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促进学生课堂互动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我们为您提供这份“梯形面积教案”非常自豪,欢迎您赏味本文!
梯形面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画出它的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出示一辆汽车侧面图)如汽车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猜想:
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哪个吗?下面是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四、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例3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36+120)×135÷2
S=(a+b)h÷2=156×135÷2
=10530(平方米)
梯形面积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你会表示吗?
生:s=(a+b)h÷2
4、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应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释:举例说明“横截面”的含义。学生尝试计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p82第1题
四、巩固练习:p82第2题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p82第3、4题
教学后记: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积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获得感性材料,为概括出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是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梯形面积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
对于梯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说学法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注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割补法和拼摆法可以把一些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出示一辆小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车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状,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能找到梯形,并设问:怎样计算这些梯形面积?
引入本课教学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推导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师:谁能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公式的?
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推导方法。
学生可能汇报以下三种推导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方法一:(拼的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同样的结论。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得出同样的结论。
全班交流时,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推导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师: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四)、作业设计
1、先量出图中有关数据,再计算图形面积。
2、解决问题
(1)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方厘米?
(2)、一块白菜块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白菜12棵,这块地里一共可以种白菜多少棵?
(五)、全课总结。
本课主要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梯形面积教案(篇4)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 概括能力,将转化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学生 的“拼 、剪、画、说”活动中,使学生领悟转 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使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在拼 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
1、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
2 有两个小朋友因求图形的面积需要我们的帮忙。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新知
1、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吗?它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转化思想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5、分析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用字母表示。
S = (a+b) h÷2
(三)应用知识
1、口答练习运用公式。
2、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己解答例3)
3、提升练习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研究:梯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梯形面积教案(篇5)
一、旧知链接: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二、课堂导入: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3、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新知一:自研课本第59页内容
问题1: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方法一:拼摆法。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个正着放,另一个倒过来放,拼成了一个()形。(按步骤画出图形,标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我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割补法。沿着梯形两腰的中点剪开,把梯形分成两个小梯形,再把两个小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按步骤画出图形,再标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我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梯形的面积。
归纳总结:梯形的面积=字母式:
问题2:图中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列综合算式)
学习新知二:求梯形的高。
问题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已知梯形的上、下底及面积,
梯形的高=
问题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cm,下底是10cm,面积是21c㎡。它的高是多少cm?
能力提升:1、已知梯形的下底、高及面积,你能推导出梯形的上底公式吗?
梯形的上底=
2、已知梯形的上底、高及面积,你能推导出梯形的下底公式吗?
梯形的下底=
五、实战演练,我最棒!(完成课本第60页的“练一练”第3题做书上,其余题做导学案上)
六、课堂总结,整理学案
梯形面积教案(篇6)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教学建议
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导的过程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加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提出统一的操作要求。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
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2)和(3)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可以第(1)种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2)和(3)种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页的方法,注意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推导过程:
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3.例3及“做一做”。编排意图
(1)例3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做一做”是计算引入部分提出的车窗玻璃的面积,注意是求两个梯形的面积。教学建议
(1)例3可结合图片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横截面的含义,找到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结合例3和“做一做”,检查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的情况,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4.关于练习十七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题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第1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计算;第3题要选择条件进行计算,有些是间接条件要转化为直接条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第2、4、5、6题都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第4题,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第5题,要结合示意图先让学生理解水渠的横截面。水渠的渠口宽、渠底宽和渠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第6题,可结合教材中的图使学生理解圆木堆的横截面可以看作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长相当于顶层的根数,梯形的下底长相当于底层的根数,梯形的高相当于圆木的层数。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木的总根数。
第8*题是选作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方法一 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3.5)×1.8÷2-2×1.8=1.35(cm)
2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3.5-2)×1.8÷2 = 1.35(cm)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下载)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下载)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3.由学生自己说明“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的道理。4.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提问:(1)(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二部分,应用公式计算。
1.出示例
1、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列式解答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2.动手测量学具(梯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梯形学具的面积。
3.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它的面积。
五、质疑总结。
1.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求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求梯形面积需知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解题。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索中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能理解和运用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尺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堤坝横截面,感受求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说一说:如何求出图中梯形的面积?
预设:联想到三角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可尝试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也许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比较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
(1)预设一: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发现:一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推导: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预设二:可以把梯形通过“割补”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发现: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
推导: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1)通过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公式“S=(a+b)×h÷2”
(3)运用公式求出堤坝横截面的面积“(20+80)×40÷2=2000m?”
