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落日的幻觉简案相关教学方案

时间:2022-01-10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幼儿园的教案

落日的幻觉(简案)

南京市六十六中学曹海涛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掌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

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掌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JK251.cOm

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幻觉图片”,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文体。

(1)什么是事理说明文,这里的“事理”是什么意思?(事物原理)

(2)本文中的“事物现象”指的是什么?(落日的幻觉)

2、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选学生代表读,其余同学默读)

3、掌握多音字:薄、殷、落。

4、完成课后表格。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着找出例句

2、本文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3、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说说理由。(如:第一节语言的生动、形象)

(1)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举出类似落日幻觉的几个例子。

(2)不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从这篇文章能悟出什么样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你能试试吗?

展示图片,小组交流。

【明确】光的折射现象、背景衬托(参照物)等原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事理说明文,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许多科学现象等待大家去观察,让我们在探索和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

jK251.COm精选阅读

经典范文:陋室铭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2)托物言志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自主学习;(2)加强诵读,在吟诵中感悟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人生志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托物言志手法:《爱莲说》(2)题解:“铭”、作者。

2、初读课文,读顺句子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3)学生齐读

3、二读课文,梳理字句。

(1)学生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齐读激发,讨论疑点

(3)讲清字句,翻译课文。(4)齐读课文,巩固理解。

4、三读课文,体会情感、手法。

(1)主旨、结构。(2)情感理解(3)语言手法探究。

5、背诵竞赛,记忆字句。

6、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附板书:

陋室铭(文体)

刘禹锡(唐,梦得)

自然环境优美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来往人物不俗何陋之有

生活情趣高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类比托物言志类比

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待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和3.7℃。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和7.3℃。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北京比纽约大7.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同学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比,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4)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l.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最简二次根式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会对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二、新课

答: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例1试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解(l)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a3=a2·a,而a2可以开方,即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

整数.

(3)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x2+y2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4)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a-b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5)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5x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6)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中的因数8=22·2,含有开得尽的因数22.

指出:从(1),(2),(6)题可以看到如下两个结论.

1.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只要含有分数或小数,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的每一个因式(或因数),如果幂的指数等于或大于2,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或因数,再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例3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题(l)的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应把它变成假分数,然后将分母有理化,把原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题(2)及题(3)的被开方数是分式,先应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原式表示为两个根式的商的形式,再把分母有理化,把原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例2、例3,请同学们总结出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答:如果被开方数是分式或分数(包括小数)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

如果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先把它分解因式或分解因数,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三、课堂练习

1.在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式子为[]

的二次根式的式子有_____个.[]

A.2B.3

C.1D.0

3.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答案:

1.B

2.B

四、小结

1.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把一个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是:

(1)如果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先把它分解成因式(或因数)的积的形式,把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移到根号外;

(2)如果被开方数含有分母,应去掉分母的根号.

五、作业

1.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答案:

美丽的花园相关教学方案


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美丽的花园2.感知画美丽的花园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教学要点:1.重点:感知画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2.难点: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美丽的花园。3.兴趣点:①《七色花》童话故事。②欣赏《生命之树》。③“我是花仙子游戏。4.观察点:①花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②“生命之树”的形式美。课前准备和课时:1.彩色笔、油棒、2.二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教师的范画3.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二、讲授新课1.课题:美丽的花园2.提问:(1)你看到什么?美丽的花园(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象什么?(3)欣赏艺术家的《生命之树》3.教师讲授新课:4.过程与方法:听老师讲故事《七色花》。①听完了故事,你有那些启发和想象?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出自己的花园。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是美丽的花园和用什么色彩,具有装饰美?三、小结评价目标:1.感知能力:2.造型能力:3.情感态度:作业自评: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美丽花园。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各种花。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人的身体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人体内的腔)

2、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区分其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3、能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并能说出它们的分布及功能

5、能举例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统

6、能解释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3、通过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装(切)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讨论、比较四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比较分析)能力

5、通过讨论人提是一个统一整体,培养学生的思维(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讨论,向学生渗透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

