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整理复习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3-16 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 比例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4~5题,练习十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70页第4题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这道题有几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转的周数/时间=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x小时

6:10.6=14:x

6x=10.×14

x=148.46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27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平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6题。90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就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创意作业:回家搜集有关资料,编写有关正反比例应用题。然后小组交流。进行解答。

Jk251.coM编辑推荐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整理复习(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二、对比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②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③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出示题组:①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②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③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三、课堂练习: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般应用题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p48第6题、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7、8、9、10。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巩固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联系分数的关系解答或采用归一法解答,同时注意分数与比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理解题意,能从没有具体的比的题目中找出比。

难点:层层深入,解决连比问题。

一、填空。

1、白兔和黑兔的比是3:4,黑兔有()份,白兔有()份,总共有()份,黑兔占总数的。

2、白兔比黑兔多,白兔占黑兔的。

二、基础训练

1、学校给六年级买来45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班与二班,这两个班各借多少本?

【设计意图】:有具体的比问题,学生解答,抽生讲解。

2、学校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设计意图】:没有具体的比

①全班齐读题目。

②这道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③一共要栽多少棵?

④怎样分配这些树?

⑤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的比,分配给各班。

⑥全班齐读。⑦比怎样?

⑧一班应栽占总数的。

⑨学生解答。

三、加强性练习

1、幼儿园要把37本图书分别给小朋友,已知大班有24个小朋友,甲班有20个小朋友,小班有30个小朋友,各班各应分到多少本?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求长方形的面积。

四、转换性习题

1、苹果有24个,梨与苹果的比是3:2,求梨?

2、苹果有24个,苹果与梨的比是3:2,求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分数与比的联系

五、深化性习题

1、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与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2、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是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六、总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七、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1、填空为后面借助分数的关系解答垫基。

2、训练有比的到没比的习题,学会找比。

3、加强巩固。

4、训练有总量的与有部分量的习题,加强分数与比的联系。

5、深化练习。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混合运算应用题 教案精选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例优秀模板


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课前小研究第1题)

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2+2+25+5+5+5+5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小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a)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b)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

五、随堂练习

分数应用题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98页练习十九6—11。【教学要求】1、复习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能正确运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2、能正确分析分率句,把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的关键。3、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数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画图分析分率句。【教学过程】一、分析分率句。先说出下面各题里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写完整。1、苹果的重量是梨的—讲解分析方法:⑴找到分率;⑵分析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即把“谁”看作单位“1”;⑶找分率的对应量;⑷正确写分数的数量关系;⑸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变化。如上例:“1”梨—苹果重量所以,梨的重量×—=苹果重量梨×(1+—)=梨和苹果一共的重量梨×(1-—)=梨比苹果多的重量。2、实际烧煤量比计划烧煤量节约了—。分析:节约了—是节约了谁的—?从“比”字入手“比”后面的量作标准的即为单位“1”,也就是节约了计划烧煤量的—,因此:“1”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计划烧煤量×(1-—)=实际烧煤量3、六年级学生出勤率是98%。分析:理解出勤率的含义,“率”通常指百分率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应出勤人数“1”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98%=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98%)=缺席人数注意:计算的如“含水率、出勤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一般都指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这里的百分率应小于1(即100%)。二、练习。1、一根铁丝长60米,一根铜丝长80米,铁丝的长度是铜丝的几分之几?铜丝比铁丝长几分之几?2、⑴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种小麦多少公顷?⑵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是种小麦面积的1—倍,种小麦多少公顷?⑶先改变上面两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使它们分别成为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三、作业。练习十九6—11。

整小数应用题


p85页“练一练”,练习十六1 —8题。

【复习要求】

1、熟练掌握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2、掌握一些常用解题的思考方法。

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提高综合运用数量关系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简单应用题可分为十一类。

⑴求总数(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⑵求剩余(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⑶求相同加数的和(每份数×份数=总数);

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总数÷份数=每份数);

⑸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⑹求两数相差多少(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⑻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⑼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⑽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数,求一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较大数÷较小数=倍数)。

2、一般复合应用题。

一般复合应用题是由两道或两道以上的、相互有联系的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多步计算的应用题。

3、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注意点:

⑴掌握解题步骤(四步)

①理解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列式计算。

④验算并写出答语。

⑵学会分析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直到求出最终问题。

分析方法

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反推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直到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的思考方法。

⑶分析——综合法。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可同时从问题和条件两端出发,一边顺流而下,一边逆推而上,逐步接通思路,这种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二、例题。

例1:

海安电影院原有座位28排,每排32个座位;扩建后增加7排,每排增加4个座位。扩建后可坐多少人?

用分析法思考:

扩建后坐的人数扩建后每排坐的人数×扩建后的排数原来每排座位数32+增加座位数4×原来排数28+增加的排数7

解:(32+4)×(28+7)=36×35=1260(人)

答:扩建后可坐1260人。

例2:

学校食堂原有大米200千克,又买了5袋,每袋5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用综合法思考:

⑴从“又买了5袋”与“每袋50千克”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又买来大米的千克数。50×5=250(千克)

⑵从“买大米千克数”和“原有大米200千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所有大米的千克数。

50×5+200=450(千克)

思路图如下:

每袋大米50千克×又买来大米5袋又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20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85页练一练1 —2并讨论。

2、集体讨论p86页1,p89页9。

四、课堂作业。

p86页练习十六2—6题。

补充:

⑴文具商店以每个0.35元的批发价购进一批小皮球,按0.45元的零售价卖出,当卖到还剩下30个皮球时,已获得利润12元。文具商店共买进小皮球多少个?

⑵有765克同样规格的铁钉,取出50只后剩下的重750克。问原来这堆铁钉有多少只?

加几应用题练习 教案精选篇


8、7、6加几应用题练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提出目标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3、提出提出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乐于练习,展示成果

(一)、小组协作,组内展示。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讨论解决方法。

3、练习二十第5题

先独立做,做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全班展示,解决冲突。

1、全班交流,探讨途径。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题目来展示。

2、其它小组补充、交流,取得共识。

3、师生收集、小结方法,解决冲突。

三、数学游戏,寓学于乐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拓展提升,总结反思

1、拓展题:一本书有18页,小华第一天看了7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分数乘法步应用题 教案精选篇


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09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