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24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欧共体的成立、《罗马条约》的内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欧盟的性质、欧洲一体化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利用图表资料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影响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欧洲一体化中整体利益与各国出让部分国家主权的关系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史料
图片
视频教学过程
主导调控
主体活动导入新课哪一种货币使用的国家最多呢?(屏幕显示欧元)用欧元导入xx年欧盟的50华诞之际,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到这片大陆,今天也让我们通过欧盟揭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神秘面纱,回顾昨天,了解今天,畅想一下欧洲,乃至世界的未来!学习新课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呢?以知识卡片的形式阐述概念.一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板书背景)看这组材料(屏幕显示)是什么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板书共同的文化)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文化?近代又共同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洗礼。这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性。我们来看下一组资料:(屏幕显示)从这组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战争、死亡、仇恨和痛苦,(板书战争的灾难)再看下组材料(屏幕显示材料)美苏争霸,冷战中却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在欧洲陈兵对峙,(冷战中的尴尬)法德和解为欧洲的联合奠定了基础。欧洲的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二过程1950年的5月9日,二战后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学生学生分析(屏幕显示材料)提问:为什么要把煤钢工业共同管理呢?“舒曼计划”得到了法、德、意、荷、比、卢几个国家的支持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请看大屏幕:(屏幕显示)有人说《罗马条约》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个里程碑甚至我们今天说欧盟50华诞也从这一年算起,为什么?《罗马条约》签定后到1992之前,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我这里有一个表格并不完整,请大家参照教材为我补充一下。1992年欧共体的12个成员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请看大屏幕(屏幕显示《马约》内容)大家发现欧洲一体化的什么趋势?欧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呢?(屏幕显示盟旗)根据〈马约〉欧盟成立后第一项任务就是什么?用憨豆先生的故事导出欧元的启动。思考欧元诞生的意义?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欧盟也在忙着另一件事情。看这样一幅漫画,它反映了什么?(屏幕显示护照、驾照、欧洲杯、电影节等图片)
课前探究一体化对世界的影响?小组展示探究成果1对成员国2对美国:3对亚洲课后探究1、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你认为他的梦想会实现吗?谈谈你的想法。2、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冲击下,你认为国家会消亡吗?说明理由。教师小结用欧盟盟歌欢乐颂结课里程碑1启发学生学生分析学生思考归纳填充里程碑2学生分析里程碑3显示变化的地图教师点评板书设计:背景:昨天过程:今天影响:明天共同的文化《罗马条约》……战争的灾难《马约》冷战的尴尬
1.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基本原理及其产品的主要用途。
2.了解先进的电解制碱技术离子交换膜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课本56页图4---7)⑴一根碳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即电极为_______电极,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根据放电的先后顺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⑵电解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_____________,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____,两极极板上都有_______________产生,如何检验气体的种类?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在饱和食盐水中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中带负电的OH—、和Cl—向阳极移动,由于Cl—比OH—容易失去电子,在阳极被氧化成氯原子,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放出;溶液中带正电的Na+、和H+向阴极移动,由于H+比Na+容易失去电子,在阴极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放出;在阴极上得到NaOH。
[评价]
1.怎样除去饱和食盐水中Fe3+、Mg2+、Ca2+、SO42-等杂质,(方法、药品及反应方程式)。
通史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教学建议:(1)“‘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给出几个讨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如何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何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自主解决问题。(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一目,主要阐述了“文革”期间文学艺术遭到了沉重地摧残。教材阐述地非常详细,教师依据课本讲述即可,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准备一些图片、影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3)“文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主要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只需要将教材讲清即可,无需拓展。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育事业方面有哪些发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学习要求】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2.了解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了解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教学要求】
1.搜集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了解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主干知识】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实质: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实质上是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但不能将此理解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2)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的作为;归纳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为“管理与服务”。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评价我国政府部门的作为;分析我们公民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从而意识到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三、教学基本思路
1.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教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进行整合。
2.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结构基础上,细节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
3.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尝试。
4.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研读教材的内容。
(2)收集与教材“情景导入”内容相关的录像。
(3)制作powerpoint课件。
(4)布置学生分组探究的课题和要求。
(5)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了解学生熟悉政府部门的程度。
