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梅花教案通用3740字

时间:2022-03-08

梅花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墨汁、红色颜料、棕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雪中腊梅的图片、范画一幅、乒乓球若干。

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只是形容孩子还是不能很直观的想到腊梅花的形态,利用课件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师:“孩子们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做画,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二、1.让孩子一起玩帮球球找家的游戏,先让孩子练习下如何掌握吹气的方向,以备孩子在吹树干、树枝时能较好的掌握生长的方向。

2.让孩子休息下并观看教师示范吹树干、树枝。这是难点部分,详细讲解。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在吹的过程边吹边讲解。

3.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也可点上几个花苞。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排的美观,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注意手上的颜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卫生。

4.用彩笔添加花心。

三、教师示范完毕,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 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作品展览完成作品并进行展览,互相欣赏评价。与幼儿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布置成的梅林,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让孩子们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有成就感,并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点画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不常见,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轻松的认识腊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梅花教案【篇二】

《梅花》(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四课)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低年级小学生喜读善背,好动爱模仿之特点,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与古诗打交道,全方位领会诗歌意境。因此,我们可采取读一读,写一写,吟一吟,画一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一读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梅花图。师生共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吟颂全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然后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组评议后再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模糊,什么不懂。小组反馈后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二、写一写

让学生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对《梅花》一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他们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学习本课生字,记住字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学生很快由“海”、“楼”推及“梅”和“数”这两个生字,又把“独”分解为“犭”和“虫”,把“暗”分解为“日”与“音”。因此,在学习本课生字的重点应该是“墙、寒、遥”三个生字,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后,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以此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每个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后,学生动手写上两个。书写前,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这样将写字教学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吟一吟、唱一唱

1、吟一吟。拖腔拉调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交流,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学生在吟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努力体会诗人的感情,沉醉于诗人的创作意境中。

2、唱一唱。教师拉起二胡,伴着优雅的弦音,唱起古诗。学生仿佛看到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好象闻到一股幽香。这重醉人的情境,令学生唱诗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吟唱得十分投入,非常有感情。一时间整个教室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弦音不断,学生陶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四、画一画

在学生吟唱之后,每个学生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个个兴致勃勃,任意涂鸦。画后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这样一来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也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梅花》一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旧规教学,做到一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梅花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其是在冬天开放。

2、学习吹化的基本方法,能过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加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3、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墨汁、图画纸、红色颜料、彩笔、吸管、抹布、旧报纸、范画一幅、腊梅图片

活动流程

1、请幼儿欣赏腊梅花图片,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腊梅)我们一块来看看腊梅花都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腊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呢?(冬天)你知道腊梅花的品质吗?(坚强不屈、不畏严寒)

2、出示范画。

请幼儿仔细观察范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猜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完成的。(师幼共同讨论)

3、教师向幼儿介绍点吹腊梅花的步骤、方法并示范作画。

第一步:吹出树干、树枝。现用毛笔蘸墨汁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或吸管对着演练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第二步:手指点画、画花瓣。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部位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注意花瓣要错落有致,点画后及时擦手。

第三步;彩笔添画勾出花心。选用黄色彩笔,在每朵花的中心位置勾画出花心。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先在废旧报纸上尝试作画,慢慢掌握其点吹技巧。

提醒幼儿树干与树枝要用强弱不同的方式吹,注意花瓣不能出现。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1、先在旧报纸上尝试点吹树干、树枝,掌握技巧,把握力度。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枝,稍弱幼儿重点掌握其吹画技巧。帮助每位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3、这种新的作画方法孩子们非常喜欢。点吹树干、树枝是这节活动的难点,孩子们很难掌握吹的力度。经过在旧报纸上多次试练,孩子们逐渐掌握了点吹时的大小力度,作品完成的较不错。

梅花教案【篇四】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出示课件10]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

骄()楼()涓()其()

梳()衰()稠()眷()

流()哀()绸()着()

二、选字填空。

竟竞境

(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答案]

一、辨字组词。

侨(华侨)缕(一缕)绢(手绢)甚(甚至)

骄(骄傲)楼(高楼)涓(涓涓细流)其(其中)

梳(梳理)衰(衰老)稠(稠密)眷(眷恋)

流(流水)哀(悲哀)绸(丝绸)着(看着)

二、(1)竟(2)竞(3)境(4)竟(5)境

三、1、(C)2、(D)3、(G)4、(F)5、(A)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出示课件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学生朗读,交流感悟。)(板书:引起下文。)

检查交流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借此提出学习要求,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4]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3、指名读这段话。小组交流: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

(1)问题交流:“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板书:赠送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7]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不是。)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

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眼含泪水。)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出示课件10]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

(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二哭:[出示课件15]

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不能回国。)

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从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体而难过地哭了,感受到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在分角色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三哭:[出示课件16]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递梅花巾。)

2、从“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3、读“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一句话,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出示课件17]

当年的我,……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板书:照应开头)

3、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学习写法。

1、快速默读全文,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文章抓住外祖父的五件事进行叙述,在叙事中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赞颂梅花品格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热爱祖国之情。

②语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

③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眷恋祖国)

2、指导朗读。

(1)谈话引导:本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进行有感情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舒缓,语速不能太快。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问题交流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作业。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人和事,升华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内容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不能回国眷恋祖国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颇副盛名()蜡月天气()

眷峦祖国()好好宝存()顶天力地()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叶明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吴小东说:“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象征着中华民族。()

B、梅花争在别的花之前开放,象征着中华民族。()

五、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④ 2、⑤ 3、③ 4、③

二、正重其事(郑)颇副盛名(负)蜡月天气(腊)

眷峦祖国(恋)好好宝存(保)顶天力地(立)

三、吴小东说,他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四、1、(B)

五、1、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娆。

2、对比外祖父特别珍爱那幅墨梅图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阅读,感受文本。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用心的感受课文内容,加深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对学生的阅读交流及时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与同学、与教师、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到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透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悲哀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感受到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二、借助课件,补充资料。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朗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在吟咏古诗词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思乡情怀就水到渠成,学生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也顺理成章。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过高,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过长,教师参与课堂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过多。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空间。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并自觉得到情感的熏陶。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作者写眼前景物,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三是准确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感悟其中表达的情感。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四是理解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星岛:

星岛,新加坡的别称。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华侨:

华侨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陈慧瑛回国

祖籍地是厦门同安丙洲的陈慧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代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经过努力与奋斗,陈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

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从小,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概念。终于,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带着外祖父多年珍藏的“墨梅丹青”图,陈慧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这一别,她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7天7夜的陈慧瑛和母亲回到了厦门。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陈慧瑛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我的梅花魂》中,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陈慧瑛的家人以及她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爱惜()()

希罕()()快乐()()

二、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

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1、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骨气(gú gǔ)秉性(bīn bǐng)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神态、语言等。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注意写出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感情。(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偶然(经常)(偶尔);爱惜(糟蹋)(爱护);希罕(普遍)(希奇);快乐(痛苦)(欢乐)

二、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2.一枝梅花,没什么希罕。3.这就是您最宝贵的画。

三、1、(×)2、(√)

四、1.cún gǔ bǐng 2、保存大抵欺凌

2、排比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比喻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仿写排比句示例: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燕子,给天空带来生机;春天像个闹钟,叫醒冬眠的动物,唤醒沉睡的小草。

仿写比喻句示例: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松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中华民族史上有气节的人物郑成功、戚继光(答案不唯一)

八、示例:看到外祖父这么伤心,我紧紧地抱住了已经泪眼模糊的他。外祖父停止了哭声,他努力地向窗外望去,向祖国的方向望去。并自言自语地说:“我又看到长江黄河了,我又看到万里长城了。”似乎外祖父早已飞回了祖国,脸上竟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实用】《望洞庭》教案通用1440字


《望洞庭》教案【篇一】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望洞庭》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学习《忆江南》

1、背诵前两首诗。这一首描写怎样的景致呢?怎样的心情呢?

