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时间:2022-02-2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书105--10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例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练习m.jK251.COM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题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看图填空

4、6题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分之()

Jk251.coM编辑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精选


【学习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特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迁移整除知识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的分数写法:

几分之一的意义:表示从总的份数中取了1份

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稿优秀模板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1、竖着看表示3个4,横着看表示4个3,而他们都可以用列算式4×3=12,这两个算式中4和3一样吗?有必要对比吗?度把握到哪里?

2、这节是乘法的第一节课,是否还要增加一些基础题,如看图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354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