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卫星运行(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
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1日=24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知识点】:
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
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
线的认识知识点: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1、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旋转与角知识点: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知识点: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知识点: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另外15度和165度也可以用三角板画出。
(注意:这11个能用三角板画出的角度都是15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画角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一、会默生词
1小屯2猪圈3刁难4岂知5庄稼6驮着7啃食8清清爽爽9心灵手巧10啧啧赞叹11深入人心12广结善缘13有求必应14熟能生巧15数九隆冬16三伏盛夏17有声有色18嫂子19牛棚20衰老21趁机22挣扎23波涛汹涌24暴跳如雷25心急如焚26高粱27骤雨28枣树29搏击30战栗31陌生32大起大落33元气淋漓34惊心动魄35叹为观止36戛然而止37生旦净丑38喜闻乐见39粉墨登场40锣鼓喧天41唱念做打42有板有眼43余音绕梁44字正腔圆45惟妙惟肖46活灵活现47感人肺腑48动人心弦49茂腾腾50咝溜溜51乐颠颠
二、多音字组词。
择zé(选择)zhái(择菜)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塞sāi(瓶塞)sài(塞外)sè(堵塞)
三、成语积累。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邻右舍、左顾右盼、生离死别、古往今来
含有如字的成语:暴跳如雷、挥汗如雨、貌美如花、心急如焚
关于姥姥高超剪纸技艺的成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出神入化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姥姥的剪纸》,我们认识了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是因为熟能生巧,从中我们也懂得了: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肯花功夫,肯花时间。
2.我还知道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泥塑、年画、刺绣、皮影、吹糖人、捏泥人。
3.有关熟能生巧的俗语、谚语: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③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4.《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体裁),作者是叶圣陶。学了这个故事,我认识了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牛郎,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织女,知恩图报的老牛,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王母。文中的牛郎和织女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故事相关的节日时七夕节。
5.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6.课外搜集的民间俗语:
①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养生俗语)
②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俗语)
③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习俗语)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气俗语)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二、质量单位
1、千克: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判断商有几位数的方法: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多;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分析法: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画图或其他的形式呈现。
2、解题的思路: 、弄清题目的意思,知道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从问题入手,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平移:沿直线运动,位置发生改变,但形状、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2、旋转:围绕中心转动;
3、轴对称:左右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3、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大。
4、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去几分之几:1可以写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957.html
上一篇:做功内能的改变【荐】
下一篇:教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