电灯重,电灯比房子轻。

生:柱子比凳子重,凳子比柱子轻。

……

师:这是一本语文书,我拿一把尺子出来。

生:书重,尺子轻。

师:“看一看”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3.两个一样大的球谁重。

师:接着老师再请你看一看,老师拿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球(球用不透明的纸包着),一个是铁做的铅球,一个是用皮草做的垒球,那肯定是——

生:用铁做的重,用皮草做的轻。

师:但是这两个球是一模一样的,你能看出哪个是铅球,哪个是垒球吗?

生:(摇摇头)看不出来。

师:看来用眼睛看一看的办法比较物体的质量有时是不行的。

二、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质量

1.两个一样大的球谁重。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这两个球究竟哪个重,哪个轻呢?

生:用手掂一掂。

师:请你来试试看。

生:左边重的是铅球,右边轻的是垒球。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看一看就能看出来了,但有时候看不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去掂一掂谁重谁轻。

师:请你掂一掂桌上的东西,哪样重哪样轻?

(生尝试)

师:这说明“掂一掂”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可以!

2.掂一掂质量非常接近的两个物体。

师:看来“掂一掂”也是个好办法。请你左手拿着语文作业本,右手拿着数学作业本,掂一掂,掂出什么来了吗?

生:数学作业本比语文作业本重。

生:我觉得语文作业本比数学作业本重。

生:我觉得两个作业本一样重。

师:啊呀!两个作业本比较,用手掂一掂有三种不同的意见。这怎么办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两个东西差不多的时候,“掂一掂”也不行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称一称。

……

认识图形优秀模板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王克军赵熙清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认识更大的数优秀模板