3.师生小结。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滑梯侧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m,下底是5m,高是1.8m,求出它的面积。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高是4cm,上底是5cm,下底是7cm,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3.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并与同伴交流。
四、全课总结,强化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拼组法、割补法等,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再一次感受了“转化”的思想。
梯形面积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完成第81页上”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
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5)×4÷2
=8×4÷2
=32÷2
=16(平方厘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刚才我们已经看到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底×高)
问:在这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就是梯形的高)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a+b)×h÷2
问:为什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要除以2?(提问学生重申说明:我们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由两个梯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正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再乘以高,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2.应用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出示第81页例题。
指名读题,教师出示水渠的教具,再指出它的横截面,让学生看清它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再让学生看书。
问: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呢?
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完成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计算(说明:四边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九第1、2题。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3、4题。
课后:
梯形面积教案(篇9)
教学内容:
认识梯形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4.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5.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四、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梯形面积教案(篇10)
一、基于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内容标准是:能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段目标规定为:
1、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再认梯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探索出解决梯形面积的有效办法。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
二、基于教材
《梯形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理解梯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打好了基础。因此我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材第88页,由车窗玻璃抽象出梯形,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88页中间,通过不同的剪拼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89页的例3是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89页的“做一做”是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和本节课的导课前后呼应,更贴近生活。
三、基于学生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了解了梯形的特征,理解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初步感受到“转化”的数学思想。但是,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利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而且还要感受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就成了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难点。
四、叙写学习目标
1、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观察、比较,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在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中运用课件,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公式各种推导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演示课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再次感受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为新知学习及知识的迁移作好充分的铺垫。然后利用汽车窗户的形状抽象出梯形,导入新课。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梯形可以转化成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再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把自己的推导方法演示给大家。学生推导的方法是具有局限性,这时教师用课件将多样化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大部分同学都用到的方法,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两个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因此就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一些方法在课堂上出现的较少,用一个梯形通过剪拼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还可以先找到两腰的中点,连一条线,沿线剪开,通过翻转,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等等。课件图文并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的看到转化后的图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学具展示不够规范、清楚的不足;避免了讲解抽象,学生难以形成清晰、完整表象的弊端。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应用公式,巩固新知。
习题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利用公式直接求出梯形的面积。二是利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水渠、河坝的横截面积,机翼的面积,圆木总根数,这些习题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课件真实的再现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弄懂了题意。三是拓展练习,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探索活动
(三)梯形的面积。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渗透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的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般的、等腰的、直角的均可)卡片、小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二、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梯形,边摸边说出它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引导。(梯形的上底,下底,两腰,高)
师:梯形的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
(学生思考片刻可能会回答:可以先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而且需要我们计算它的面积。那么到底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三、自主探究
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小组全作的要求如下: a.利用你们小组的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b.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C.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让部分小组上前面展示)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先派代表给同学们讲解,其他时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边动手演示,边说转化过程,见下图。)
生2:2.我们小组是把梯形沿一腰中点向对角剪开,再转化成三角形。
生3:我们取了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因此,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四、探索、归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方法,现以第一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实物投影出示),这一个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怎样推导其面积公式?
生:梯形上、下底的和等于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生: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用课件配合演示),(教师板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师:一个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梯形,求一个梯形就需要除以2。(师用课件配合演示)
师:请同学们再任选一种转化方法进行推导,验证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刚才的是否一致。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
板书:S=(a+b)h÷2
五、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试一试
引入: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
出示汽车侧面玻璃,要制作这扇门的窗户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有机玻璃?
2.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利用一面围墙围成一块梯形菜地,已知篱笆全长325米,则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思考题:一张梯形彩纸,上底5厘米,下底7厘米,高6厘米,要从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下一篇:医院收费员工作总结2500字5篇
- 副台长的述职报告(完整版14篇)02-23
- 部门工作总结02-23
- 物业服务合同(实用11篇)02-23
- 单位统计年度工作总结7篇02-23
- 最新物业客服年度工作总结个人02-23
- 公务员工作总结个人必备02-23
- 雪天使作文02-23
- 春节对联教案32条06-08
- 妈妈的手作文十九篇02-23
- 在银行实习个人总结九篇02-23
-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九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