2、带着问题读诗、看图理解意思。

3、指读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说诗意,并诵读。

5、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收获。

6、作业:背诵《忆江南》

《望洞庭》教案【篇二】

【教材阅读】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

【教学理念】

1、把握好两点:

⑴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

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

⑴ 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

⑵ 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

⑶ 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每一首诗大体步骤: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象意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移。

3、大致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⑴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 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⑴ 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 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⑶ 课后5: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上说课后写)

【作业设计】

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望洞庭》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大班美术活动腊梅花教案范例


活动目标:

1、 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 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梅花在冬天开放。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白纸、小盘、蜡笔(每人一份) 腊梅图片学习儿歌《腊梅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腊梅,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引出课题:告诉幼儿,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作画方法-吹画,也就是用嘴吹出一幅画。

教师出示梅花,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梅花的枝和花。让幼儿知道盛开的梅花有五个花瓣,有的花瓣互相遮挡,只能看到三瓣或四瓣,还有未开花的花蕾;花枝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且是朝各个方向伸展的。

引导幼儿观察其枝、干、花的形状及颜色。提问:腊梅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哪个季节开放?具有怎样样的品格?

一起背诵已学过的儿歌《腊梅花》。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吹枝:在纸的下方滴上几滴颜料后,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纸,用嘴把颜料用力往上吹,吹出梅花的主枝。然后双手慢慢转动纸,把颜料从主枝吹向各个方向,吹出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枝。

2、点花:棉棒蘸上颜料,点出三个、四个、五个花瓣的梅花若干朵。提醒幼儿点花时要点得有疏有密、有大有小,这样画面才好看。

幼儿操作:让幼儿在观察盆景和教师范画的基础上,吹画一幅梅花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颜料不弄脏衣服和桌面。

能力强的孩子可多吹几棵,能力差的只要掌握吹的方法就行了,尽量使每个幼儿独立完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适当添加背景,并注意及时擦手。

三、作品欣赏。

将幼儿作品放到一起,大家共同评价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举办梅花展览会: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墙上,组成一幅腊梅图,装饰教室。

活动结束:

儿歌:《腊梅花》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

春到梅花山教学精选


师:(引读)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

生: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师:来梅花山看花的人多吗

生:多.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知道的.

生:人流.

师:是呀,人像流水一样,很多很多.(谁能读好这个词语的)

生:认读词语人流.

师:梅花上上的人真多呀,你们看,有——

生:老爷爷

师:有——

生:小朋友

师:有——

生:叔叔阿姨

……

师:是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很多人都来看梅花了,这么多的人边走边看,使梅花山上涌动着

生:看花的人流.

师:那这写人他们在看梅花的同时还会说什么呢

生:他们会说:梅花真漂亮啊,晶莹透亮.

生:梅花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生:梅花真好看,我要拍几张照片.

生:梅花真香啊.

生:梅花真好看我明年还要来看.

师:是呀,人们边看边说,边看边笑,不时还会唱上几句,歌声,笑声,赞叹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

生:欢乐的海洋.

师:让我们也一起去梅花山看一看,好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评析)

适时的点拨,给学生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使学生思维活跃,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会学的喜悦.文中的

人流和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两处是比较难理解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我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看图说说有哪些人来看梅花了

他们在看梅花的时候又会说什么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进而体会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难点.

【实用】碰碰车的教案通用220字


碰碰车的教案(篇一)

【活动意图】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提高幼儿情商也日趋显得重要。如何让幼儿走出“独”字?如何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心情变化?如何让幼儿学会调整自我的心情呢……面对这一系列家长及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我们深入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设计了“心情碰碰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

2、学习关注他人的心情并调节自己的心情。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

2、用大纸箱做的简易“电视机”,木偶小猴,班级通讯录。

3、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幻灯片,各种彩笔、纸若干。

活动一、故事讲述:心情预报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使其进人情境。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谁能告诉老师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幼儿讨论后发言。)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呢?电视台一般都有天气预报节目,它告诉我们天气的情况、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森林里有一个心情预报台,他能让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用木偶小猴在“电视机”里表演故事:心情预报。)

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心情,通常什么心情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教师放映幻灯片,根据故事情节提问:为什么小狮子心情是阴有小雨,它有什么样的表现?

4、教师示范表演“心情预报”(在“电视机”后面表演)。

5、请幼儿表演心情预报。

活动二、手工制作:心情表

活动过程:

1、通过播放幻灯片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心情预报。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来制作一个班级心情表。

(1)老师与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心情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2)请幼儿来画一画不同的表情,说说这些表情与心情的关系。

(3)请幼儿结成小组制作各种表情图标。

3、师生共同制作班级全体幼儿心情表,并挂在醒目地方,要求幼儿每天人园时,插上自己的心情预报图标。如有缺勤的幼儿,教师帮助其插上红色的心情预报图标。

活动三、家庭互动:关注他人爱心大行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参观班级已建立的心情预报表。

2、让幼儿交流观后的感受,并请心情预报是阴天或雨天的幼儿说说原因。

3、请幼儿讨论心情预报是阴天或雨天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调整自己心情的方法。

4、请幼儿商讨红色心情预报牌的小朋友该怎么办。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上幼儿园?他们生病了呆在家里一定很伤心、很孤独,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

5、教师拨通孩子家里的电话,请幼儿和他(她)通话,并问候他(她)。

6、请家长协助幼儿回家做爱心小天使,给生病的小朋友打电话表示慰问。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表演的心情预报画出来,做成一个标志牌,并将“电视机”放在语言区供值日生或其他小朋友讲述心情预报。

2、请回家打了电话的小朋友说说与生病的小朋友通话的内容。生病好了的小朋友也说说在家里接电话时的心情。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选择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奶箱。将它进行简单的加工,安上轮子,方向盘,穿上松紧带,就是一辆即前卫、时尚又实用的`碰碰车了。这一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新奇,他们都特别想玩。

这是一堂综合活动课,将数学、音乐和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别:一是在游戏情景中(去游乐城玩碰碰车)学会使用10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比如说:游乐城门票每人8元,小朋友就能将1、2、5元的人民币投入投币箱中;二是在玩碰碰车的过程中,将动作和要求编成了简单的儿歌,孩子们容易掌握。如钻进碰碰车,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开一开,开一开,碰一碰,碰一碰;方向失灵转转转,握紧方向盘,用脚踩刹车;三是碰碰车音乐幼儿较喜欢,ABA的音乐特点,很适合开碰碰车;四是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开动脑筋探索玩碰碰车的不同方法,学习的欲望很高,收获不少。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觉得我进步不少,收获很多,表现得更自信更自然了,语言较流畅,能真正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把孩子当作真正的朋友。这堂课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快乐的。

碰碰车的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能利用轮胎开展游戏,听指令迅速变化运动方向和游戏方式。

2.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和共享游戏空间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轮胎人手一个

2.快乐的音乐一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与轮胎跳舞热身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和轮胎宝宝跳个舞吧。(教师带领幼儿,利用轮胎开展热身活动)

2.自由探索轮胎

提问:轮胎宝宝可以和我们一起跳舞,那它还可以怎么玩呢?

