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棉花姑娘教案设计(精选教案)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本站收集了《棉花姑娘教案设计(精选教案)》,供您参考。

30.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燕子、啄木鸟、青蛙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等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将故事的结果。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蚜、盼、治、啄六个字,会写请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益鸟和益虫。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出示棉花)

1.对了,这就是棉花。你们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吗?

2.所以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谁愿意来喊喊她?(个别,齐读)

3.我们来认识一下姑娘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这个故事你喜欢吗?那么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吧。

3.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随机出示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

4.学习生字啄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棉花姑娘长的是这样的,你觉得她怎么样?(出示棉花图)

2.咦!棉花姑娘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来?(棉花姑娘生病图)

3.是啊,棉花姑娘病了,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它的名字并圈出来。

4.找到了吗?原来就是蚜虫(出示蚜虫图片及生字)。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蚜?

5.棉花姑娘身上爬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是棉花姑娘心情怎样?小朋友生病了之后心情是怎样的?

6.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是写棉花姑娘心情的,你找到了吗?(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7.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读正确,读出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范读,个别读,评议,齐读)

8.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盼和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记住了吗?用一个词来换盼望。给治找朋友。用盼望来说一句话

二、朗读理解课文2、3、4自然段。

1.当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心里怎么想?谁来当一会棉花姑娘,读读她的话?(出示话个别读,评议,齐读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是不是故意不帮她?谁来当当小燕子,和棉花姑娘解释清楚?(出示语句)

3.男女生对读

4.现在我们知道了小燕子不能帮她的原因是?(板书:空中)

5.棉花姑娘不灰心,她有找了啄木鸟和青蛙,结果怎么样?请同桌小朋友合作,学习喜欢的一段,用直线划出棉花姑娘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另一个小动物的话,然后分角色读,读出感情。

6.谁愿意来展示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7.读了之后你知道啄木鸟不能帮棉花姑娘捉虫的原因是?(板书:树干)

8.谁来读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也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是因为它捉的是(板书:田里)

三、课间操巩固生字播放音乐出示句子我学燕子飞飞,我学燕子飞飞我学青蛙跳跳,我学青蛙跳跳我学啄木鸟笃笃,我学啄木鸟笃笃

四、课本剧表演

五、生字大舞台巩固生字请生认读词语夺星读单个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六、再读全文

七、小结:棉花姑娘的病还没好呢,最后是七星瓢虫救了她,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八、指导写字

1.棉花姑娘特别懂礼貌,让别人帮她治病的时候都用上了请,我们也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用请来说一句话。

2.观察生字结构

3.师范写,生练写

4.优秀作品展示板书设计:

30.棉花姑娘燕子空中啄木鸟捉树干害虫青蛙

田里(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原创作者,同意课件园将此作品发表,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未经课件园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5个生字和会写“请、帮、只”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和婉拒的语气,懂得找人帮忙和拒绝别人时要有礼貌。

3.了解棉花的用途,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课前准备投影片,词卡,字卡

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猜一猜

青青小树挂喇叭,喇叭谢了结小瓜,

小瓜吐出白花花,摘下花花纺纱纱。

2、教师:她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请小朋友看老师把她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板书课题)

3、教师:请小朋友叫一叫她的名字,叫对了,她就会跟我们见面。

指名读题,纠正“花”、“娘”的读音。

请学生说说“姑娘”二字的共同点。

4、出示棉花图片,说说它的作用,随机出示各种棉制品的实物和图片。

过渡:棉花姑娘那么柔软,那么白净,还有那么大的用处,大家喜欢她吗?可是有一天她却病了,是谁把她害成那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借助拼音读正确,找出罪魁祸首,用“○”锁定。

2、指生读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3、说说谁是罪魁祸首,板书:蚜虫

①出示蚜虫图片,教师作简单介绍,随机板书:害虫

②教师:如果你是棉花姑娘,身上爬满了蚜虫,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③女生齐读第二句。

认识“盼”,让学生说说“盼望”可以换成什么词。

给“治”找朋友,组成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棉花姑娘请谁来帮忙呢?

三、学习2---4自然段

1、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找一找小医生们,用“﹝﹞”画出来。

2、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燕子、()木鸟、青蛙

认识“啄”,教师边说口诀边写笔画和部件:啄木鸟伸出尖尖嘴,停在树上啄啊啄,啄出小虫拍拍翅膀飞走了。

3、看图认识三种医生。

4、教师:棉花姑娘请医生来给她看病,她怎么说的呢?用划出句子。

5、出示句子。

①认识“请”,想想什么时候用到“请”?

