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利息问题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3-2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教学预想】:

这节课的概念可能比上节课要难学,因为对于储蓄大多数学生可能是陌生的,我们这里对于学生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学生对于那些专业术语可能比较容易混淆。本课需要理清应该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

需要重点理解的关键词:年利率、月利率(利率会根据时间、存款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

需要记忆的关键词:

5%的利息税率

对于这些专业术语的理解,我想在教学时还是应该还原到生活中进行理解,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如:你存入银行1000元就叫做本金,取出时变成了1010元,这样多出的10元就是利息。

【教学实效】:

1、课堂反馈

课堂上,我们还是一起和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来理解本课的一些术语,通过理解逐步的显现出计算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公式虽然简单易记,但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那么就必须做到真正的理解。

为了理解利息的计算公式,我始终抓住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利息会和哪些因素有关?。如:本金一般存入的钱越多获得的利息就越多;接着再追问学生,是不是存入的钱多获得的利息就一定多呢?还要考虑什么因素?(时间:假如你存入10000元,一天后就取出了,而我虽然存入100元,但我10年再取出,你说哪个得到的利息会高一些?)

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利息的多少,但是对于为什么计算公式中要乘以时间,还是没有讲清楚,所以在练习时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计算利息时没有乘以时间,比如:三年的年利率是5.22%,大多数学生就以为只要用本金乘以5.22%就行了,它不是3年的利率吗?为什么还要再乘以时间呢?很多学生就是在这里有疑问。

为了弥补课堂中的不足,在订正讲评时,我重点也讲了讲为什么在计算利息时要乘以相应的时间?假如你存入银行1000元,存10年和只存一年获得的利息会一样吗?用本金乘以年利率求出的是一年的利息,你存10年应该每年都有利息,所以在计算利息时应该乘以时间。

虽然大多数同学都示意的点了点头,但我看得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另外,我自己也感觉到这样的解释好像还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2、作业反馈

今天我们只练习了5道习题,上午完成的课堂作业全班只有3人全对,所以下午我评讲完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再做一次,然后再订正课堂作业,结果到放学仍然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成订正。

很多学生计算不过关,遇到数位比较多的小数乘法时,计算的结果就不能保证正确了。

典型错题:

银行的定期三年的利率是5.22%,小李存入3万元,到期后他应得利息()元,按规定缴纳利息税后,实际可得利息()元。

错因分析:

一、忘记乘以时间3年,做错的有26人;

二、5.22%在参与计算时化成小数时写错;做错的有8人;

三、3万元在计算时,学生就把它写成了3元参与计算;做错的有8人;

四、瞎写的有3人。

【教学反思】:

一个疑问:

计算的钱数如果是三位小数,如:74.385元,要不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它写成近似数,74.39元?

在新授课时,还是要加强对于初始概念的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多提高自己解释概念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做到通过你的讲解,使更多的学生更容易的理解。

jK251.COm精选阅读

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时 小学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p471—5题复习p5312、137。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2、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3、学生通过表格、图画、文字、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分析数据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生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明确解题思路,学会推信息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要想小明家每天节约一段电,一个月可节约几度电,一个季度节约多少度电。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1)p47,第1题。1、下面是小芳家电表在每月底的读数记录。月份/日

……

1

2

3

4

5

6

……千瓦时

……

1264

1283

1302

1321

1345

1380

……(1)计算小芳家2、3、4、5、6各月用电千瓦时数。(2)2至6月小芳家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写出两种计算方法)(3)如果每千瓦时电费0.32元,小芳家平均每个月电费要花多少钱?2、引导思考。(1)仔细阅读这段材料,从中你知道什么?还能想到哪些问题?(2)看书上表回答3个问题。第2个问题有两种方法计算,同学先尝试着算一算再反馈。方法一:把第一问5个月的用电度数相加。方法二:也可以用电表读数记录中第6个月和第1个月的度数相减。3、p47的第2题。小明骑车从家经过购物中心到游乐园,全程需2小时,如果他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游乐园,可以省多少时间?1、同学们请计算一下小明家到购物中心到游乐园有多远?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0+14=24(km)24÷2=12(千米)2、小明从家到游乐园需要多少时间?21÷12=1.75(小时)3、可以省多少时间?2-1.75=0.25(小时)4、为什么会省时呢?(因为从小明家到购物中心到游乐园,比小明家到游乐园远一些就用时多一些。)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路程长的时间必然也多一些。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独立做一做,p47第3题。2、相互议一议,p53第12题。四、全课回顾与整理。1、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小结: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敢于创造、数学就会给我们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五、作业p48:4、5、7。课题九:一般应用题复习教学内容:p48第6题、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7、8、9、10。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25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