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
1.以对人有礼貌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对人有礼貌,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只有对人有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对人有礼貌,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道理。讲道理不要脱离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论事,要将事与理教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在比较正反事例时,不要只强调对人不礼貌就办不成事,为办成事就要对人有礼貌,似乎只为办成事才需对人有礼貌,使对人有礼貌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这是不符合礼貌教育的本意的。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着重提出: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树立自己讲文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形象。当然不文明,对人不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使别人不高兴,不愿与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办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表演路路主动要求还锤子的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对人有礼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
1.以对人有礼貌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具准备
1.根据“想一想”栏目和课文内容制成录像带。
2.根据“比一比”栏目制成投影片两张。
3.根据“读一读”栏目制成录音带。
4.采访使用的话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看录像:路路去传达室借锤子,推开门就进去,对着传达室的老爷爷喊:“嘿!锤子在哪儿?”老爷爷看报纸,没理他。
提问:
路路为什么没把锤子借来?
2.小结:
路路对老爷爷没礼貌,不尊敬老爷爷。老爷爷对他很不满意,就不愿意把锤子借给他。
二、议一议。
过渡语:
路路没有把锤子借来,平平拉着路路一起又去借锤子,这次他们借来了吗?
1.看录像:平平去传达室借锤子(课文内容)。
提问:
(1)平平是怎样向黄爷爷借锤子的?
板书课题:对人有礼貌
(2)黄爷爷对平平什么态度?
小结:
平平对人有礼貌,黄爷爷喜欢他,愿意把锤子借给他,还夸奖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学生分组讨论。
从路路和平平借锤子的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有礼貌别人喜欢
小结:
与人交往时要对人有礼貌,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使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对人没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别人不愿意和你交往。
板书:尊重别人
三、演一演。
过渡语:
路路知道错了,决心向平平学习,主动要求去还锤子。你知道路路是怎样还锤子的
吗?
1.请学生表演。
2.提问:
这次黄爷爷对路路什么态度?.
3.小结:
对人有礼貌是好孩子,人人都会喜欢。
四、比一比。
师:冬冬家附近有一个足球场,常有人把球踢过铁栏杆,让冬冬帮助捡球。
1.出示投影片(“比一比”栏目内容)。
提问:
(1)冬冬两次都把球扔过去了,但两次的心情不同。你知道冬冬这两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不同?
(2)假如你是冬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结:
在和别人交往中,应该有礼貌。对别人以利相待,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高兴。反之,对别人不礼貌,不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不高兴,事情也办不成。
五、说一说。
过渡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讲礼貌。下面,请你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讲礼貌和不讲礼貌的事情。
1.说说你与别人之间互相有礼貌的事,并说说事情的结果。
2.说说你见过的不讲礼貌的事。
3.小结:
对人有礼貌,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增进团结和友谊,使别人高兴,还可以把该做的事做成。对人不讲礼貌,损坏友谊和团结,让人讨厌。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六、读一读。
师:为了记住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
1.看书17页。
(1)听儿歌的录音。
(2)学生跟老师读。
(3)师生齐读。
2.提问:
读完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
对人温和有礼貌,人人心里温暖,处处受人欢迎。
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对人有礼貌》,知道了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这样做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对人有礼貌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三对人有礼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
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
情感:
从内心尊重主人,愿意。
行为:
做客时做到:
敲门、问好、不乱动主人的东西,走时说再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均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待客与做客是互相关系着的两个方面,只有主客互相尊重,互相有礼貌,才能密切双方关系,增进友谊。上一课强调要当好小主人,待客要热情有礼貌,本课以上一课内容为基础,重点进行做客有礼貌的教育。
本课课文设计了一个小学生李明到同学家去玩的故事,既说明做客的一般礼节,又强调小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设有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想一想”,主要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栏目“说一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个栏目“议一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客有礼貌、懂礼节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导行。
第四个栏目“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客、待客的礼节,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教法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做客有礼貌的道德意义认识的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的积极性。
2.教学栏目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具体情况活动内容。例如:有的地区人烟稀少没有条件去别人家做客,教师就可以选择课上演练的方法,现场让学生表演并谈体会,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客要懂礼节,并能熟练掌握做客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做客懂礼节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招待客人,大家都愿意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你们到过别人家做客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客人呢?(有礼貌的小客人)
板书课题:九
2.过渡语: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李明,李明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李明的故事。
讲述内容:与课文内容一致。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李明是怎样去同学家做客的。
3.各小组按李明做客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李明进门时的做法。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李明敲门时情景。
②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他跟同学这么熟悉为什么还要敲门?