教学建议

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体的基本结构

2、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二)教学难点

1、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

2、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关于本章内容的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是系统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的开始,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概况,将为学习其它各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的学习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体的各部分名称及人体内的腔;第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第三、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本章知识要点

(一)人体概况:

1、四部:头、颈、躯干、四肢

2、三层:皮肤、肌肉、骨骼

3、二腔:颅腔、体腔(包括胸腔和腹腔)

4、一管:椎管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基本结构、形态多样

2、组织: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功能

3、器官:概念、主要器官

4、系统:概念、人体的八大系统(名称及功能)

5、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三)人体是统一整体:

1、从结构方面看

2、从功能方面看

本章重难点提示

1、人体的基本结构。重在要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认知顺序和使用术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2、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重在观察和分析比较,以及渗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重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联系实际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关于两个教学难点的处理

本章有两个教学难点:一是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二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节里,理论性的知识比较集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关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初二学生来说仍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一)关于“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难点的处理。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四种基本组织,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有些陌生。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上皮组织,让学生回忆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是在何处刮取的上皮细胞?让学生以此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使得四种基本组织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不再感到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让学生通过插图比较、实验观察,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插图直观、形象、生动,让学生通过对插图的比较观察,能加深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如,让学生把上皮组织的两幅插图与结缔组织的两幅插图对比观察记忆,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两者的结构特点恰好相反: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通过这样的对比观察,学生就比较清楚地记住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之后,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区分四种基本组织,进一步熟悉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事前把玻片标本上的标签除去,贴上编号,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编号玻片标本的组织名称。

3.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所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有关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知识,与后面各章讲述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巩固所学知识。如,讲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联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讲述表皮的角质层和真皮的构成时,联系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保护功能。

(二)关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难点的处理。

1.让学生从人体的构成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结构是分不开的。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系统,由各个系统进一步构成人体。人体在结构上的严整性、完美性,保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让学生从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性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以人进行剧烈运动为例,说明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让学生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整体性的,二是人体的机能活动总是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为什么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能相互配合,协调活动?为什么当手碰到热炉子时会飞快地缩回,而且动作是那样的迅速、准确?就是因为神经系统和体液特别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由于有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

4.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教学的始终。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后面的各章节中多有体现。因此,教学中结合着有关内容渗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如骨胳肌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总结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时,告诉学生,正是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育锻炼给人体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同样,吸烟和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恰当引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如在讲“切脉”诊病的原理时,告诉学生:人体某一器官有病,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且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因此,医生通过“切脉”就可以推知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状况。

可见,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而且还有其他多方面的意义。

教法建议

建议本章授课3~4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人体概况;第二课时研究人体细胞;第三课时学习四种组织;第4课时学习器官、系统及人体是统一整体。

在学习人体概况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分名称。可以先让学生对照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自己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如不太清楚的名称,则应该对照书上的图来识别。最好让两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起学习,相互提问。应注意避免我们平时讲俗语,如胳膊,应该称为上臂和前臂,学习使用专用术语。应准确知道人体的四部三层二腔和一管。四部指头、颈、躯干、四肢,三层指皮肤、肌肉、骨胳,二腔指体腔和颅腔,一管即椎管。

在学习人体基本结构——细胞时,组织学生做好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准确地绘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出其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还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人体各种细胞形态结构图,让学生了解人体细胞的多样性。关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学习,都应在联系动物学的基础上进行。

人体4种基本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是本章的重点,在学习时,建议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如挂图或永久玻片标本,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还应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组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学习人体器官时,建议以具体器官为例,通过分析得出器官概念以及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并且以某一二种组织为主。应该给学生提供人体器官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分布及其功能,如心、肺、胃、肾、肝等。

在学习人体系统时,建议联系动物学部分所讲的系统,分析得出系统的概念。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主要器官和功能。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本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建议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下从平静状态变成剧烈运动后,自己的各个器官系统有什么变化,如肺和呼吸系统,心脏和循环系统,骨胳肌和运动系统等。(可以利用媒体素材中的课件)深深体会这些器官系统是怎样密切联合的,它们的协调活动充分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作用下,成为一个整体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修正自己的行为,积极维护和改善周围的生存环境。使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心理素质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04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