(1)幼儿自由玩轮胎

(2)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3.游戏“开碰碰车”,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刚才老师发现有一种玩法很有趣,把轮胎套在身上,变成了碰碰车,让我们都来玩碰碰车吧。

(1)幼儿自由开碰碰车。

(2)听指令独自开碰碰车。

教师发出“开快车” “开慢车” “倒车”的指令,幼儿根据指令游戏。

(3)听指令合作开碰碰车。

教师在发出“开快车” “开慢车” “倒车”指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出:三人碰一碰、两人碰一碰、四人碰一碰等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寻找相应人数的同伴相互轻轻碰撞。游戏反复进行。

4.活动结束,开着碰碰车回教室。

碰碰车的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如何使用动词,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2、增强幼儿在自由表达时的自信心。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指导语:"今天我们玩一个新游戏,叫做"动词碰碰车""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衣服,*必须是一个动词。"

二、规则:

1、当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幼儿不可以提醒他。

2、不管其答案是对还是错,其他小朋友都不可以笑他。

3、在规定时间内能说出两个正确答案的幼儿,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三、幼儿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智慧,答案有借衣服,穿衣服,传衣服,递衣服,晾衣服,量衣服,披衣服,捡衣服,剪衣服等。

其中出现了两类不合适的答案。

第一类:没有使用动词,而是其他的词性,如形容词等。如长衣服,短衣服,红衣服,冷衣服等。老师每次遇到这种状况都会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鼓励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二类:使用了不够文明的动词,如:踩衣服,甩衣服,撕衣服,烧衣服,抢衣服,偷衣服,扔衣服等。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小朋友:"这些动词用在这次的游戏中是可以的。但是老师希望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千万不要作出这种举动。这样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小朋友的。"但在所有的答案中也不乏几个比较出众的答案,如:画衣服。由于该幼儿的比较具有发散性思维,把老师所说的"衣服"不是停留在第一主体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一个被动的层面上。

四、在轮流将答案说出以后,进行精彩的抢答阶段。

活动延伸:可以进行"副词串串烧";"量词大擂台"等听说类游戏,不断地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百科:动词是一类词性,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

碰碰车的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自觉地学习儿歌。

2、充分利用儿歌的节奏约束幼儿乱碰撞的行为,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3、理解、学习词:好脾气。

活动准备:

游戏票每人一张,票上写有1-6数字号码;羊角球6-7只。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猜谜语:请幼儿回答这是什么车?

什么车子真好玩,你碰我,我碰你,

软软的车座碰不坏,大家玩得笑嘻嘻。

二、出示玩碰碰车的图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为什么碰碰车你碰我,我碰你,不会发生危险?

2、为什么碰碰车有好脾气?或怎样才算是好脾气?

3、用儿歌来总结幼儿的回答。

三、通过简单游戏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老师边与幼儿游戏边示范朗诵儿歌。

2、请幼儿自觉学习儿歌,让学得好的幼儿,老师要求他一起参加游戏并奖游戏票一张。在自觉的游戏中,幼儿学会朗诵儿歌。

3、讲明简单的游戏规则,并用儿歌节奏约束幼儿碰撞行为。

四、运用有趣的直观玩具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充分游戏

1、出示准备好的羊角球当碰碰车,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并巩固对儿歌内容的掌握。

2、教师示范羊角球当碰碰车的玩法,要求幼儿尽量用羊角球去碰。

3、幼儿充分游戏。

4、 小结鼓励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根据中班发展情况而选择,比较容易熟念。在学习儿歌时,结合相应的儿歌图片,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能达到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创编时,也结合了鲜明的图片,幼儿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而不足之处,是在选材时,应选些较肯定的儿歌,教具,做起来也比较鲜明易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算是很成功的,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碰碰车的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1—3,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2、学习按颜色、数字给物体分类。

3、在游戏中初步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资源

一张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碰碰车出场了

依次出示1辆红色的碰碰车、2辆黄色的碰碰车、3辆蓝色的碰碰车。碰碰车制造厂生产了许多蛋形碰碰车。请将相同颜色的车排在一起,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车有多少辆。

红色车有几辆?黄色车有几辆?蓝色车有几辆?

一次出示数字1—3、请幼儿说说数字1、2、3像什么?

请幼儿将数字1—3放到相应数量的碰碰车后面。

二、碰碰车去停车场

出示四种蛋形碰碰车和四种颜色的标志,引导幼儿根据指令分类,请将车放到同颜色的停车场。

将颜色标志换成数字卡片1、2、3,幼儿听指令将碰碰车开到停车场。

三、碰碰车碰一碰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蛋形碰碰车,用别针别再胸前。)

修改: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蛋形碰碰车,贴在自己胸前。

幼儿根据指令与同伴做碰碰车的游戏。

活动延伸

幼儿彩色的碰碰车翻过来,认识自己所佩戴的数字是多少。然后根据指令“数字1、2、3的碰碰车碰一碰,做碰一碰的游戏。

碰碰车的教案(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10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选择结构——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编写,这种选择结构可以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进行判断;另外介绍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和技能目标

了解碰撞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碰撞传感器;

(2)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嵌套选择结构;

(3)能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愉快、成功、竞争、和谐的心情,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编写含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教学重点

(1)编写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碰撞传感器。

四、教学准备

与碰撞传感器有关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游乐园里的碰碰车碰撞情境,以及机器人碰撞后转行走等有关视频。

教师:为什么它们碰撞后会自动改变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原理。

2、分析、安装碰撞传感器原理。

教师演示受到碰撞后会转向行走的机器人,并简单阐述一下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如何安装碰撞传感器。

学生分组安装,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再次阐述安装方法、检测程序。

3、学生练习碰撞行走。

思考:看书P74流程图,思考机器人受到碰撞后怎么办?

学生分析,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方法进行设置,完成后演示机器人碰撞行走(如果不行,试着让学生想想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设置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更正,说明原因。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指导帮助。(提醒学生安装的接口号)

小组表演,大家点评。

4、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书中“试一试”练习内容。

5、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中班艺术活动吹画梅花教案精选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黑色、红色颜料、PPT图片、棉签、抹布、吸管、梅花范图等三、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入课室。

2、引入课题:

3、认识梅花,观察图中梅花的基本特征。

4、教师示范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吹画梅花所需要的工具)5、交代要求,请幼儿操作(家长参与其中),教师在旁指导。

学生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把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学生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学生掌握吹的方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体评价,结束活动。

1、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表扬。

2、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梅花贴在外墙上组成梅花林,供大家欣赏。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精品】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通用1260字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篇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一寸虫图片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运用故事,引出测量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1)师:我们来看,一寸虫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它要帮知更鸟的尾巴测量了,那谁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2)师:一个一个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3)师:那一共爬了几条?(3条),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幼:3寸长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一寸虫的测量方法,一寸虫是一个跟着一个,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在一起,才能测量出来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会叫一寸虫测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师:这一次啊,一寸虫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测量,你们愿意吗?(愿意)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5.感受一寸虫的机智,体会测量的乐趣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你们猜猜夜莺要请一寸虫量什么呢?

(3)师:原来,夜莺要请一寸虫测量歌声,一寸虫想想歌声怎么测呢?小朋友说说看歌声能不能测量?

幼:能(不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篇二)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究及学习准确的测量方法,并能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 难点: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也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路线图每人一份。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吸管。音乐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小狐狸也想参加。小狗说:“小狐狸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长,我就让你参加。”小狐狸说:“行。”小狐狸它会量,你们会量吗?