板书:先敲门尊重有礼貌
③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门,这是尊重主人有礼貌的表现。
(2)学生汇报李明进屋后的表现。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二、三、四、五:
板书: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②教师提问:
李明这么有礼貌,同学会怎么想?同学的父母又会怎么想?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对待主人有礼貌会使主人感到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欢迎你这样的小客人。主客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友谊会更深。
板书: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3)学生汇报李明走时的做法。
①教师演示课件场景五:
②教师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李明同学的妈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③教师小结:
像李明这样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大家都欢迎。
三、指导行为
1.说一说
①李明为什么受到周新一家人的欢迎?
②你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欢迎你吗?为什么?请举例说说。
③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要彬彬有礼,懂得规矩,就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真心欢迎。
过渡语:李明是个懂礼貌的小客人,受到了周新一家的欢迎。可是,小熊却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客人,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应如何帮助小熊。
2.议一议(栏目三中的内容)
①教师演示课件:小熊做客的故事。
②学生讨论这样的小客人会受欢迎吗?为什么?
③学生谈观后感,并帮助小熊改掉不足,使小熊成为有礼貌的小客人。
④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不仅要有礼貌,还要大大方方,懂得规矩,确实需要主人家的东西时,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像小熊这样没有礼貌是不会受到主人的欢迎的,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全课总结
学完今天这节课,老师建议大家安排一次到别人家做客的活动,做客时运用做客的礼节,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受人欢迎有礼貌的小客人,一个月以后我们搞一次有礼貌的小客人的汇报活动。
板书设计:
九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争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过程:
1.在一个月内,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好朋友或亲戚,利用节假日去他家做客,做客过程中,按照做客的礼节去做客。
2.搞一次谈做客体会的座谈会,交流一下有礼貌地做客,主人对你的感觉怎样。开会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请他们谈谈体会,鼓励学生到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
板书设计:
九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
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
情感:
从内心尊重主人,愿意。
行为:
做客时做到:
敲门、问好、不乱动主人的东西,走时说再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均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待客与做客是互相关系着的两个方面,只有主客互相尊重,互相有礼貌,才能密切双方关系,增进友谊。上一课强调要当好小主人,待客要热情有礼貌,本课以上一课内容为基础,重点进行做客有礼貌的教育。
本课课文设计了一个小学生李明到同学家去玩的故事,既说明做客的一般礼节,又强调小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设有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想一想”,主要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栏目“说一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个栏目“议一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客有礼貌、懂礼节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导行。
第四个栏目“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客、待客的礼节,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教法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做客有礼貌的道德意义认识的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的积极性。
2.教学栏目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具体情况活动内容。例如:有的地区人烟稀少没有条件去别人家做客,教师就可以选择课上演练的方法,现场让学生表演并谈体会,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客要懂礼节,并能熟练掌握做客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做客懂礼节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招待客人,大家都愿意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你们到过别人家做客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客人呢?(有礼貌的小客人)
板书课题:九
2.过渡语: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李明,李明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李明的故事。
讲述内容:与课文内容一致。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李明是怎样去同学家做客的。
3.各小组按李明做客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李明进门时的做法。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李明敲门时情景。
②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他跟同学这么熟悉为什么还要敲门?
板书:先敲门尊重有礼貌
③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门,这是尊重主人有礼貌的表现。
(2)学生汇报李明进屋后的表现。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二、三、四、五:
板书: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②教师提问:
李明这么有礼貌,同学会怎么想?同学的父母又会怎么想?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对待主人有礼貌会使主人感到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欢迎你这样的小客人。主客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友谊会更深。
板书: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3)学生汇报李明走时的做法。
①教师演示课件场景五:
②教师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李明同学的妈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③教师小结:
像李明这样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大家都欢迎。
三、指导行为
1.说一说
①李明为什么受到周新一家人的欢迎?
②你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欢迎你吗?为什么?请举例说说。
③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要彬彬有礼,懂得规矩,就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真心欢迎。
过渡语:李明是个懂礼貌的小客人,受到了周新一家的欢迎。可是,小熊却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客人,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应如何帮助小熊。
2.议一议(栏目三中的内容)
①教师演示课件:小熊做客的故事。
②学生讨论这样的小客人会受欢迎吗?为什么?