课题

数一数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读、写。“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具,让学生有所回忆。1、出示小正体教具:1个、10个、100个、1000个的正方体教具。2、师小结:以前我们学过,一排是10个,一层是10排,有100个,一个大正方体有10层,有1000个。二、数一数。数一数(一)1、学生观察书本的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2、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个数,并说一说这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意义。数一数(二)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2、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数这个图形,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3、然后和同桌交流,并集体交流其方法。4、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5、拨一拨。在用计数器拨的过程中,在万位拨到九时,再拨一万时,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如何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三、说一说。师: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万以内的数,你们见过比万大的数吗?谁来举例说说。四、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板书设计数一数个十百千万课题数一数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1、认识百万。在计数器上,在十万上一个一个拨,当拨到九时,让学生思考,再拨一个怎么办?引出“百万”读作:一百万写作:1000000,(为了学生更方便看清有几个0,可以四个数字之后稍微空一下。)2、认识千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千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一百万一百万的数,十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3、认识亿。当学生在千万位上数的时候,当数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教师再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4、认识其他更大的计算单位。教师继续出示其他的计数单位。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说说刚刚学的几个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0个100000是1000000读作:一百万10个1000000是10000000读作:一千万10个10000000是100000000读作:一亿2、填一填、写一写。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各计数单位与“万”之间的倍数关系。三、十进制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观察这张数位顺序表,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2、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记这张表,有什么决窍?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亿级注:在书写的时候,为了更快地读出此数,在级与级之间稍微空一点点。四、巩固练习。1、书本第4页第一题。本题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2、数一数、说一说。通过计数单位模型,让学生说出是多少,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3、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拨珠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对较大的数的认识,又能进一步理解十位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4、书本第4、5题。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的程度上提高了。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习在遇到“满十进一”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鼓励其借助计数器先试一试,再数一数。5、第6题。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模型作支撑。6、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板书设计数一数10个100000是1000000读作:一百万10个1000000是10000000读作:一千万10个10000000是100000000读作:一亿课题人口普查(一)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这些大数的意义。2、学生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点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会正确性读写多位数。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数。。教学过程一、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为了清楚地知道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在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2、多媒体出示相关数据。3、师:你能读出图中全国、北京和天津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实际人数吗?试一试,同桌互相读一读。师:你能读出哪个城市的人口数?请你读一读。会读的同学能不能把你们的小窍门教给大家。4、学生汇报,师借助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读数的方法。(1)先把大数四位分级;(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亿级和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或“亿”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的,只读一个零。5、师:你能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再读一读这些数吗?二、试一试。1、说一说这些国家各有多少人。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当地有关人口的数据,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学生能体会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收集其他的一些大数据。2、写出下列画线的数。结合一些较大的数,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与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的。板书设计人口普查(1)先把大数四位分级;(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亿级和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或“亿”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的,只读一个零.课题人口普查(二)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这些大数的意义。2、学生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点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会正确性读写多位数。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数。。教学过程一、练一练。1、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45023030017600350609000要求学生先分级,再与同桌相互读一读,最后集体交流。2、写出下面各数。四百零五万六千七百万二千零三十(1)先让学生说说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先读一读,再用线连接起来。96720001200000080608007012000000080608000704009004000900九千六百七十二万一百二十亿零八千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四十万零九百(1)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2)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学会观察,寻找对应的数。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能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同时可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4、实践活动。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课题国土面积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点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出示中国地图。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出示四个数据:(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三、探究改写方法。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9600000=960万450000=45万1660000=166万100000=10万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300000000=3亿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比较大小。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五、试一试。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六、练一练。1、开发大西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2、海洋资源。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板书设计9600000=960万450000=45万1660000=166万100000=10万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300000000=3亿课题近似数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量书本的长。师:请大家用尺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测量。学生会发现是20厘米多一些。师:如果我们不需要量地非常精确,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二、生活中近似数。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1)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有一亿三千万。(2)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约13亿。2、学生看书上的另外三个例子,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3、师:在生活中你接触到过近似数吗?如果有,请你说一说。教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总计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零三百万人。(讲解和平的重要性)三、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1、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2、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3)师生共同观察书本上的练习。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师:请你观察,你发现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几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几位?(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四、试一试。1、把下面统计表中数据四舍五入到万位。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2、看图填空。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3、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教师鼓励学生说明理由或举出案例的。五、实践活动。你所在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四舍五入到十位是多少?你所在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多少?板书设计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四舍五入到千位:约14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150000课题数学阅读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记数的演变过程。2、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记数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记数的演变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记数的演变过程“从结绳记数”说起。2、看到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二、学习新知。1、请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有关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交流:(1)在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计数或结绳记数。是一一对应的。(2)十个手指都用完了,什么办法来表示羊的只数呢?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十地进行记数,按群记数。3、符号表示数。(1)古埃及象形数字;(2)玛雅数字;(3)中国算筹数码。(4)现在使用的0、1……9这10个数表示任意一个数字,这种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4、教师介绍有关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的方法。(1)课件显示一些壁画图片素材,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受体会。(2)亲身体验。5、介绍有关古埃及象形数字和玛雅数字。6、介绍有关中国算筹数码,板书设计从结绳记数说起图(略)课题练习一(一)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体会“位置值”的思想,熟练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大数的读写。1、出示书本上的图片。2、先读出或写出下面画线的各数,再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几位数和最高位是什么位?二、大数的改写。1、出示太阳第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读出表中的数,并改写以“万”为单位的数。2、看到这些数据,你还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人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3、问题: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近?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远?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4、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其中两个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说一说?三、我读你写,我写你读。增加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个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组间的比赛。四、说一说。教师鼓励学生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从图像上直观理解各数的范围。五、括号里填几。可填一个数,也可以填一个范围。六、小调查。从报纸上找出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练习一720000七十二万十七万170000二千四百一十一万24110000课题练习一(二)数学第七册备课人: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体会“位置值”的思想,熟练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填空。1、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它们的之间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51455301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这位上的计数单位是。3在()位上,其中的三个5分别表示()、()、()。3、325054由()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读做()二、用下面八个数字做组数游戏。000055551、写出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八位数2、写出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3、写出最大的八位数4、写出最小的八位数。三、括号里填几。36()386≈37万3()2313642≈3亿9()5000≈100万2()98000022≈23亿653030>6()90903()5万<340万四、改写。用4个3和4个0组成八位数。(1)一个零都不读;(2)只读一个零。(3)要读两个0(4)要读三个零五、选拔题。1、三亿有()a、30个一万b、30个一千万c、30个一百2、下面各数中最小的一个是()a、64399b、743390c、749093、近似数是10万的最大整数是()a、109999b、99999c、104999

认识对称轴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p.58~59“认识对称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3、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和起来了,蝴蝶也飞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看!

这两只蝴蝶漂亮吗?它们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2、复习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对称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长方形的对称轴。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彩纸。

(2)问: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

(3)交流对称轴的画法。并让学生把长方形所有的对称轴都画出来。

注意:对称轴一般要画成点划线。即————

(4)长方形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2、正方形的对称轴。

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正方形的对称轴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再画出它的对称轴。

交流:你是怎样折的?能画出几条对称轴?确认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将课前剪下的教材115页的图形,先确定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所有的对称轴。如果你没办法确定,可以折一折再画。个人完成后,按顺序放在桌子上,同桌相互检查。再按顺序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简单图形的对称轴会找了,那么图案中的对称轴找得出来吗?

3、出示一些常见的图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根据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特点,我们只要确定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就能画出它的另一半。

指名学生说说画法,指导学生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确定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再将其连成图形。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鼓励学生画出每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交流: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

(3)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一个图形的每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的条数与边的条数相等。

四、课外拓展。

过渡:生活中制造轴对称图形,一般是将一张纸对折了来剪的,剪好后展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

1、图中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哪一个,用线连一连。

3、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很多,古今中外,尤以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剪纸最有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电脑制作对称图形。

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也能制作出对称图形。

步骤:(1)先画出半棵小松树;(2)再复制;(3)把复制好的水平翻转;(4)组合。

五、动手操作。

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欣赏交流。

谈谈收获体会。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33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