2、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1)师讲解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不要搬动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针去测量一下小狐狸到小狗家的距离,看看你用了几个回形针。记在心里,呆会儿告诉大家好吗?

(2)交流: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测量的?你来示范给大家看好吗?(强调:一个紧挨着一个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小狐狸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小熊的生日聚会。别的小动物听说后也很感兴趣。它们说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针能不能测量出准确的距离呢?你们说能不能?请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测量一下吧。测量完后别忘了在记录表上记下你用了几根回形针?

(2)师巡回指导,隐形提示:盒子里老师还准备了白纸、铅笔,你需要的话可以用上去。)

(3)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统计测量结果。提问:你是怎么测量的?测出来的距离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先找到起点,从起点开始放回形针,在末尾处做好标记,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做标记的地方开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标记,最后看看量了几次。

(4)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呢?

4、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1)我们帮助了小动物,他们都很开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长。这次测量就要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正确的方法来测量。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火柴棒、吸管。看看这两条一样长的路,用两种不一样的工具来测量结果如何呢?测量完后,别忘了把结果记录在上面。

(2)引导幼儿用刚刚学到的准确的方法测量。

(3)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展示在黑板上。你测出来的结果是多少呢?两条路都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吸管测出来是2,火柴棒测出来的是3呢?原来这两根东西怎么样呢?(吸管长,火柴棒短)。两样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5、认知冲突,激发欲望。

小朋友,如果让你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会选择回形针吗?为什么?你觉得用什么工具比较合适呢?下次我们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2)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动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动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篇四)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xx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实验报告单

长方体容器的长

长方体容器的宽

放入前

水面高

放入后

水面高

苹果醋瓶的

体积

25cm

18cm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 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转化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 芒果的体积 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 石头 下降

瓶子 溢出

中班美术优质课吹画梅花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梅花的有关知识。物质准备:棕色、红色颜料,毛笔、抹布、范例等。【活动过程】一、导入以冬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二、展开1、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状、颜色。师:冬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棵梅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粉红色颜色点上梅花。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1)先用毛笔蘸上棕色颜料,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下面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活动延伸】1、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梅花树的大轮廓剪下来,贴在墙上组成梅花林,供大家欣赏。2、教师评价,结束活动。【活动反思】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优选: 幼儿园大班《野猫的城市》教案通用(1320字)


幼儿园大班《野猫的城市》教案【篇一】

(一)内容简介

一年一度的狐狸村赛船大会又要开始了,小哈、小威和鲁鲁商量着如何打败狡猾的老鼠们。在往年的赛船大会,老鼠们总是用阴谋诡计夺得第一。三个小伙伴希望今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回冠军,不知他们是否可以达成心愿。

(二)主题分析

小哈、小威和鲁鲁三个好朋友为了在赛船大会上击败阴险的老鼠,想尽了办法。可就在他们即将成功之际,他们为救兔子而失去获胜的机会。故事告诉孩子:朋友比冠军更重要,友谊比荣誉更值得珍惜。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开始用简洁的叙述帮助读者了解角色间的关系和故事的背景:老鼠们曾用诡计赢得过去的比赛,三个朋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败老鼠,伸张正义。

但是,要取得胜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建造船只虽然只是故事中简略的一部分,但却可以成为幼儿操作实验的内容,使他们对船的构造有初步的了解。

就当大家克服一切难关,即将取得胜利时,三个朋友又面对“选择友情还是选择荣耀"的道德考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三个主人公一起面临着抉择,一起理解“善良”“友好”的真谛,认识友情的珍贵。

最后,老鼠们虽然获得比赛的冠军,三个朋友因为救朋友耽误了时间,没有取得第一,但是他们仍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比冠军更光荣。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个好朋友——小哈、小威和鲁鲁,他们调皮、可爱,充满正义感。三个好朋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破坏老鼠们的阴谋,堂堂正正地取得赛船大会的冠军。这样的三个小家伙,真实生动而又让人喜爱。

三个小伙伴在筹备比赛时,一心想造一条最棒的船。在得到水獭船长帮助后,三个小伙伴终于完成了任务。那股为了取得胜利勇往直前的劲头,鼓舞着每一个人。这样的角色形象在生活中也经常可见。

但是,当三个小伙伴毫不迟疑地决定“救朋友,放弃冠军"时,善良、正义的形象跃然纸上,也生动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五)图画分析

绘本画面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画面丰满,清楚地叙述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便于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理解和讲述。

在讲述“三个小伙伴造了一艘怎样的船”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船的基本构造:也可创设情景让幼儿观察比较其他类型的船只,发现其外形构造上的不同。

在幼儿观察了解船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模仿画不同的船只。

(六)语言分析

故事以较强的叙事性语言、激发斗志的词句,给幼儿呈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故事。其中,威风凛凛、击败、获胜等词语都营造了一种斗志昂扬的氛围。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操作实验越来越感兴趣。故事中三个朋友联手造船的情景正好为孩子们提供了合作实践的机会,因此,活动的第一个教时.以故事的前半部分为线索,在欣赏理解故事的同时,让幼儿与同伴合作,分工制作小船,探索如何让小船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制作的关键是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小船的底部,感知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差别。

2、活动目标

(1)比较不同纸张的渗水性,探索让小船不易沉没的方法。

(2)在故事情景中制作纸船,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

3、活动准备

图画书《狐狸村赛船大会》,教学课件(PPT),玩具小人

用来做纸船的手工纸若干

用来制作船底的不同材质的纸若干(餐巾纸、杂志纸张、卡纸、硬板纸、铅化纸、塑料纸、报纸,等等)

4、活动过程

(1)欣赏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①认识故事角色和名字。

(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图片)这些动物朋友你认识吗?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些动物朋友的故事。

你认识故事的名字吗?

看了故事的名字,你能猜到故事里可能发生了哪些事? (事件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事件……)

②出示第2面:

这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是小哈、小威和鲁鲁。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参加狐狸村一年一度的赛船大会。

③出示第3面:

比赛的唯一规则是:船必须是自己做的。选手们要开着自己制作的船,最先驶入终点。可是,每年的决赛中他们总是遭遇老鼠们,老鼠们最擅长作弊耍赖那一套,所以他们总是能赢。

④出示第4面:

瞧,今年老鼠们在船底安装了尖利的木杆,打算把其他船撞沉。三个朋友决定,这次一定要击败老鼠,取得胜利。可到底要造哪种船呢?

⑤出示第5面:

“要不漏水的那种。”“最好能大一点,足够装上我们三个和更多的人。”“总之,要结实一点,不然会被老鼠他们打败的。”

(2)小组合作,操作探索

①讨论回顾,交代任务。

三个小伙伴打算造什么样的船?

你们会做船吗?想做什么样的船?

我们也三个人一组,帮三个小伙伴做船,看谁做的船能坐更多的人。

②第一次操作探索。

幼儿三人一组制作纸船,完成后集体验证:哪一组的船可以乘坐更多的玩具小人?

为什么船很容易就沉入水底了?

小结:手工纸很容易就被水浸湿了,所以船沉得很快。这里有一些不同的纸张,可以让我们的船底变成更结实,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纸张使船底更坚固。

③第二次操作探索。

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折纸船,选加固船底的纸张,加固船底等工作。

你们是用什么纸做船底?为什么选择这种纸?