2.学生准备
(1)每位学生预习教材内容。
(2)按小组共同探究学习课题,并准备展示学习成果。
说明:
(1)例证时,要以当地政府部门的作为为例;必须是正面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尽量是不同的部门。
(2)第六组、第七组要排序的政府部门尽量是学生熟悉的政府部门(如公安、教育、交通等);要临场排序;排序的依据要按教材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
教师引导
辅助媒体形式
时间安排
(分钟)
情景导入
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1.谈“非典”期间的感受(学生1)。1.体验政府的作为。文本
2
2.结合教材,观看录像,归纳政府的表现:公布疫情、稳定民心;保证供给、整顿市场;投入资金、防治结合;调整政策、恢复生产。
2.探究与分享的问题。
录像、表格
4
情景分析
政府的职能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例证。
点评;引导学生思考:政府在非典期间的表现属于哪些职能。
动画图示
20
情景回归
便民利民的政府
1.听教师讲解。
1.进一步归纳出“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2.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例证)。
动画图示
2
2.填教材的两张图表并讨论。
2.教师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
2
3.对学生熟悉的政府部门的表现进行排序,并阐述理由;讨论。
点评;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动画图示
10
六、教学评价的反思
1.评价学生学习的反思
(1)学习小组的评分标准
(2)个人的评分标准
自评(30%)
小组评(40%)
教师评(30%)
合计得分
自主学习(10分)
合作学习(40分)
创新精神(20分)
最后得分
2.评价教师教的反思
(1)组织流畅程度。
(2)引导恰当程度。
(3)体现教学思路程度。
(4)实现预定目标程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思考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入,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教法建议
关于演示实验所用的器材、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实验也容易成功.此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一些重要的结论规律都是由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的.观察红蜡块的实际运动引出合运动,并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看成沿玻璃管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一起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得出分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两个分运动之间是不相干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关系,在演示中比较直观.而明确了它们的同时性,就容易得出合运动和分运动的速度关系.因此,课本在这里同时讲述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的关系.即找到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工具,所以在处理一个复杂的运动时,首先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某一时刻的合速度、分速度、加速度,某一过程的合位移、分位移.课本中合运动的定义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通常叫合运动,即实际发生的运动,也理解为研究对象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再给学生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确定合运动.如:
1、风中雨点下落表示风速,表示没风时雨滴下落速度,v表示雨滴合速度.
2、关于小船渡河(如图):表示船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方向由船头指向确定.表示水的流速,v表示雨滴合速度.
在研究雨滴和船的运动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雨滴、小船实际运动(合运动).
注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合矢量在对角线上,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关于例题:例1:将演示实验过程定量讨论.给出两个分运动、及合、分运动的时间,求合速度.
法一;先求出两个分速度再利用矢量合成求v.
法二:先利用矢量合成求出s,再由求出v.
例2:飞机飞行给出及与某一分速度角度,来求另外两个分速度.其思路先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几何关系,再利用数学计算解决分速度问题.
两道例题很简单,但合、分运动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充分体现出来.通过练习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合、分运动的理解.
关于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课本以蜡块的运动说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都是直线运动.为了搞清楚蜡块哪种情况下做直线运动,哪种情况下做曲线运动.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两个直线的合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研究复杂的运动,可以根据不同方向分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情况.
关于思考与讨论:本节只研究了互成角度的运动,其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初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同一直线上哪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引导学生对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该运动也满足矢量合成规律(注意正方向),使我们对矢量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重点:
对于一个具体运动确定哪个是合运动以及合、分运动的关系(矢量图),并能用矢量合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合运动的理解.
主要教学设计:
由演示实验引出课题.首先介绍实验装置及研究对象,然后演示两个过程:红蜡块匀速上升;红错块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水平匀速移动.观察蜡块轨迹——倾斜直线,从而引出课题.我们研究较复杂的运动,可以用到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实际运动参与两个运动,本例中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而实际运动沿倾斜直线运动.
一、如何确定一个具体运动的合运动及分运动?
1、合运动----研究对象实际发生的运动
2、合运动在中央,分运动在两边
讨论:有风天气雨滴下落、小船过河,加深同学们对合运动,就是研究对象实际发生运动的理解.(结合课件1、2).
引导分析:雨点斜落向落到地面,此实际运动方向为合速度方向;注意区别船头方向为分速度方向,而船实际航行方向为合速度方向.
进一步研究合、分运动关系,(由演示实验说明)重新演示红蜡块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管不动,蜡块匀速上升管长度所用时间,管水平匀速移动蜡块匀速上升,观察并记录直到蜡块到达管顶所用时间t.由和t的关系再结合课件l、2得出:
二、合、分运动关系
1、合、分运动的等时性
2、合、分运动关系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利用矢量合成与分解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1学生自己分析:已知两分运动位移、及合运动时间(先画v、s矢量图)
方法一:
方法二:
例2思路:先画矢量图,并标已知、未知,然后由几何关系求两分速度
四、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轨迹的确定
演示实验中蜡块同时参与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两个运动,其合运动轨迹是直线.任何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轨迹一定是直线吗?
讨论方法:图像方法
写出关于两个方向运动性质位移方程,取不同时刻描点.
分两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利用课件3演示
基础好的学生探究活动(活动方案见下面)
探究活动
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本章节最后两段及习题中最后一道题,然后找出研究方法.(图像方法)
互相交流:
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怎样得出这个结论.
总结: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给予评价,最后提出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如何?两个分运动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又是如何?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