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梯形的面积课件

时间:2023-12-05

梯形的面积课件十四篇。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梯形的面积课件十四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 概括能力,将转化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学生 的“拼 、剪、画、说”活动中,使学生领悟转 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使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在拼 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

1、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

2 有两个小朋友因求图形的面积需要我们的帮忙。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新知

1、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吗?它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转化思想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5、分析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用字母表示。

S = (a+b) h÷2

(三)应用知识

1、口答练习运用公式。

2、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己解答例3)

3、提升练习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研究:梯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3)

一、基于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内容标准是:能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段目标规定为:

1、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再认梯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探索出解决梯形面积的有效办法。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

二、基于教材

《梯形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理解梯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打好了基础。因此我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材第88页,由车窗玻璃抽象出梯形,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88页中间,通过不同的剪拼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89页的例3是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89页的“做一做”是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和本节课的导课前后呼应,更贴近生活。

三、基于学生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了解了梯形的特征,理解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初步感受到“转化”的数学思想。但是,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利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而且还要感受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就成了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难点。

四、叙写学习目标

1、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观察、比较,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在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中运用课件,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公式各种推导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演示课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再次感受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为新知学习及知识的迁移作好充分的铺垫。然后利用汽车窗户的形状抽象出梯形,导入新课。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梯形可以转化成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再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把自己的推导方法演示给大家。学生推导的方法是具有局限性,这时教师用课件将多样化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大部分同学都用到的方法,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两个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因此就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一些方法在课堂上出现的较少,用一个梯形通过剪拼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还可以先找到两腰的中点,连一条线,沿线剪开,通过翻转,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等等。课件图文并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的看到转化后的图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学具展示不够规范、清楚的不足;避免了讲解抽象,学生难以形成清晰、完整表象的弊端。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应用公式,巩固新知。

习题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利用公式直接求出梯形的面积。二是利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水渠、河坝的横截面积,机翼的面积,圆木总根数,这些习题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课件真实的再现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弄懂了题意。三是拓展练习,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4)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课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设计思路

一,复习有关知识,做到有的放失.

二,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

三,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三,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一,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基本练习:

1,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上底2米下底3米高5米

上底4分米下底5分米高2分米

2,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这个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3,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c,则它的面积=()

4,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判断:

1)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一个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4,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5,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5)

“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梯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布置这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梯形面积计算”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内容,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知道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进行计算。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转化的策略,将梯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的它的面积。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转化策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空间能力。为学生将要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苏教版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孩子能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孩子能够熟练地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公式的推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合作交往意识;感受数学在自己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在计算梯形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应用演绎推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直观演示法:让孩子在教具中直观地表示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 运用演绎推理:探讨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后,运用演绎推理,实行归纳概括,获得结论。组织变式,有层次练习,增加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法

教学时,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同样的梯形去拼平行四边形,合作交流,相互启发。

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法各抒己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体现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我设计以下六个环节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复习梯形的特征。拿出梯形的图形,回忆梯形的特征(上底,下底,高,面积)

给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师提出疑问:你们如何去求梯形面积。学生用自己的模型拼图,小组讨论学习。(引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学生说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用转化的方法可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法做了有力地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自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

为贯彻“学习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并为之提供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自主探究学习,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拼拼剪剪中实现转换,使学生感受两个完全 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并叙述梯形与转化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探究、讨论,用拼图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学生汇报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推理与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 高

(学生在交流与展示中相互得到启发,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的同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课件,和教师准备的教具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数形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三)推导公式,字母表示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这时就要我们教师点拨。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结合板书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演绎推理,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孩子理解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让他说一说,既是巩固新知,又在帮助孩子深化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通过拼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归纳总结能力。)

(四)、公式应用、强化练习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练习(直接用公式求面积):

书第20页,练一练1、2、3 2.发展与综合性练习

书第21页,练习四4、5、6(学生尝试解答,充分认识梯型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通过多方面练习让学生掌公式、运用公式,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回想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想一想,通过剪、拼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 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几个条件?还要注意什么?为什么?(通过结课让学生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形成知识整合)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书P21第1、2、3 2.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块梯形地,上底是30米,下底减少10米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就是1500平方米,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六、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板书的结构便于演绎推理得出计算公式。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七、说作业布置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紧扣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已有知识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素质。因而在作业布置这一块安排了书中的基础题,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设计了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6)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位同学来说看看。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 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命名如:如XXX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找到梯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P90的第3题

操作题;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S

=(a +

b)

h ÷ 2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7)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能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可以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梯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找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课件指引学生回想)

(出示梯形的车窗玻璃)我们要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么办呢?

(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里动脑筋、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先想到办法。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请小组代表发言。

2、、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跟原来的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通过比较,你们能不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方法二:可以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果这样分解,可以怎样算出梯形的面积?

方法三: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

师:这样分解可以怎样算出梯形的面积?

方法四:把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师:用这种方法应该想一想从哪开始剪哟!

