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整小数应用题

时间:2022-03-24 第六册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p85页“练一练”,练习十六1 —8题。

【复习要求】

1、熟练掌握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2、掌握一些常用解题的思考方法。

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提高综合运用数量关系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简单应用题可分为十一类。

⑴求总数(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⑵求剩余(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⑶求相同加数的和(每份数×份数=总数);

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总数÷份数=每份数);

⑸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⑹求两数相差多少(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⑻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⑼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⑽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数,求一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较大数÷较小数=倍数)。

2、一般复合应用题。

一般复合应用题是由两道或两道以上的、相互有联系的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多步计算的应用题。

3、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注意点:

⑴掌握解题步骤(四步)

①理解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计算。

④验算并写出答语。

⑵学会分析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直到求出最终问题。

分析方法

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反推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直到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的思考方法。

⑶分析——综合法。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可同时从问题和条件两端出发,一边顺流而下,一边逆推而上,逐步接通思路,这种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二、例题。

例1:

海安电影院原有座位28排,每排32个座位;扩建后增加7排,每排增加4个座位。扩建后可坐多少人?

用分析法思考:

扩建后坐的人数扩建后每排坐的人数×扩建后的排数原来每排座位数32+增加座位数4×原来排数28+增加的排数7

解:(32+4)×(28+7)=36×35=1260(人)

答:扩建后可坐1260人。

例2:

学校食堂原有大米200千克,又买了5袋,每袋5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用综合法思考:

⑴从“又买了5袋”与“每袋50千克”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又买来大米的千克数。50×5=250(千克)

⑵从“买大米千克数”和“原有大米200千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所有大米的千克数。

50×5+200=450(千克)

思路图如下:

每袋大米50千克×又买来大米5袋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20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85页练一练1 —2并讨论。

2、集体讨论p86页1,p89页9。

四、课堂作业。

p86页练习十六2—6题。

补充:

⑴文具商店以每个0.35元的批发价购进一批小皮球,按0.45元的零售价卖出,当卖到还剩下30个皮球时,已获得利润12元。文具商店共买进小皮球多少个?

⑵有765克同样规格的铁钉,取出50只后剩下的重750克。问原来这堆铁钉有多少只?

jK251.COm精选阅读

分数应用题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98页练习十九6—11。【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能正确运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2、能正确分析分率句,把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的关键。3、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数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画图分析分率句。【教学过程】一、分析分率句。先说出下面各题里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写完整。1、苹果的重量是梨的—讲解分析方法:⑴找到分率;⑵分析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即把“谁”看作单位“1”;⑶找分率的对应量;⑷正确写分数的数量关系;⑸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变化。如上例:“1”梨—苹果重量所以,梨的重量×—=苹果重量梨×(1+—)=梨和苹果一共的重量梨×(1-—)=梨比苹果多的重量。2、实际烧煤量比计划烧煤量节约了—。分析:节约了—是节约了谁的—?从“比”字入手“比”后面的量作标准的即为单位“1”,也就是节约了计划烧煤量的—,因此:“1”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1-—)=实际烧煤量3、六年级学生出勤率是98%。分析:理解出勤率的含义,“率”通常指百分率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应出勤人数“1”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98%)=缺席人数注意:计算的如“含水率、出勤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一般都指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这里的百分率应小于1(即100%)。二、练习。1、一根铁丝长60米,一根铜丝长80米,铁丝的长度是铜丝的几分之几?铜丝比铁丝长几分之几?2、⑴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种小麦多少公顷?⑵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是种小麦面积的1—倍,种小麦多少公顷?⑶先改变上面两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使它们分别成为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三、作业。练习十九6—11。

般应用题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p48第6题、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7、8、9、10。

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题优秀模板


练习一

【知识要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课内检测】

1,先填空,再解答.

六年级一班有21人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想:根据(),把()看作单位"1"的量,()×=()

2,一堆沙子,用去它的,正好用去15吨,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一辆汽车从宝应去扬州,已经行了42千米,占全程的,宝应到扬州相距多少千米

【课外训练】

1,玩具厂去年出口创汇850万美元,是前年的倍.前年创汇多少万美元

2,一辆汽车6小时行全程的,行完全程共要多少小时

3,一筐苹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正好是10千克,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

★4,运输队运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第二次运走全部的,二次共运了45吨.这批面粉共有多少吨

练习二

【知识要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课内检测】

1,先填空,再解答.

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男生比女生少25人,校合唱队有女生多少人

想:根据(),把()看作单位"1"的量,()×=()

2,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是火车速度的,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种药品,降价12元后,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

【课外训练】

1,小红的体重比小玲重5千克,小玲的体重比小红轻.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欣今年8岁,相当于爸爸年龄的,爸爸比小欣大多少岁

★3,小华家今年收的青菜比去年增加了,正好增加了85千克.今年收青菜多少千克

★4,一块长方形地,宽是60米,相当于长的,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加几应用题练习 教案精选篇


8、7、6加几应用题练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提出目标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3、提出提出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乐于练习,展示成果

(一)、小组协作,组内展示。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讨论解决方法。

3、练习二十第5题

先独立做,做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全班展示,解决冲突。

1、全班交流,探讨途径。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题目来展示。

2、其它小组补充、交流,取得共识。

3、师生收集、小结方法,解决冲突。

三、数学游戏,寓学于乐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拓展提升,总结反思

1、拓展题:一本书有18页,小华第一天看了7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分数乘法步应用题 教案精选篇


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应用题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一箱苹果重15千克,吃了一些后,还剩3千克,吃了多少千克?

等量关系式:

解答:

二、堂上学习与练习:

1、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加减计算的问题。

2、介绍: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3、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4、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5、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量关系呢?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6、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②14.14﹣x=0.64③14.14﹣0.64=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7、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练习:1)完成p61“做一做”中的问题。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9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