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倒数的认识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3-18 倒数的认识教案 倒数的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中有些字是可以倒过来写的。

比如:吴—吞

学生举例:杏—呆。

师:数学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能把4/7倒过来写吗?

板书:4/7--(7/4)8/3--(3/8)2--(1/2)

师:你能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几组数取个名字吗?

生:倒数。

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5/8×1/87/15×5/76×1/21/40×5

(2)3/4×4/36/7×7/63×1/32/9×9/2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不是1,

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3/4和4/3互为倒数,就是3/4的倒数是4/3,4/3的倒数是3/4.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其它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

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并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想想两个什么样的数就互为倒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

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出示例题.“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使学生想到只要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的倒数.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5的倒数是多少?5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可

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5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1/5.)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

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

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

四、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4/1391/725

反思: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注意从文字中找数学的原形,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以问题为主线,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主动的数学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JK251.com延伸阅读

倒数的认识 小学教案范例


3、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算:(1)××6××40(2)××3××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新授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6=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三、练习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四、总结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学追记: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圆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2、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生: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生: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并且学会了画圆。

(二)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

拿出一张圆形纸片。

师: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小组活动: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小组内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小组汇报:

生:把圆对折,再对折就找到圆心了。

生: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2、在折纸中发现圆是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几个圆,一起折一折吧,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生汇报:

生:我发现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发现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生:我发现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就是两条半径长的和。

师:那么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两条半径长的和。你会用字母表示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吗?

生:d=2r或r=d/2。

(三)小结

师:大家回忆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四)内化新知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正方形:4条

生:长方形:2条

生:等腰三角形:1条

生:等边三角形:3条

生:圆:无数条

做一做: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生:我发现圆是一个很特殊的图形,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后都与原图形重合。

生:正方形只有旋转90度才能与原图形重合。

生:等边三角形旋转120度与原图形重合。

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正方形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4次;等边三角形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3次;圆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无数次。

师:正方形旋转一周与原来的图形重合4次,看来确实是旋转90度重合一次;等边三角形旋转一周与原来的图形重合3次,证明旋转至少多少度可以重合?

生:120度。因为旋轴一周是360度,除以3就是120度。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第2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说出依据。

2、练一练第3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学生实际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4、练一练第五题

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画来找出他们的关系,效果比较好

线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第15-16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精选


【学习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特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迁移整除知识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的分数写法:

几分之一的意义:表示从总的份数中取了1份

认识=;> 教案精选


(四)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二、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学过程:

1、教学“=”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

教后记:1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

3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87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