究竞哪一组做的船更坚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轮流检验每一组的作品,记录其乘坐玩具小人的数量。

小结:塑料纸不吸水,用来做船底防水性好,但是船底比较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硬板纸比较硬,能承受重量,但是时间长了,水渗入纸船,还是会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如果让你再做一条船,你会怎么做? (可以作为拓展活动或区角活动)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与第一教时的科学探索活动不同,第二教时是借助故事的后半部分,引导幼儿和故事中的角色共同经历“荣誉”和“友情”的抉择,懂得友情比胜利更重要,使用卑鄙的手段即使赢得比赛也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2)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3、活动准备

·图画书《狐狸村赛船大会》,教学课件(PPT)

·不同种类船只的图片(小木船、观光游览船、游轮、货船、油船、潜水艇、龙舟、帆船等)

4、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2面:

一年一度的狐狸村赛船大会开始了,小哈、小威和鲁鲁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②出示第3面:一比赛的唯一规则是:船必须是自己做的。选手们要开着自己制作的船,最先驶入终点。可是,每年的决赛中他们总是遭遇老鼠们,老鼠们最擅长作弊耍赖那一套,所以他们总是能赢。)

③出示第4面:

瞧,今年老鼠们在船底安装了尖利的木杆,打算把其他船撞沉。三个朋友决定,这次一定要击败老鼠,取得胜利。可到底要造哪种船呢?

④出示第5~6面:

“要轻一点,有足够的浮力。"“要不漏水的那种。”“最好能大一点,足够装上我们三个和更多的人。"“总之,要结实一点,不然会被老鼠他们打败的。”一上次,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小哈他们造了结实的小船,他们能获得成功吗?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2)理解故事,拓展认知

①出示第7面:

三个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找到了水獭船长帮忙。这活儿可不容易,船长花了整整一夜才画好了设计图。你猜他们会造一条怎样的船?

②交流认识不同的船。

这儿有一些船的图片,你都认识吗?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你觉得哪一种船适合三个朋友参加比赛?

③观察讲述第8~9面:

让我们看看,他们齐心协力造了一条怎样的船? (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船的外形)

他们选择合适的木材造好了船身,接着给船体刷上油漆,最重要的是给船安上了蒸汽发动机。船长还做好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烟囱,最后铺上了小哈妈妈缝的顶篷布,这艘成风凛凛的船完工了,取名叫“公爵夫人号”。

④讲述第10~12面:

比赛的日子到了,所有的船都来到了起点,准备出发。“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村长发出了口令,伴随人群的欢呼,大家出发了。

老鼠们划动船桨,猛地冲了出去,他们朝着刺猬队笔直地撞了过去,一直把他们推到了岸边。

转身他们又朝着公爵夫人号冲来。“全速前进!”小哈发出指令,“他们撞上来了。”他话音未落,只听“砰”! “他们撞到我们了。”小威说:“快看,他们的大棒子坏了。万岁!”再看老鼠们,个个气得哇哇直叫。

可是老鼠们并没有放弃阴谋,他们又转身用“面粉弹”攻击兔子。兔子们一时间什么也看不见,老鼠们趁机.一头撞去。只听一声巨响,兔子队的船立刻开始下沉,兔子们扑通扑通纷纷掉进了水里。老鼠们开始往终点冲去。

⑤讨论三个伙伴的困惑。

这时,三个小伙伴开始为难了,开始争论起来,他们会争论什么?

是呀,兔子们落水了,三个朋友有些迟疑了,他们费尽心思破坏了老鼠们的阴谋,取得了领先,现在到底该怎么做呢?你觉得他们该如何决定?为什么?

⑥出示第1 3~1 4面:

看看三个伙伴是怎么决定的。“快看!"小成大喊,“他们不会游泳。”小哈立刻掉转船头,朝兔子们驶去。鲁鲁把绳子放下去,把兔子们一个个救了上来。

可这么一来,他们就追不上老鼠队了,老鼠们要赢了。不管公爵夫人号怎么努力,他们也得不了冠军了。

你觉得这样的结局怎么样?(你觉得他们没能赢得比赛可惜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三个小伙伴说?)

老鼠们冲过了终点,可迎接他们的是一片沉默。当他们举起冠军奖杯的时候,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拥到了河边,欢呼着迎接公爵夫人号,迎接他们心中的胜利者。

小结:三个朋友虽然没能取得胜利,但是却赢得了大家的心,在他们的心里,朋友比荣誉更重要。在朋友们的心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冠军。

(3)延伸活动

狐狸村的`赛船大会每年都会举行,明年的比赛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果请你为三个小伙伴设计船只,你会设计一艘怎样的船?

(三)活动拓展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了解它们外形及功能上的不同之处。

2.观察各种船的图片,大胆想象,为三个伙伴设计明年比赛的船只,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表现。

3.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幼儿喜欢的船模。

(四)阅读区的阅读活动

1.用各种船只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制作成图书

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认识

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它们的用处。

2.将绘本投放在阅读角中,供幼儿自由阅读,引导幼儿想象并讲述,下一次赛船大会,会是怎样的结果?(何 洁)

幼儿园大班《野猫的城市》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野猫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

2、启发幼儿发现以及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增进对我们的城市的认识和喜爱。

4、丰富词汇:问长问短。

教学准备:

1、幼儿对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野猫的城市》。

3、图片: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磁铁。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重的地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

教学难点:

启发幼儿纠正故事中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见过猫吗?(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猫。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好吗?问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猫,是一只会说话的野猫。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1、 出示图片一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都会问野猫什么问题呢?(个别动物提问,河马问什么问题呢?)动物们围着野猫问长问短,问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谁能告诉我“问长问短”是什么意思?(就是问这问那,表示对城市的好奇.)野猫可得意了,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们怎能用嘴巴讲的清楚呢?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2、出示图二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野猫会用什么东西来比划城市?(斑马)师:你们看看野猫会用斑马来比划城市的什么呢?(斑马线)师:它会怎样去比划呢?(动物们从它身上踩过)师:小动物从斑马身上走过去,那斑马会有什么感觉呢?斑马会怎么说呢?(出示文字)3、出示图片三提问:

过渡语:野猫拍了拍脑袋说:城市是一个很大的地方,那它又会用什么来比划城市呢?那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图片三)师:有谁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像什么呢?(图片、地图)野猫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奶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痒,出示文字)(请幼儿互相指一下身体的部位,来感觉一下。)4、出示图片四提问:

过渡语:野猫想了想说,城市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师:(出示图片四)野猫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动物们叠起来)师:小动物们这样叠起来像什么呢?(高楼大厦)看看河马现在是什么表情?(脸红红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它有什么感觉呢?(出示字卡)小朋友们故事听到这里了,觉得这只野猫是一只怎样的猫呢?

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用了自己以为很正确的比喻,来比划城市,因为它讲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我们的城市真的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吗?(不是)那野猫是怎样完整地介绍它的城市呢?

师:野猫比划的城市恰当吗?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个先进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许多小朋友,假如是你从那辆汽车上下来,你会怎样介绍我们的城市?(出示课件)

五、总结:

我们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希望小朋友们都用恰当的比喻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城市。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它们都没见过城市,很想知道城市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只野猫,动物们见了,一起围着问长问短,想请它说说城市的事情。

野猫可得意啦。它摇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怎么能用嘴巴讲得清楚呢?”忽然,它拍拍脑门,“有了,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野猫先让斑马躺在地上。它告诉动物们,城市有许多马路,人们过马路要踩着斑马线走。接着,它就带领所有的动物从斑马的身上走了过去。斑马躺在地上觉得受不了,站起来踢踢脚,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

野猫又叫小鹿驮着它,站到了花奶牛的身旁。它对动物们讲城市很大很大,有一种地图像花奶牛身上的图案,这一块那一块表示不同的地方。野猫边说边用手指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花奶牛忍不住呵呵地笑着躲开它,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野猫想了一想,又拍拍脑门说:“对了,城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城市里的爸爸都喜欢坐在抽水马桶上看报纸。”为了说明这点,它让大河马张开嘴巴当抽水马桶,自己坐在上面,又拉开小鼯鼠的两手装出读报纸的样子。森林里的动物们看得目瞪口呆,谁也说不出话来。正在这时,大河马闻到了一点不好闻的味儿,它打了个喷嚏,把野猫给扔了出来。哎哟,野猫刚落地,就听见小鼯鼠轻轻地咕哝:“看来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

野猫讲的城市没人要听了,森林里的动物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

有一天,一辆城里来的汽车开进了森林,车上下来了许多小朋友。动物们远远望着他们,都在想一件事:“城市真的像野猫讲的那样吗?”

