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特别是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教学内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和表达信息
教学重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
教学难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2.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3.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例: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3.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4.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二、汉字的编码
1.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编码方案:区位码、拼音码、王码、自然码
2.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国际码(gb)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点阵字型:将汉字分解成若干个“点”组成的点阵字型。
4.汉字的处理过程:
5.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启动方法:开始|附件|truetype程序造|选择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写字(如图)
保存字符:选择“编辑”中的“保存字符”。
具体操作请详看“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音频和视频的采集。2、学会使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技术3、过程与方法:采集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制作一些小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生动,学生动手能力有得提高。二、教学要点:利用cooleditpro软件和豪杰解霸对视频和音频信息进行加工。三、教学组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在实践中找乐趣。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本课例主要使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启发”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体,讲练结合。教师先是通过演示、点评进行操作引导,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全体发展,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一、音频的采集和加工教师在线播放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提问:1、在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引导学生回答:通过mp3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归纳: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翻唱歌曲出现,它们大多不在唱片公司制作,而是由翻唱歌手自己制作,效果同样非常好。如果我们想制作自己的“翻唱专辑”,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借助音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实现。cooleditpro就是很好的软件。1、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工作:确定主题、选取音源、选取设备、规划好实际需要录制的内容。2、3、采集的过程应注意:话筒的特性调整方向和距离,尽量减少噪音干扰。4、5、演示音频信息加工和声音的合成的过程6、我们现就用cooleditpro来制作一首自己的歌。第一步:选一首自己喜欢又熟悉的歌曲,比如“童话”;找到它的伴奏音乐,保存到计算机中。找不到?网上也没有?没关系!cooleditpro可以用原唱歌曲来制作伴奏音乐。用“vocalcut”(剪切歌声)功能加上滤波器消除人声,就得到了伴奏音乐。第二步:接好话筒,在cooleditpro软件主界面的左下角有“录音”按钮,单击开始录音,这时就可以跟着音乐开唱了。唱完保存歌声文件。第三步:现在已经有“伴奏音乐”、“歌声”两个音频文件。在cooleditpro的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这两个文件,就合成到一起了。第四步,设置效果。在cooleditpro主界面。单击剪切工具或按delete键将选中的噪音部分删除;还可以对这两个波形进行效果调整。比如:添加回声、调节音量大小、混响、平滑、波形长短、淡入淡出、音色、音调等。第五步:效果满意后,将加工过的录音以合适的格式保存。同样的,我们可以用cooleditpro来制作各种音频合成效果。比如配乐诗朗诵、广播剧等。学生操作:1、制作个人音频作品;二、视频采集和加工1、概念所谓视频是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如电影和电视,它们是现场的真实记录。动画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人工绘制的画面连续呈现现成动态的场景。1、比较视频和动画工具p932、3、视频采集:直接采集和分步采集(举例说明:豪杰解霸)利用“豪杰超级解霸3000”捕获图像。在播放过程中单击“停止”按钮,“连续摄像”按钮便由单色变成了彩色。单击它即可实现边疆摄像,录下一一组单幅的图片以bmp的格式保存下来。(注:最好将图像保存在单一的目录中,否则会有数十上百的图像出现。)三、制作动画七巧板1、转换元件:插入—转换为元件2、在20帧处插入关键帧:插入—关键帧3、点击“跑步造型”图层第1帧,设置动画中间为“形状”4、点击“文字”图层第2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文字移动到新位置,回到第1帧设置动画中间为“移动”。5、保存拓展性任务:研究当前网络视频信息的格式、特点及其相关转换,相关播放器及发展趋势等。五、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剪切合成的作品进行欣赏后,进行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得到小组推介作品。(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小组推介作品,推出3个左右的好作品进行全班欣赏。其中,教师评价可放在课堂中进行,在学生完成任务一后,教师巡视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当堂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可在课后进行,这样可以挑选出班级最受欢迎的作品,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鼓励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
微机教案
长岛县长岛中学
梁立新
2003年9月20日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初一任课教师梁立新授课日期2003.9
课题汉字输入
教学要求1、了解汉字输入的编码2、掌握汉字输入法的转换3、熟练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英文输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键盘输入技术:汉字输入法。它对以后学生学习中文处理软件,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难点词组的输入、同音字的输入、拼音分隔符的使用。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兼有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
