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4~5题,练习十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70页第4题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这道题有几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转的周数/时间=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x小时
6:10.6=14:x
6x=10.×14
x=148.46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27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平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6题。90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就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创意作业:回家搜集有关资料,编写有关正反比例应用题。然后小组交流。进行解答。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练习一
【知识要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课内检测】
1,先填空,再解答.
六年级一班有21人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想:根据(),把()看作单位"1"的量,()×=()
2,一堆沙子,用去它的,正好用去15吨,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一辆汽车从宝应去扬州,已经行了42千米,占全程的,宝应到扬州相距多少千米
【课外训练】
1,玩具厂去年出口创汇850万美元,是前年的倍.前年创汇多少万美元
2,一辆汽车6小时行全程的,行完全程共要多少小时
3,一筐苹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正好是10千克,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
★4,运输队运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第二次运走全部的,二次共运了45吨.这批面粉共有多少吨
练习二
【知识要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课内检测】
1,先填空,再解答.
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男生比女生少25人,校合唱队有女生多少人
想:根据(),把()看作单位"1"的量,()×=()
2,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是火车速度的,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种药品,降价12元后,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
【课外训练】
1,小红的体重比小玲重5千克,小玲的体重比小红轻.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欣今年8岁,相当于爸爸年龄的,爸爸比小欣大多少岁
★3,小华家今年收的青菜比去年增加了,正好增加了85千克.今年收青菜多少千克
★4,一块长方形地,宽是60米,相当于长的,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