小朋友,如果你也从那辆汽车里走下来,你想对森林里的动物说些什么?你说我们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对故事内容很新颖。同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加活动中每个模仿的环节。通过理解故事,幼儿明白了要用正确的方式来介绍城市,知道城市是一个美好而又文明的地方。达到预定的课堂效果,不过本班幼儿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仍然有部分幼儿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相关的内容,需要老师在活动后更进一步的巩固。

幼儿园大班《野猫的城市》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的:

1、在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学习用“美丽、快乐、文明”等词语描绘南宁。

2、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故事贴绒图片、南宁风光录象片、卡片(人物、高楼、车辆等)、大幅背景图贴于墙壁。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出课题。

(1) 小朋友见过猫吗?

(2) 有一只野猫,讲了这样一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有谁?

(三)幼儿再听老师分段将故事,并分别出示贴绒教具,然后提问。

1、讲述第一段,然后提问:

(1) 猫说城市有斑马线,对吗?人们过马路要走哪里?

(2)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斑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地方,人们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2、 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规划图,对吗?

(2)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得很快乐。

3、讲述第三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

(2)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随地大小便,是个讲卫生讲文明的地方。

(四)组织幼儿看《南宁风光》记录片。

1、请幼儿说说城市里有些什么?

2、启发幼儿用“美丽、快乐、文明”等词汇来描述我们的家乡南宁。

3、教师小结城市的概念。

(五)组织幼儿动手制作一座美丽的城市图。

(六)教师组织幼儿评议《美丽的城市》图。

幼儿园大班《野猫的城市》教案(篇四)

(一)内容简介

一年一度的狐狸村赛船大会又要开始了,小哈、小威和鲁鲁商量着如何打败狡猾的老鼠们。在往年的赛船大会,老鼠们总是用阴谋诡计夺得第一。三个小伙伴希望今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回冠军,不知他们是否可以达成心愿。

(二)主题分析

小哈、小威和鲁鲁三个好朋友为了在赛船大会上击败阴险的老鼠,想尽了办法。可就在他们即将成功之际,他们为救兔子而失去获胜的机会。故事告诉孩子:朋友比冠军更重要,友谊比荣誉更值得珍惜。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开始用简洁的叙述帮助读者了解角色间的关系和故事的背景:老鼠们曾用诡计赢得过去的比赛,三个朋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败老鼠,伸张正义。

但是,要取得胜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建造船只虽然只是故事中简略的一部分,但却可以成为幼儿操作实验的内容,使他们对船的构造有初步的了解。

就当大家克服一切难关,即将取得胜利时,三个朋友又面对“选择友情还是选择荣耀"的道德考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三个主人公一起面临着抉择,一起理解“善良”“友好”的真谛,认识友情的珍贵。

最后,老鼠们虽然获得比赛的冠军,三个朋友因为救朋友耽误了时间,没有取得第一,但是他们仍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比冠军更光荣。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个好朋友——小哈、小威和鲁鲁,他们调皮、可爱,充满正义感。三个好朋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破坏老鼠们的阴谋,堂堂正正地取得赛船大会的冠军。这样的三个小家伙,真实生动而又让人喜爱。

三个小伙伴在筹备比赛时,一心想造一条最棒的船。在得到水獭船长帮助后,三个小伙伴终于完成了任务。那股为了取得胜利勇往直前的劲头,鼓舞着每一个人。这样的角色形象在生活中也经常可见。

但是,当三个小伙伴毫不迟疑地决定“救朋友,放弃冠军"时,善良、正义的形象跃然纸上,也生动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五)图画分析

绘本画面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画面丰满,清楚地叙述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便于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理解和讲述。

在讲述“三个小伙伴造了一艘怎样的船”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船的基本构造:也可创设情景让幼儿观察比较其他类型的船只,发现其外形构造上的不同。

在幼儿观察了解船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模仿画不同的船只。

(六)语言分析

故事以较强的叙事性语言、激发斗志的词句,给幼儿呈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故事。其中,威风凛凛、击败、获胜等词语都营造了一种斗志昂扬的氛围。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操作实验越来越感兴趣。故事中三个朋友联手造船的情景正好为孩子们提供了合作实践的机会,因此,活动的第一个教时.以故事的前半部分为线索,在欣赏理解故事的同时,让幼儿与同伴合作,分工制作小船,探索如何让小船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制作的关键是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小船的底部,感知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差别。

2、活动目标

(1)比较不同纸张的渗水性,探索让小船不易沉没的方法。

(2)在故事情景中制作纸船,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

3、活动准备

图画书《狐狸村赛船大会》,教学课件(PPT),玩具小人

用来做纸船的手工纸若干

用来制作船底的不同材质的纸若干(餐巾纸、杂志纸张、卡纸、硬板纸、铅化纸、塑料纸、报纸,等等)

4、活动过程

(1)欣赏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①认识故事角色和名字。

(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图片)这些动物朋友你认识吗?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些动物朋友的故事。

你认识故事的名字吗?

看了故事的名字,你能猜到故事里可能发生了哪些事? (事件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事件……)

②出示第2面:

这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是小哈、小威和鲁鲁。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参加狐狸村一年一度的赛船大会。

③出示第3面:

比赛的唯一规则是:船必须是自己做的。选手们要开着自己制作的船,最先驶入终点。可是,每年的决赛中他们总是遭遇老鼠们,老鼠们最擅长作弊耍赖那一套,所以他们总是能赢。

④出示第4面:

瞧,今年老鼠们在船底安装了尖利的木杆,打算把其他船撞沉。三个朋友决定,这次一定要击败老鼠,取得胜利。可到底要造哪种船呢?

⑤出示第5面:

“要不漏水的那种。”“最好能大一点,足够装上我们三个和更多的人。”“总之,要结实一点,不然会被老鼠他们打败的。”

(2)小组合作,操作探索

①讨论回顾,交代任务。

三个小伙伴打算造什么样的船?

你们会做船吗?想做什么样的船?

我们也三个人一组,帮三个小伙伴做船,看谁做的船能坐更多的人。

②第一次操作探索。

幼儿三人一组制作纸船,完成后集体验证:哪一组的船可以乘坐更多的玩具小人?

为什么船很容易就沉入水底了?

小结:手工纸很容易就被水浸湿了,所以船沉得很快。这里有一些不同的纸张,可以让我们的船底变成更结实,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纸张使船底更坚固。

③第二次操作探索。

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折纸船,选加固船底的纸张,加固船底等工作。

你们是用什么纸做船底?为什么选择这种纸?