③学生谈观后感,并帮助小熊改掉不足,使小熊成为有礼貌的小客人。
④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不仅要有礼貌,还要大大方方,懂得规矩,确实需要主人家的东西时,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像小熊这样没有礼貌是不会受到主人的欢迎的,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全课总结
学完今天这节课,老师建议大家安排一次到别人家做客的活动,做客时运用做客的礼节,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受人欢迎有礼貌的小客人,一个月以后我们搞一次有礼貌的小客人的汇报活动。
板书设计:
九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争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过程:
1.在一个月内,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好朋友或亲戚,利用节假日去他家做客,做客过程中,按照做客的礼节去做客。
2.搞一次谈做客体会的座谈会,交流一下有礼貌地做客,主人对你的感觉怎样。开会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请他们谈谈体会,鼓励学生到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
板书设计:
九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
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
情感:
从内心尊重主人,愿意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行为:
做客时做到:
敲门、问好、不乱动主人的东西,走时说再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均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待客与做客是互相关系着的两个方面,只有主客互相尊重,互相有礼貌,才能密切双方关系,增进友谊。上一课强调要当好小主人,待客要热情有礼貌,本课以上一课内容为基础,重点进行做客有礼貌的教育。
本课课文设计了一个小学生李明到同学家去玩的故事,既说明做客的一般礼节,又强调小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设有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想一想”,主要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栏目“说一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个栏目“议一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客有礼貌、懂礼节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导行。
第四个栏目“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客、待客的礼节,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教法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对做客有礼貌的道德意义认识的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的积极性。
2.教学栏目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具体情况活动内容。例如:有的地区人烟稀少没有条件去别人家做客,教师就可以选择课上演练的方法,现场让学生表演并谈体会,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客要懂礼节,并能熟练掌握做客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做客懂礼节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招待客人,大家都愿意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你们到过别人家做客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客人呢?(有礼貌的小客人)
板书课题: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过渡语: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李明,李明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李明的故事。
讲述内容:与课文内容一致。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李明是怎样去同学家做客的。
3.各小组按李明做客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李明进门时的做法。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李明敲门时情景。
②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他跟同学这么熟悉为什么还要敲门?
板书:先敲门尊重有礼貌
③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门,这是尊重主人有礼貌的表现。
(2)学生汇报李明进屋后的表现。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二、三、四、五:
板书: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②教师提问:
李明这么有礼貌,同学会怎么想?同学的父母又会怎么想?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对待主人有礼貌会使主人感到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欢迎你这样的小客人。主客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友谊会更深。
板书: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3)学生汇报李明走时的做法。
①教师演示课件场景五:
②教师提问:
李明是怎么做的?李明同学的妈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③教师小结:
像李明这样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大家都欢迎。
三、指导行为
1.说一说
①李明为什么受到周新一家人的欢迎?
②你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欢迎你吗?为什么?请举例说说。
③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要彬彬有礼,懂得规矩,就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真心欢迎。
过渡语:李明是个懂礼貌的小客人,受到了周新一家的欢迎。可是,小熊却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客人,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应如何帮助小熊。
2.议一议(栏目三中的内容)
①教师演示课件:小熊做客的故事。
②学生讨论这样的小客人会受欢迎吗?为什么?
③学生谈观后感,并帮助小熊改掉不足,使小熊成为有礼貌的小客人。
④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不仅要有礼貌,还要大大方方,懂得规矩,确实需要主人家的东西时,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像小熊这样没有礼貌是不会受到主人的欢迎的,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全课总结
学完今天这节课,老师建议大家安排一次到别人家做客的活动,做客时运用做客的礼节,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受人欢迎有礼貌的小客人,一个月以后我们搞一次有礼貌的小客人的汇报活动。
板书设计:
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争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过程:
1.在一个月内,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好朋友或亲戚,利用节假日去他家做客,做客过程中,按照做客的礼节去做客。
2.搞一次谈做客体会的座谈会,交流一下有礼貌地做客,主人对你的感觉怎样。开会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请他们谈谈体会,鼓励学生到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
板书设计:
九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先敲门
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说再见
尊重有礼貌、关系密切、增进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尊重、友善基本品质
8.提问: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电脑演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4348.html
上一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下一篇:静悄悄 小学教案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