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方法二,移动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1)计算方法的指导;(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jk251.coM小编推荐

角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

校园的绿化面积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用割补方式分割图形,并能综合利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稍复杂图形的面积。

2.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割补的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导学:

1.26页想想做做的这道题除了教材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列式算一算,看看面积是否相等。

2.26页下面两幅图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割补方法吗?画一画,再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多。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五种基本图形,随着学生说的写出字母公式)

2.演习。完成作业纸第1题(给出数据,计算面积)

二、新知学习

1.引出。学校有这样一块绿地。(呈现26页图)这块地不是我们熟悉的规则图形,怎么算它的面积呢?昨天请大家预习的,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的方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有意识地收集各种不同的解法。

3.大组交流。先根据学生的发言割补图形(可以先准备好图形剪纸,贴出后用红色笔在上面添辅助线),再请学生说说每个割补后的图形怎么求?然后让学生选择没有练习过的割补图形计算面积。

4.比较思辨。这么多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

(引出板书:分割法添补法)

5.练习巩固。昨天请大家试着算一算26页下面两幅图的面积的,同样地,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如果想到其他方法的,可以在自己本上画一画,做一做。

(交流时,呈现学生成果,并请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巩固

1.星光小学要设计一个花坛,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设计,你能帮他们算出面积吗?(单位:米)

点击浏览下一页点击浏览下一页点击浏览下一页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交流)

2.提高练习。

过渡:有些题目结定的条件并不多,因而在解题时需要对图形进行一些变化处理。

(结合第1题渗透刘徵的出入相补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象这种可以看作由一些图形组合成的图形数学上把它称作组合图形。回顾一下,这些题目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认识梯形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资源:

长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

根据学生回忆板书:

(1)探究特点

(2)认识高、底

(3)多种练习

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

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

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

三、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四、独立探究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探究思考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测 ——实验验证——总结应用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吗?

2.比较上面两个图形的大小,哪个大,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校的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要知道它的面积你画上小方格吗?那么长方形的天安门广场呢?除了数方格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图形比较,课件演示,讨论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你知道或想到的话请你验证一下。你还没知道的话利用操作推想出来。

[点评:猜测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猜测中他们就在想象,这里他们接下去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1.明确合作要求,完成实验记录表。

2.小组交流、汇报。

(如果学生能够用1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正方形,得出正方形的公式,进行鼓励;如果不能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没关系。)

[点评:从学生感知到猜测,学生已积聚了探究的力量。对他们来说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具有挑战性的,是非常现实的。在这里的学习充分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计算公式),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的非常牢固。并且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学习也极具个性化。]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①长方形的长8分米,宽6分米,面积是()。

②长方形的长5米,宽4米,面积是()。

③填表

2.计算图形的面积,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利用课件演示,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求长方形的面积;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求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出示正方形,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长、宽和面积的关系。

3.实际应用。

上星期老师房间里有一块玻璃被风刮破了,如下图,请你帮老师计算一下这块玻璃的面积。

4.有一个长方形铅笔盒,它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可能是怎样形状的,你能试着把它画出来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收获?请你把今天的收获记在数学日记本上。

计算工具的演变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收集,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每人收集的有关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每人查找的资料:

1、每人读自己查找的资料

2、小组汇总所查资料

3、写出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二、全班交流查找的资料

1、小组汇报

2、相互补充资料

三、小结。

通过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课件)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习。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习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练习四

7+3=7+1+2=8+2

7+4=7+l+3=8+3

森林面积教案北师大版上册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86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