教学课时45分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每课一练:指法练习3‘任务:1、通过课课指法练习,加快学生英文输入速度。2、顺利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引入新课:利用键盘我们可以输入英文字母,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键来输入汉字呢?2.4.2汉字输入法简介5‘简介汉字的四种编码方案:a、分类序号码。b、音码c、形码d、音形结合码在windows98下,默认的是英文输入法,那么怎样启动汉字输入法呢?1、用鼠标选中右下角“任务栏”上的en2、利用键盘ctrl和空格键来启动或关闭利用键盘ctrl+shift键在英文及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将练习文件:“英文指法练习”文档传给学生,学生打开文档,使用正确指法对照练习。演示:讲授学生动手试着操作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其它的输入技术的发展: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扫描输入。2.4.3拼音输入法初学者最常用的输入法是:“全拼”和“智能abc”1、“智能abc输入法”简介用键盘拼音并击空格键即可出现汉字。熟悉输入状态按钮的功能(图见课本,略)鼓励学生自已动手熟悉各按钮的功能因学生对半角和全角不理解,提前做演示解释。2、单字的输入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有重码,按翻页键;其它的,直接按空格键或序号键输入。对于汉语拼音中的ü用英文字母v来代替。3、词组的输入为提高汉字的输入速度,应尽量使用词组的方式输入。输入词组的四种方法:a.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b.第一个字的声韵母,第二个字的声母c.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声韵母d.两个字的声母。4、标点符号的输入直接击键盘上对应的标点符号键盘即可。讲练结合:1、学生看课本p43,自已学习启动“记事本”2、用多种方法启动输入法:选择”智能abc”3、自己熟悉输入状态按钮的功能(边学边练)输入汉字或符号集体练习:输入“微”字,“绿“字师生共做:通过输入演示后,再总结集体练习:输入:“计算机”、“西安”两个词。学生对照课本在“记事本”上练习。注意:上档键的使用。
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形式
课堂练习:中文输入法综合练习5‘请对照输入汉字或符号。1、西安、白云、绿树2、。,;:?!‘’()《¥》……、—3、abcdabcd(输入提示:半角和全角的转换)强化输入法练习。(电子教室系统)5‘课堂综合练习: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智能“abc”输入法是一种()码的编码方案。2、在windows98下,按()来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3、在windows98下,按()在英文及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4、输入汉字时,输入错误的拼音字母,可以用()键来删除字母。5、输入汉字时,出现重码,可以按()向后翻页?6、拼音ü可以用英文字母()来代替7、对词组的输入,最多有()方法输入。课堂小结:见以上练习题内容课后记载:下传文件:“中文输入法综合练习”学生对照输入教师巡回指导。关闭记事本窗口,将所输入的文档以lx1作为文件名保存。利用电子教室的聊天室功能,提高学生输入练习兴趣。下传文件:“理论练习”学生先做练习,然后师生一起订正答案。退出记事本,保存文档。采用正确的方法关机
注:
本课是用word编辑,本网页原因,所以现在看到的有点乱,有需要原稿的朋友,可以联系: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共6课时,本课是第3课时,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音频的基本原理及存贮空间的计算方法,初步体验音频的加工、合成。
音频的数字化表示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明白声音可以用波形来表示,但对波形的特点及波形的描述还不清楚。在本课我通过动画讲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不难理解:采样、采样频率及量化位数的概念。对于本课的重点:音频存储空间的计算,设计让学生自己比较,推导出计算公式,加深理解。
本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本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思考性学习活动,并带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音频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掌握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方法
初步了解并形成自主学习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简单了解音频合成的基本原理
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音频合成,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1、声波的数字化原理
2、音频(.wav)的存储空间计算
【教学难点】
1、声波的数字化原理
2、采样频率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注重问题的设置,强调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音乐
欣赏优美旋律
创设情境
导入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计算机是怎样存储、传播声音的?
思考
由已知引入未知,激发学生好奇心
音频的数字化
讲解计算机音频相关设备
认识设备
如何把波形进行数字化?
展示课件,说明音频的数字化过程——采样频率、量化位数
观看课件,掌握音频的数字化关键
抽象的原理形象化
演示音频采集前的准备
要求学生一起采集三个音频(使用“录音机”)
学生按要求采集音频
体验音频数字化过程
为计算音频大小做铺垫
计算音频大小
提示学生比较刚才录制的三个文件大小
比较文件大小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推导音频大小的计算公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秒)
学生得出音频的大小和男女声、声音的高低没有关系;和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时间有关
培养学生根据一般现象推断一般原理的学习方法
出示题目:计算音频大小
学生计算回答
巩固知识
音频大小与声音格式
影响音频大小的另一因素——编码
对比自己的实际,理解编码
扩展知识
音频的加工、合成
简单演示cooledit的加工过程
布置任务
提示学生参考教程
学生参考教程,自我探索cooledit的使用方法
完成任务
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7.3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思想
2、能将对数据库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迁移到今后学习,工作中
3、公正评价三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当前,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数字图书馆,银行,全国联网火车票系统等。
以“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为例:p134
认识数据库管理
前面演示的这个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下面我们就进入这个数据库的内部看看:
用access软件打开“学生选修课信息库.mdb”,观察数据库中的表。
在数据库表中每一行称作一条“记录”每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组成若干条“记录”组成一个“表”多个相关的“表”组成一个“数据库”
将该数据库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比较:该数据库表格与excel表格的异同
分析:“学生选修课程信息”excel工作簿由“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和“课程选修信息”三个工作表组成。
如何理解“相关”?比如:“课程信息表”与“课程选修信息表“通过共同的”课程编号“建立联系,而“课程选修信息表”与“学生信息表”通过共同的“学号”相关联.——数据库表与excel表格的重要的差别
表之间的关系p136图7-11
举例:我们要查找哪些同学选修了某门课程。p136
实践:
1、查询“xx0001”“李奥”同学选修的所有课程。2、打开“课程选修信息表”,尝试在其中添加一条课程选修记录“xx0001”,“张三”同学选修了信息技术的选修课flash,课程编号为xx006,2个学分,18个课时,教师是李四。教学反思: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感觉比较生疏,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