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俺答汗同明朝和好、后金的兴起、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洋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通过对教材插图《俺答汗和三娘子亲临互市现场》的处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理解历史以及想象历史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教学,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萨尔浒战役的学习以及对以前有关战役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戚继光的高尚品德以及他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通过对后金兴起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国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巨大意义。
导入:
明朝是继汉、唐、元以来又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然而,我们翻开明朝的版图,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此强大的明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域确如此狭小,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并不在大明的版图之内,连举世闻名的敦煌,也淹没在沙山瀚海之中,真是“西出嘉关无故人”啊!(可引导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弃长城以北和嘉峪关以西而不顾,实在是有他们的苦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
讲授新课: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在茫茫敕勒川的大青山脚下,有一座被蒙古族人民称为“青城”的城市,那就是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历史上汉蒙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修建这座城市的就是蒙古鞑靼部的杰出首领俺答汗,蒙古族人民称他为阿勒坦汗。他在位时,深明民族和睦之大义,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和好互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以兵戎相见,逼迫明朝同意互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大军咸逼达到和平互市目的的先例大概这是仅有的了,这说明俺答汗对互市的重视,说明他的远见卓识。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后金的兴起
明朝版图的东北地区,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族。我们知道,女真族是由唐代的黑水靺鞨发展而来。宋代,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金政权。以后,蒙古灭金,女真族的势力衰落了。15世纪中期,建州女真迁到辽东,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明朝统治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强行索取贡物,甚至随意出兵捕杀他们。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后,声势强大,明朝感到了它的威胁,便千方百计限制它的发展。而后金也要掠夺土地和财富,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攻占了抚顺等地。1619年,明朝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统兵10多万,分兵四路向后金进攻。明军主力3万余人,在杜松率领下,孤军深入,在萨尔浒扎营。努尔哈赤集中后金主力猛攻萨尔浒,全歼明军主力,杜松阵亡。以后,后金军又连败另两路人马,第四路明军只得退却,后金从此取得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战对清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三、郑和下西洋
明朗前期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同学们小学已学过,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边看边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放影片,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1、郑和下西洋规模大:一是船大,最大的宝船长40丈,宽18丈,载重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二是船数多,人数多。
2、郑和船队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这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郑和远航行程远,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郑和的航程远远超过了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程。
4、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航海的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
从以上几项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作为明王朝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到一处即向该地国王或酋长送礼品,表示愿意通好的诚意,在双方协议下进行彼此互利贸易,郑和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来中国。
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早在唐朝时,我国就同南洋各国展开贸易。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由于华侨参予南洋的开发,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华侨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骚扰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抢劫中国商船,掠杀中国沿海居民,历史上称之为“倭寇”。这些人带着武器和货物,遇到机会就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有时冒充商人,陈列货物做生意,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威胁。明朝初年,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
到了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经过大小80余战,每战必胜,歼敌万名;对驱逐倭寇的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业绩将永载史册。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远航,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在他远航之后,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更加频繁。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是为了掠夺财富,进行殖民扩张。因此,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主义者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了。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海道副使汪柏,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利用十字架配合坚船利炮,对古老的中国展开了一场“精神战争”。
这些传教士有的是为殖民侵略服务,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有的是为了能在中国大陆甚至在北京进行宗教活动,争取明朝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与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先到澳门,研究学习汉语及中国的礼节习俗。后到南京等地传教。1601年,利玛窦到北京,买通宦官马堂,向明神宗进献鸣钟、八音琴及《坤舆万国全图》等物。由此获准在北京传教。在传教中,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乾坤体义》、《同文指算》。同时,也把中国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成为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的人。
(教师出示《坤舆万国全图》)这是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准确的,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幅最准确的世界全貌图,使中国人第一次得知世界有五大洲,还了解了许多过去没接触到的世界地理知识。
通过上述的讲解可知,有些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过程中,客观上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当懂得:各国、各民族应当和平相处、互助互利,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战争,世界才能安宁,各国人民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原
始
社
会
原
始
人
群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旧
石
器
时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类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新
石
器
时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
商
西周
文字
已有原始文字
甲骨文、金文
天文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
《夏小正》
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
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
古籍
《上书》和《周易》
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青铜器上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④历史上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原
始
社
会
原
始
人
群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旧
石
器
时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类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新
石
器
时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原
始
社
会
原
始
人
群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旧
石
器
时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类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新
石
器
时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