各小组独立思考后,动手操作,整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3、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把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写在本组的小黑板上。

4、全班交流各组的推导过程。

5、总结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学习例3:(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请两位同学板演,再全班订正。

2、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课件 出示2个不同的梯形计算面积。

四、拓展练习。(课件出示题)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书P90第1、2、3、4,做在作业本上。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8)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m.xd63.CoM 心得体会大全)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深化,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请两名学生板演。

2、课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教师小结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9)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0)

瓦窑镇双庙小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

执教班级:

执教时间: 学

科: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⒉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6:

你想怎么做?与同学交流。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想法。

2、教学例7:(1)出示例7:

师:用117页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汇报结果。

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梯形的上底 +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高÷2(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尝试用公式表示。(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字母公式:s=(a+b)×h÷2,教师再次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3.完成15页“试一试 ”。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思考过程与计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P15练一练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评析,加深理解。⒉完成P18页练习三 第1、2题:

⑴提问:你能准确说出每个图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吗? ⑵再计算它们的面积。⒊完成练习三 第3题

结合题意,使学生先读懂题目,并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⑴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⑵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⑶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小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想一想,通过剪、拼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试一试。

教师公开课教案

新沂市瓦窑镇双庙小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1)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数学第九册内容。听过学区本节公开课,确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教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首尾照应实现数学价值。

由实际事件帮工人师傅计算花坛面积引出探究主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得出结论后,运用公式解决这一实践问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例题为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始终将数学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转化推理蕴涵思想方法。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基础之上提出的。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梯形也可与学过的其他图形产生联系,从而计算出面积。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也落实了数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三、合作探究促进创造思维。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求梯形面积,学生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利用等腰梯形、有的利用直角梯形、有的利用普通梯形,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分割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自由的探讨交流带来的是思维的充分扩展,是质的飞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考问教学细节,又发现一些问题:

镜头一:利用公式求梯形面积的练习中,一同学列式为(3.5+2)82,而原图中,3.5为下底,2为上底。教师强调:这样做不对,应为上底加下底,也就是(2+3.5)。

上底加下底与下底加上底,对于求梯形面积而言,究竟有何区别呢?教师本不宜如此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倘若该同学反问:把这个梯形倒过来,面积是不变的。那么我的算式是否正确?教师该如何应答?可惜,没有一个同学提出质疑。教师强依公式而下的结论显然并不合适,为什么却无人指出?公式是不可不依的、老师的结论是不可推翻的一言堂教学的印痕桎梏着师生的思维,使探究有时不免流于形式。对学习而言,这是可怕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鼓励学生善疑、敢疑。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能力与勇气自我质疑的能力、承认错误的勇气。

镜头二: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了习题,在教师示意下走上讲台,利用投影把答案展示给大家。第一次展示,同学们趣味盎然;二次、三次过后,变得兴味索然。几声简单的对、同意,使课堂气氛趋于沉闷。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愈来愈受到师生青睐。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度。不是所有环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任何步骤的实施都需要多媒体。学生练习的是几道非常简单的基础性题目,正确率相当高,教师巡视时也能发现这点,那么,以口答的形式订正不仅简单明了,更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稍有难度的题目,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短时间交流,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地回答对或者错。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2)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总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步测和目测教材87页练习二十4---7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具学具:标杆

一、谈话

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进行步测和目测。

二、在室内教学步测

1、步测就是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实际上是以步代替工具进行测量。

2、测定走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是多少。通常先量出几十米的距离,再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在这里走三、四次,记好每一次的步数,然后算出平均走几步,再算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87页例1,先读题,再问:这道题先算什么?

求出平均步数后再求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3、平测两地间的距离

知道了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以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走的不数,你能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吗?

88页例2

步测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测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走两点间的步数就能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三、室内教学目测

1、测一段距离,除了用工具测量或步测外,还可以用目测。目测是用眼睛估量一段距离,在没有测量工具和要求测量结果不很精确时使用,还有些特殊情况,如士兵射击和投弹时也常用。

2、用目测需要经常练习,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目测较准确。(阅读88页中一段话)

看88页的图,这是一幅实物参照图,图上给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轮廓。一般讲,距二百米能看清人的脸,距五、六百米能看清轮廓,在距七、八百米只能看出是人但轮廓已不很清楚。

四、室外实地步测

课前在30米的两端放两块砖。

学生用步测的方法先测出每一步的长度,再步测出另两个砖块(45米)的距离。

五、室外实地目测

练习:师课前准备好练习设备,让几个同样身高的学生站在标杆处,让其余学生观测,再换个方向练习目测,看谁的结果接近实际距离。

(误差:10%内很好,20%内较好,30%内较差)

六、巩固

89页6、7

分组练习

七、作业

89页(4、5)

板书设计:

步测和目测

教后感: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3)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第81页的例题,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为什么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似,也要2?

⒉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课本第84页第6题。

⒊口答:

⑴求梯形的面积。

①a=3b=6h=4②a=9b=10h=0.4

⑵求三角形的面积。

①a=2.1h=5②a=49h=10

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5h=8②a=49h=10

二、新授

⒈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出示渠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渠道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⑵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板演,再评讲。

(2.8+1.4)1.22

=4.21.22=2.52(平方米)

⒉学生质疑。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先计算,再填表。

⒉完成练习十九第8、9、10题。

教师讲评并作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后感: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能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可以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梯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找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课件指引学生回想)

(出示梯形的车窗玻璃)我们要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么办呢?

(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里动脑筋、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先想到办法。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请小组代表发言。

2、、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跟原来的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通过比较,你们能不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方法二:可以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果这样分解,可以怎样算出梯形的面积?

方法三: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

师:这样分解可以怎样算出梯形的面积?

方法四:把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师:用这种方法应该想一想从哪开始剪哟!

各小组独立思考后,动手操作,整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3、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把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写在本组的小黑板上。

4、全班交流各组的推导过程。

5、总结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学习例3:(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请两位同学板演,再全班订正。

2、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课件 出示2个不同的梯形计算面积。

四、拓展练习。(课件出示题)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书P90第1、2、3、4,做在作业本上。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shifanwen/12049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