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我相信小学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自己的小学教案如何写呢?希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二)自渎自悟:

1.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体会

3)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了、思考了,还说了自己初步的感受体会,真好。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像这样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体会,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有所得,你们说对吗?

2.出示斜塔图片:

1)认识这座斜塔吗?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实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a)指名读

b)所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书,看看在做公开试验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处,师出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生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作个图示以帮助自己理解。

d)生说、师说(课件演示)

e)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3.创设情境,自主阅读

1)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当伽利略出现在比萨斜塔下,比萨城的居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面对这些议论,伽利略又会怎么做?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学生读书、交流

3)刚才,老师但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心里痒痒的,真想来到比萨斜塔下,听听伽利略和比萨居民们的对话,亲自感受伽利略地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谁愿意来做伽利略?

4)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现在,观众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5)生生对话

6)生表演(点击课件,是范读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7)当伽利略顺利地做完试验,走下斜塔时,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观众们,现在你们想说什么?

8)可适当初,你们是这么说的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9)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是的,伽利略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真让人叹服。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类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们小朋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联系材料:《动手做做看》)

5.尾声:

正如《伽利略传》的作者布莱希特说的那样“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出示),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应该留在同学们人生的长河中。

6.老师建议:

创作一条格言勉励自己。

jk251.coM小编推荐

古诗两首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5页至第7页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咏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 教案精选


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90×3080×8015×20

700×3080×4050×70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案精选篇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感知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感知笔算减法的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

2.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数位表(十、个)、6个和5个;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10=58-2=27+8=

32+6=60-40=79-9=

9+47=80-30=53-40=

2.口算并口述是怎样想的

70-30=46-20=79-6=

二、探究新知

1.口算65-3说说怎样口算

2.教学例1

63-3=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

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掉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生写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板书: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5)做一做1题。学生口述题意,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填写,指名在投影片上计算,并订正。

3.教学例2

65减23怎样算: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1)启发学生想:计算65+23时怎样写竖式?

那么65-23时又怎样写竖式?

教师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想:这样写竖式,说明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2)启发学生想:计算65+23时,是从个位加起。告诉学生65-23时,也是从个位减起。

(3)出示图示,在个位划去3个○,在十位划2个●

(4)师生共同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今后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相减,得数写在横线下个位上;再计算十位,十位上的数相减,得数写在横线下十位上。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得数。

(5)做一做,2题。(独立填书)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填得数,做一做,3题。

独立填书,并订正。

3.练习二十三,第2题。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还要注意,计算时仔细,得数要写在横式等号后。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教案精选篇


一、启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弈》,从大家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同学们对学习古文非常感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初读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再读理解:

1、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教师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背诵课文。

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小学教案范例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240÷8360÷3150÷536÷333÷363÷32、竖式计算69÷378÷395÷572÷378÷358÷2二、新授

1.出示例2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练习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12×3060×5020×1350×706×8+25×9+62×8+84×7+3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订一个季度送文具一套订半年送书包一个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办法?(1)先算一季度再乘4。28×3=8484×4=336(2)先算半年再乘2。28×6=168168×2=336(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28×10=28028×2=56280+56=336(4)用竖式计算。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板书2828×12×122个月56……56个一5610个月280……28个十28336336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21245354×25×32×23×4654815932466如果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12×289624336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246213×23×41×7272622648248915522542936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1434×25×237072286898752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1434×25×23701022868350782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如果出现取消比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14266373×52×24×32×2328104126219705218914672862420161679经过这么激烈的比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小学教案范例


详细介绍: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65-3=62例265-23=42探究活动小猫钓鱼游戏目的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游戏材料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游戏程序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导学设计 教案精选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36

+35

71

语文上古文两篇导学案 教案精选


29《古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因为我们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前,我们应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司马光救友一、导入新课把握生字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读本文时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皆迸矛盾曰弗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课文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提出与同学研讨。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3.全班交流。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②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2、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3、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2.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六、拓展延伸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交流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93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