究竞哪一组做的船更坚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轮流检验每一组的作品,记录其乘坐玩具小人的数量。

小结:塑料纸不吸水,用来做船底防水性好,但是船底比较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硬板纸比较硬,能承受重量,但是时间长了,水渗入纸船,还是会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如果让你再做一条船,你会怎么做? (可以作为拓展活动或区角活动)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与第一教时的科学探索活动不同,第二教时是借助故事的后半部分,引导幼儿和故事中的角色共同经历“荣誉”和“友情”的抉择,懂得友情比胜利更重要,使用卑鄙的手段即使赢得比赛也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2)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3、活动准备

·图画书《狐狸村赛船大会》,教学课件(PPT)

·不同种类船只的图片(小木船、观光游览船、游轮、货船、油船、潜水艇、龙舟、帆船等)

4、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2面:

一年一度的狐狸村赛船大会开始了,小哈、小威和鲁鲁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②出示第3面:一比赛的唯一规则是:船必须是自己做的。选手们要开着自己制作的船,最先驶入终点。可是,每年的决赛中他们总是遭遇老鼠们,老鼠们最擅长作弊耍赖那一套,所以他们总是能赢。)

③出示第4面:

瞧,今年老鼠们在船底安装了尖利的木杆,打算把其他船撞沉。三个朋友决定,这次一定要击败老鼠,取得胜利。可到底要造哪种船呢?

④出示第5~6面:

“要轻一点,有足够的浮力。"“要不漏水的那种。”“最好能大一点,足够装上我们三个和更多的人。"“总之,要结实一点,不然会被老鼠他们打败的。”一上次,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小哈他们造了结实的小船,他们能获得成功吗?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2)理解故事,拓展认知

①出示第7面:

三个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找到了水獭船长帮忙。这活儿可不容易,船长花了整整一夜才画好了设计图。你猜他们会造一条怎样的船?

②交流认识不同的船。

这儿有一些船的图片,你都认识吗?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你觉得哪一种船适合三个朋友参加比赛?

③观察讲述第8~9面:

让我们看看,他们齐心协力造了一条怎样的船? (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船的外形)

他们选择合适的木材造好了船身,接着给船体刷上油漆,最重要的是给船安上了蒸汽发动机。船长还做好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烟囱,最后铺上了小哈妈妈缝的顶篷布,这艘成风凛凛的船完工了,取名叫“公爵夫人号”。

④讲述第10~12面:

比赛的日子到了,所有的船都来到了起点,准备出发。“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村长发出了口令,伴随人群的欢呼,大家出发了。

老鼠们划动船桨,猛地冲了出去,他们朝着刺猬队笔直地撞了过去,一直把他们推到了岸边。

转身他们又朝着公爵夫人号冲来。“全速前进!”小哈发出指令,“他们撞上来了。”他话音未落,只听“砰”! “他们撞到我们了。”小威说:“快看,他们的大棒子坏了。万岁!”再看老鼠们,个个气得哇哇直叫。

可是老鼠们并没有放弃阴谋,他们又转身用“面粉弹”攻击兔子。兔子们一时间什么也看不见,老鼠们趁机.一头撞去。只听一声巨响,兔子队的船立刻开始下沉,兔子们扑通扑通纷纷掉进了水里。老鼠们开始往终点冲去。

⑤讨论三个伙伴的困惑。

这时,三个小伙伴开始为难了,开始争论起来,他们会争论什么?

是呀,兔子们落水了,三个朋友有些迟疑了,他们费尽心思破坏了老鼠们的阴谋,取得了领先,现在到底该怎么做呢?你觉得他们该如何决定?为什么?

⑥出示第1 3~1 4面:

看看三个伙伴是怎么决定的。“快看!"小成大喊,“他们不会游泳。”小哈立刻掉转船头,朝兔子们驶去。鲁鲁把绳子放下去,把兔子们一个个救了上来。

可这么一来,他们就追不上老鼠队了,老鼠们要赢了。不管公爵夫人号怎么努力,他们也得不了冠军了。

你觉得这样的结局怎么样?(你觉得他们没能赢得比赛可惜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三个小伙伴说?)

老鼠们冲过了终点,可迎接他们的是一片沉默。当他们举起冠军奖杯的时候,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拥到了河边,欢呼着迎接公爵夫人号,迎接他们心中的胜利者。

小结:三个朋友虽然没能取得胜利,但是却赢得了大家的心,在他们的心里,朋友比荣誉更重要。在朋友们的心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冠军。

(3)延伸活动

狐狸村的赛船大会每年都会举行,明年的比赛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果请你为三个小伙伴设计船只,你会设计一艘怎样的船?

(三)活动拓展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了解它们外形及功能上的不同之处。

2.观察各种船的图片,大胆想象,为三个伙伴设计明年比赛的船只,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表现。

3.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幼儿喜欢的船模。

(四)阅读区的阅读活动

1.用各种船只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制作成图书

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认识

不同的船只造型,了解它们的用处。

2.将绘本投放在阅读角中,供幼儿自由阅读,引导幼儿想象并讲述,下一次赛船大会,会是怎样的结果?(何 洁)

【推荐】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通用(900字)


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9页到30页教学目标:

1、探究、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掌握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多个)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下面各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体里所含单位体积的多少。

二、导入,确定学习目标

1、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请学生猜猜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那么怎么能准确地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探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顾“以旧学新”的几何问题研究方法

以前我们在研究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用过哪些方法:数方格、割补法。看看这两种方法,哪种适合研究长方体体积。简单讨论后,确定用“数方块”的方法。

2、教师PPT演示切割物体数方块,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是操作起来麻烦,有些物体是不容易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体的长、宽、高必须是整厘米的。

3、质疑思考: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量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用计算的方法呢?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4、出示小组研究提示

(1)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至少摆两种)

(2)把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29页表格)

(3)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

5、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小组汇报数据,汇总到一起填入表格,观察表格,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6、即使练习:(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导用字母公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7、根据例1右边的正方体图形,让学生总结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a3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四、练习

1、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个要挖出多少方的土?(33页第8题)

2、一块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3页第9题)

3、一块长方体肥皂的尺寸如下图,它的体积是多少?要用硬纸板给它做个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31页做一做第一题增加一个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联系简单的生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搭,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

2.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个人及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勇于探索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关键:

学生通过摆放、观察、比较、分析,明确“长方体的体积所含体积单位数正好是长、宽、高的乘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些单位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引言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共同学习一节数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与其说是共同学习,也许不如说我们共同分享。其实,我是一个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的人,因为“分享倍增快乐,合作迈向成功”(图片)同学是否愿意一起分享你们的聪明与智慧呢?(出示故事,学生阅读)

问题: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师:对!聪明与勇敢是她最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那么,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呢?老师有几条秘诀给大家共同分享。(出示图片)你们能做得到吗?愿意展现自己的聪明与勇敢与大家共同分享吗?看,聪明的学生就是这么任性,愿意倍增快乐,迈向成功。好!回答老师一个问。

(问题2)为什么三个一齐就拉不上来呢?(引导学生说明三个一齐占的空间大或地方大)

师:同学们,这就是聪明,这就是勇敢,我们分享了快乐,我们也会取得成功。这位同学的回答,使我们这一节数学课从一个精彩迈向另一个精彩,因为他说出了我们数学生活学习中常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体积,什么是体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板书)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板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上课)

一、读题目,明目标。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明白)

生: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教师板书学习目标:

1、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2、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我们的聪明与智慧吧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三本五年级数学书。

要求:

1、用三本相同的书通过摆、拼来说明此题。

2、小组合作,有讲解,有观察,有记录。 3、将你们的成果写成结论,推荐学生讲解汇报。

(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引发学生对长方体问题的思考)

学生汇报: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因为宽和高不变,长增加,体积增加。同样,体积也增加。

师:我们找到了体积变化的相关条件,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

探究活动二

目标: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材料:长宽高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

要求:

1、组内学员要有分工合作精神,有观察,有记录。

2、请你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3、拼一种长方体,指出相对应的长宽高,并填写到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得出有关体积的结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对体积的探究)

学生汇报: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推导体积公式的过程,如: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相关,也就是说长宽高的某种运算就能得到体积,相乘得到长方体的积。又试用其他几个,也同样得到相同的结论。所以我认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相乘。

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说明理由。并板书,学生齐读。

师: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要求我们将数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请看:

探究活动三:

目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要求:

1、认真审题,理解题目中的数字和问题。

2、有疑问,可以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

3、要写出计算公式,工整认真,格式要正确。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

师:每一组的同学都完成的很好,在组内进行了分享了自己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成果,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类特殊的长方体,那么,它特殊在哪儿呢?看!