②认识“帮”,给“帮”字找朋友组词。

③读读棉花姑娘说的话,听听谁的口气最需要别人的帮助。

6、小医生们是怎样回答的呢?用“﹏﹏”画一画。

①说说三句话中一样的地方。

什么情况下用“对不起”,让学生找搭档上台作情景表演。

②找一找三句话中不一样的地方。

随机板书:空中树干里田里

多音字“干”组词

多音字“只”组词

“只会”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③练习填一填:

()()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7、教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医生的话来读一读,听听谁读得最有礼貌,语气最婉转。

8、分角色读2~4自然段

9、这些医生都帮不了棉花姑娘的忙,这叫什么?

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10、教师:棉花姑娘会怎么想呢?

11、齐读1~4自然段,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懂了什么?

随机板书:有益的动物

四、学习“请、帮、只”的写法,做练字作业。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1、学习7个生字的书写,8个生字的读音

2、教育学生从小要诚实。

教学重点:体会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故事导入

今天,常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非常喜欢的礼物,大家猜猜看?对,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播放故事动画)

这个故事好听吗?他就在课本第六单元第一课。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听,专心学,就一定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测生字词

游戏(一)识字王国乐哈哈

游戏(二)故事接龙比赛

6名选手读——赛“冠军”几名评选——-“最佳评选员”

三、学习课文内容

游戏做完了,我们一起去故事林中探宝吧!要想获取宝物,必须克服以下困难:

故事林中问题多(一)

1、国王怎样挑选接班人?

2、国王面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态度怎样?

3、国王面对手捧鲜花的孩子,态度怎样?

故事林中问题多(二)

1、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心情如何?

2、他为什么捧着空花盆来了?

(是啊!他也想当国王,当上国王,就能统领全国,就能调动千军万马,就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但是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他宁肯选择伤心,甚至选择失望,也不愿去撒谎,不愿去弄虚作假。这就是诚实!多么难得可贵!

四、总结全文

故事的结果呢?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被选中了,因为他很诚实;手捧鲜花的孩子,被淘汰了,因为他们弄虚作假。

老师希望:

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心灵深处也能盛开一朵“诚实之花”并且永远常开不败。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课文后,结合自己实际,你联想到了什么?

六、阅读指引:《小樱桃树》、《列宁的故事》

9故乡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通过《故乡》的学习,把握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3.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时数:

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与朗读,二、三课时分析与探讨,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语: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顺便回顾一下鲁迅及其作品。

2.讲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3.情节的把握:

(1)以“故乡、故乡、故乡”来简单梳理,其中横线上添一个动词。

(2)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全文内容,哪一个词好呢?“变”!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4.环境描写: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5.人物的把握:

文章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闰土”:把少年和中年的闰土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握闰土的“变”。

(1)外貌:

(2)动作:

(3)对“我”的态度:

(4)对“生活”的态度: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b.杨二嫂:

(1)外貌:

(2)职业与性格:

结论: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c.“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

(2)怎样对待闰土?

(3)怎样对待故乡及其人物的变化?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6.重点段落的赏读与理解:

(1)最后五段,尤其最后一段的后面一句,体会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2)描写捕鸟一段,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7.小说主题探讨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2)配套的资料。

上认识线段教案设计


1、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直的

2个端点

必备!《狼》的教案设计(3篇)


《狼》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狼的凶恶、狡诈、不讲道理;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推理,发展思维。

3.领会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狼?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反馈:A:(凶恶、凶残、残忍、不讲理、狡猾、爱吃小动物)

B:(温柔、温和、善良、可爱、柔弱、有礼貌、可怜)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3.过渡: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和的小羊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二.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交流体会:狼要吃小羊了,危险吗?

3.自由读:请小朋友在读读这句话,把当时紧张、危险的味道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4.抽读:谁的朗读能让大家一听,就觉得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小羊。

5.齐读(配乐)。

三.体会非常

1.狼看见小羊就想把它吃掉,想到了怎样的程度?课文第二自然段里有一个词,谁能把他找出来?(板书:非常)

2.谁能把非常换个词语?出示句式:

狼(真、可、极、特别)想吃小羊。

3.你们能看图说说狼当时的样子吗?

4.从狼的这副嘴脸我们可以猜测,它在想什么?

