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数学教案-正方形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数学教案-正方形》。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动画演示:

场景五: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场景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性质关系

师:当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下图(图1)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性质关系整理在笔记本上。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2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5)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明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遇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七:正方形的判定

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明∠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明∠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容易证明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明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明:略。

说明:将此题中的中点E、F进行变化: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AB上的点,且BE=AF,则有DE⊥CF。这个变化后的图形在正方形中常常出现,要注意隐含的这个垂直条件。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jk251.coM小编推荐

数学教案-正方形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正方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讲授新课

师:正方形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首先我们来看正方形的定义。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定义

师: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成俩部分来理解: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这两部分我们会想起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想学过定义,大部分学生会想起矩形和菱形,小声议论甚至抢答。]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说的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说的是菱形。

生: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生: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根据定义,他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矩形、菱形时,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那么,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回忆矩形、菱形的性质,并逐个验证在正方形上。]

师在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有疑惑时要注意及时反馈。

师:我们来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场景五:正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3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6)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7)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明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遇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六:正方形的判定

F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明∠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明∠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容易证明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明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明:略。

说明:将此题中的中点E、F进行变化: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AB上的点,且BE=AF,则有DE⊥CF。这个变化后的图形在正方形中常常出现,要注意隐含的这个垂直条件。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正方形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动画演示:

场景五: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场景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性质关系

师:当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下图(图1)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性质关系整理在笔记本上。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2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5)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明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遇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七:正方形的判定

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明∠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明∠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容易证明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明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明:略。

说明:将此题中的中点E、F进行变化: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AB上的点,且BE=AF,则有DE⊥CF。这个变化后的图形在正方形中常常出现,要注意隐含的这个垂直条件。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经典初中教案正方形


教学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正方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讲授新课

师:正方形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首先我们来看正方形的定义。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定义

师: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成俩部分来理解: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这两部分我们会想起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想学过定义,大部分学生会想起矩形和菱形,小声议论甚至抢答。]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说的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说的是菱形。

生: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生: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根据定义,他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矩形、菱形时,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那么,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回忆矩形、菱形的性质,并逐个验证在正方形上。]

师在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有疑惑时要注意及时反馈。

师:我们来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场景五:正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3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6)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7)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明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遇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六:正方形的判定

F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明∠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明∠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容易证明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明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明:略。

说明:将此题中的中点E、F进行变化: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AB上的点,且BE=AF,则有DE⊥CF。这个变化后的图形在正方形中常常出现,要注意隐含的这个垂直条件。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正方形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正方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讲授新课

师:正方形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首先我们来看正方形的定义。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定义

师: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成俩部分来理解: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这两部分我们会想起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想学过定义,大部分学生会想起矩形和菱形,小声议论甚至抢答。]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说的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说的是菱形。

生: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生: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根据定义,他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矩形、菱形时,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那么,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回忆矩形、菱形的性质,并逐个验证在正方形上。]

师在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有疑惑时要注意及时反馈。

师:我们来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场景五:正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明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明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明△ABG≌△AEC.

证明:∵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要注意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如果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3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疑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明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6)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7)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明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遇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六:正方形的判定

F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明∠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明∠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容易证明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明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明:略。

说明:将此题中的中点E、F进行变化: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AB上的点,且BE=AF,则有DE⊥CF。这个变化后的图形在正方形中常常出现,要注意隐含的这个垂直条件。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可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数学教案-数学


数怎么不够用了

年级:初一执笔:徐城审核:授课时间:2004/9/16

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

一、前提测评:

1、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加10分扣10分得0分

集体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分为0分,四个代表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总得分

第一队

得分

第二队

得分

第三队

得分

第四队

得分

㈡自我评价

1、小结

1、对于比0分低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低10分表示为

“-10”。

对于比0分高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高10分表示为“+10”。

2、我们常常用负数:正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概念:

1、正数:像+5、1.2、…这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数前“+”号可写可不写)。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负数前“—”号不可以省略)。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里。

+684+9.15—120—1—0.01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4、数的大小: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

5、练习,比较大小:0—50+0.0010—100(填>、<=。

6、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果零下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5℃”。

练习:(1)某人转动方向盘,如果+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2)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______________。

(3)在4个不同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7、数的分类:正数正整数如:1、2、3…

(1)有理数如:、0.1、…

0

负数如:—1、—2、—3…

如:—、—0.1、—…

正整数如:1、2、3…

整数

(2)有理数如:—1、—2、—3…

分数如:1、0.1、+

如:—0.3、—、—4…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2,—3.5,0,+32,—0.8,—3,—10,25%,+,0.0001

①正整数集合{…};

②负整数集合{…};

③正分数集合{…};

④负分数集合{…};

⑤有理数集合{…}。

8、小结:①有理数分数类;

②负数的意义。

一、判断:

(1)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0是最小的正整数。()

(4)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零。()

(5)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6)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

二、填空:

(1)高于海平面1250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1250米,低于海平面37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米。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下降了7℃,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_℃,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_℃。

(4)_____统称整数,_____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_____。

(5)比较大小0___—5—___0100___25+0.101___0

(6)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

—135.20—7+—0.12π35%880+20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小明向东走36米记为+36米,则小华向西走记作_____米,这时两人相距_____米。

(3)产量增加-150千克是什么意思?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99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