探究活动四:

目标: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要求:

1、认识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2、组内学生讨论,能自己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能利用所学正方体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看同学们学得多好啊!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意思是,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就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复习和应用,这样才能掌握地更好。

三、巩固与练习

1、完成对数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再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简单计算。

3、作业:强化训练

4、思考:组合图形的计算。

四:总结

快乐的时间就是那么的短暂,同学们这一节,我们不仅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而且学会了观察、思考、合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先前说过的一句话:分享倍增快乐,合作迈向成功。

谢谢大家!

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格,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这个盒子,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那么这个盒子的形状谁知道呢?(正方体)

师:真不错,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片,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吗?(出示图片,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自由回答:大部分药盒是长方体,香皂包装盒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粉笔盒是正方体、讲台是长方体。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特征

1、师出示长方体模型。

师:(师拿模型)关于长方体,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长方体有平平的面。(师在黑板上课前画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面)

师:再看一看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尖。(或点)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棱、顶点。

学生按要求摸一摸。

2、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自己数一数你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你们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转圈数,再数左、右两边的两个面,共6个面。

(边说边演示)

生2:我是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顺序数的,共6个面。

(边说边演示)

师:她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这样既不重复,也不容易漏数,这个方法不错,你们认为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生可能回答:

生1:这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2: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3: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4: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

生5:老师,我和某某有不同的意见,我手中的长方体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师拿着展示)

师:也就是说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都是分别相对的,我们称它们为相对的面。那么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的大小是否真的相等呢?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共同验证一下这些相对的面的大小是否真的相等呢?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并集体汇报:

生1:我们是用尺子测量的,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相对的面的长、宽、都相等,所以面积就相等。

生2:我们先在纸上描出底面的长方形,再把上面的长方形放在上面,发现两个长方形一样大。

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否相等。

师:我们也可以用剪的方法,就像这样(指课件)将各个面分开,然后看相对的面能否完全重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课上完成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师用课件演示)

通过我们的共同验证,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课件出示)

师:(师拿物体说)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那么其他的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完全相等。也就是说一个长方体最少要有4个面是长方形的。

3、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是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数一数几颗珠子?

生:8颗珠子。

师:这些珠子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师:那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课件)长方体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共有8个顶点。

师:再数一数这个长方体用了几根小棒?

生:用了12根小棒。

师:这些小棒就是长方体的(棱)

师:谁来说一下长方体有几条棱?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

生1:这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2:这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师指名一生到前面演示

(师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结合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颜色的小棒方向都是一致的,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也可以把同一方向的棱归为一组,共有3个不同的方向,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4、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时,它会变成什么图形?(正方体)(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认真观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同桌合作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

5、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生1:正方体也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生2: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生3:它有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生4:有8个顶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咱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第十单元第20—24题及第30题。

教学设想:

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表格,自己整理、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底面积、表面积、不完全表面积和体积、容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会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认识侧面积,会用侧面积加底面积计算表面积,并适当延伸推广到常见的圆柱体、多面柱体等。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运动形成体,初步感知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应用表格法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正确进行长正方体的有关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沟通长正方体之间的联系,适当延伸推广到各种柱体。

4、初步感知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沟通长正方体的联系及推广延伸。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出示:“xxx”一个点,问:同学们猜猜,这个“点”运动以后会留下什么?

2、动画演示:点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直线、曲线、折线等)点运动成线。想象生活中点动成线的例子。(看到的喷气式飞机飞过留下的痕迹,流星、礼炮等的痕迹。)

3、问:点运动成线,线运动成什么呢?请看动画演示:线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线运动成面。想象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用粉笔擦擦黑板就是线运动形成面、甩动竹杆、甩动系着球的短线)小球这个点运动得到一条曲线—圆周,这条短线运动得到一个面——圆面。(动画演示)

问:面的运动又该成什么呢?猜猜看。

生猜,师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动画演示:面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面运动成体。想象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一枚硬币在桌子上竖起旋转形成一个球等)

4、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就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地学习掌握知识。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希望大家能把这部分知识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联系,也能和我们虽然没学过但生活中见到过的现象联系起来,梳理知识,把握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梳理知识

师:前面大家学的都不错,你能按照下面的表格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梳理一下吗?(出示表格)

学生可独立完成或者分组完成,小组交流,核对答案。

指名汇报,自由订正。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我想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也一定是小菜一碟吧。

三、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练习课本第117页第20—2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算式。核对答案。有错订正。

第二层次:讨论

提问:刚才这2个同学做得非常好,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可以结合我们当时学习时的具体题目对大家说说。

讨论1:分清楚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清楚?根据题目意思或者问题单位来分清楚。(举例见前面第二单元中第32页第8、9题和第34页第5—7题。)

讨论2:是计算底面积还是计算表面积。

讨论3:如果是计算表面积还要注意是算几个面及计算哪几个面。

教师小结:是的,计算表面积有时是算6个面的,我们通常称为计算表面积;对于没有6个面的,我们通常说不完全表面积,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是哪几个面,分别该怎样算。(第二单元第17 页第6题和第P18页第7、8题。)

第三层次:分析

谈话:看来很多同学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掌握得不错,对下面这个实际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呢?第118页第23、24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方案或者算式,组内交流。

加强联系。

提问:现在再回头看这张表格,从这份表格你还能发现长方体正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交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增加一行,填写在特征栏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写在体积栏目)

四、拓展练习

1、出示第120页第30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找一张硬纸照题中的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做成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长、宽、高分别是8分米、5分米和4分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木块,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利用率”后再解答。

3、把8个棱长都相等的正方体木块黏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大正方体木块。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小正方体的体积必须先求出它的棱长,要求小正方体的棱长又可以根据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来求。

4、一个正方体玻璃缸,棱长6分米,用它装满水再把它倒入一个底面积为3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水槽里的水面高多少分米?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棱长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再求水面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第117、118页第23、24题、第120页第30题。

2、课外作业:补充相关练习

中班美术公开课吹画梅花教案高质量范文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粘贴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梅花的有关知识。物质准备:颜料、红色纸、胶水、毛笔、范例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手指游戏《大乌龟、小乌龟》大小乌龟都怕吹,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技能:吹画。二、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师:梅花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粘贴画的方法来画梅花。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2)梅花的树干是怎么画上去的?是用什么颜色画上去的?(3)再看看梅花是怎么画上去的?三、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1、先用毛笔蘸上颜料,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我们用红纸揉成纸团,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粘贴上梅花和花蕾。粘贴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四、幼儿吹画,教师指导。下面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五、展示、评价作品。1、你最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2、鼓励幼儿的作品,结束活动。教学反思: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6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