5.好,现在谁能看图,把狼当时的样子和它的心理连起来说说。

四.体会借口

1.小羊已经处在危险中,但他并没有做得罪狼的事情,那狼怎么可以吃小羊呢?(找借口-----板书)

2.什么叫找借口?(找理由、找刺儿、找麻烦)

3.是啊,狼有意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说明狼不仅凶残,还十分狡猾。

4.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请你找一找,课文那几段是写狼找借口要吃小羊?(三次)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自由读读课文第2、4、6三个自然段,看看狼找了哪些借口,有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5.反馈:

(1)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2)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3)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

①是这三个句子吗?请你们轻轻地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那应该加上什么标点呢?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分别加什么吗?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③狼非常想吃小羊,所以语气一次比一次急,一次比一次凶,在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④教师引读。

6.那你们认为狼找的借口能成立吗?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为什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些理由不成立?

7.全班反馈交流:

A:①(出示句子)经过研究,你们相信小羊会弄脏狼喝的水吗?

②理解上游,引出下游;从图上看,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

③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小羊得出这样的饿结论:

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

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④谁再用坚定的语气说说你们得出的结论。

⑤谁能连起来说说。

⑥所以小羊对狼说的第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句子),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点评:抓标点、抓提示语、抓理解)

⑦指名读,男女分开读。

B:①小羊希望和狼讲道理,但是狼竟然又怒气冲冲地找了另一个借口(课件出示),你们相信小羊在背地里说过狼的坏话吗?你们研究出的结论是什么?

②谁能用因为所以替小羊说一句话吗?

③是啊,可怜的小羊听到这样的话,都喊起来了,为什么?

④这时小羊的话该怎么读?

C:①狼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结果都被小羊驳回了,我们一起读读第6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②全班交流。

五.小结拓展

1.小结:看来狼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2.假如你是小羊,你也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付它?

六.板书设计:

非常

狼──────→小羊

借口

《狼》的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设想】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也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我们都学过《狼与小羊》,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狼》,看看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注意: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个别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听,评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

4、结合文中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并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注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

1、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屠户”来回答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四、分析主题

1、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没有进行点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3、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结果呢?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4、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生思考,回答。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结合这些文字,来回答我们刚才的问题,看看从中会有什么启发?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小结:看了这些文字,我们知道,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其写作背景去谈。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全文

【教学反思】

1、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2、对于这篇文章,我把狼与屠户给分开来分析,各自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分析,但是整个故事被我给割裂开来,这是本次课的最大不足。

《狼》的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重点词语的解释,关键句的解释。

2.体会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

3.体会本文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4.体会本文简洁的叙事方法,体会屠户的内心心理。

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的解释,关键句的解释。

2.体会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

教学难点:

1.体会狼的狡诈。

2.体会屠户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说有关狼的成语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你用“这是一篇的文章。”句式说一句话,来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印象。如:这是一篇蒲松龄写的文章。

这是一篇写人与狼作斗争的短篇文言小说。

2.词语注音,读两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尽量多读。)

4.听课文录音,教师提示,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重点:两狼之(轻读)并驱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5.理清故事情节。

屠户狼

三、分析课文的内容。

1.体会狼的狡诈的性格(在分析中同时领会词语的含义)。

(1)提问:文章中的狼是怎样的两只狼?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表达,应该是哪个字?

归纳:黠

(2)提问:那么文章中的狼究竟“黠”在哪里?

归纳:“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缀行”,是在伺机而动,一黠也;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这叫分工协作,二黠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叫欲置之死地,三黠也;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叫变换策略,四黠也;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麻痹敌人,五黠也;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叫攻其不备,六黠也。

2.领会文章的主旨。

(1)提问:作者笑谁?你从狼自取灭亡得到怎样的启示?

笑世间奸诈、狡猾之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走进蒲松龄

以鬼狐神怪的拟人化来间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聊斋志异》的一个特点。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初著名文学家。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作者由于科场失意,生活贫困,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较深的体察,激发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积20年时间写成《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黑暗现象,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分析屠户的勇敢和机智。(过渡语:狼最终结果被两毙,屠户的机智和勇敢起来很重要的作用,很值得我们学习)

假如你路遇歹徒,你会从屠户杀狼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体会文章文笔简练和情节曲折。

(过渡语:狼阴险狡诈,手段变化多端,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曲折离奇,屠户的心理活动也是波澜起伏,现在我们来体会一下。).

假如在文中加一个“啊”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的语气读?

五、布置作业

请你以屠户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发挥想象,补充课文中省略的地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35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