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按照惯例,小学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小学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小学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1.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能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谁能用手势分别比划一下1cm3、1dm2、1m3的物体大约有多大?2.师:老师手上的这个小正方体棱长是lcm,它的体积是多少呢?3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呢?6个呢?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可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如果求这本大词典的体积呢?如果求我们电教室这根水泥柱的体积呢?(生:疑惑)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长方体不能切或切不开,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找出求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长方体可能与哪些数量有关呢?(再次让学生猜想: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猜想就是我们的思维向导,长方体到底与哪些数量有关,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师揭示课题)[教学设想:通过师生共同直观演示,复习导入,拓展学生空间概念,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操作实验,探索新知(一)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1.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些小方块(允许学生拿出相同或不同数量的小方块),小组合作,在桌面上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相关数据和你们的发现填人《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长/cm宽/cm高/cm小方块的数量体积/cm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了。2.请2~3个小组汇报、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启发学生发现规律。3.老师在电脑上用同样多的小方块也摆了一些不同的长方体,能让老师也展示一下吗?(师多媒体依次演示,师生共同填写实验报告单,并让学生比较四种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实验报告单长/cm宽/cm高/cm小方块的数量体积/cm2431121232212121211121262112124.比较分析:以上四种摆法,长、宽、高不同,所用小方块数量相同,即摆出的长方体体积相等。它们共同的规律是体积都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5归纳概括:同学们的实验与老师的实验都发现了什么共同的规律?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6.练一练(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教具,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cm3?[教学设想: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拼出不同的长方体,填写实验报告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广阔的时空。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比较、分析、概括实验过程,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和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练一练让学生尝试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解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二)探究正方体体积的计算: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长4cm,宽和高都是3cm。问: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求它的体积呢?如果老师把它的长也缩短到3cm,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什么物体?(师: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求呢?(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或v=a3)2.师强调:“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练一练(学生自主完成):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教学设想: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把正方体归为特殊长方体来学习,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加深了对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三、灵活运用,巩固内化1.明察秋毫当判官。(1)0.73=0.7×o.7×o.7…………()(2)5x3=15x…………()(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2=16(立方分米)…………()(4)一个长方体,长7米,宽4米,高2分米,它的体积是56立方分米……()(5)一个正方体棱长6cm,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2.讲究方法对巧快。长方体长/dm宽/dm高/dm体积/dm3622538正方体棱长/m体积/m30.32043.学会知识任我行。(1)一个长方体儿童游泳池,长30m,宽20m,水高1.2m。如果每立方米水约重1000千克,这个游泳池有水多少吨?(2)一个正方体魔方玩具的棱长总和是60cm,这个正方体魔方玩具的体积是多少?(请两位学生板演,教师集体评讲)4.轻松一刻请你猜。(游戏:让学生猜猜一个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如果变了是怎样变的?)①当你翻开书本自学新课的时候。②当你用积木搭一座20xx北京奥运城的时候。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④刀切豆腐——两面光。⑤竹筒倒豌豆——全抖出来。5.解决问题显身手。求下面物体的体积。6×2×l+2×2×1=16(cm3)或2×2×2+4×2×1=16(cm3)……[教学设想: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四、总结评价,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老师认为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棒!能评价一下吗?(启发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自评、互评)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只要勤动手,勤思考,一定会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2.挑战自己我快乐。(拓展题)“一块不规则的铁块,如果只能借助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正方体容器,一把直尺。你能求出这块不规则铁块的体积吗?”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实验、去思考、去解答。[教学设想: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jk251.cOm扩展阅读

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 教案精选


长方体的体积

学案:

学习任务: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难点:

怎样把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计算方法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1、观察课本63页“想一想”中的图(上下为一组),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分别用三句话概括这三组图说明了什么?(课前预习)

2、课本63页中“做一做”(小组完成)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的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完成: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3、汇总、补充、完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体积公式。(全班交流)

4、独立练习,完成课本64页试一试1题、2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宽、高相等的时候,约长,体积越大。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备注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范例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的内容,也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个重点,这一部分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接触过立方体图形,研究过立方体图形。我们五(2)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头脑反应迟缓,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上课时我先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再出示长方体物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所以很快就引出了长方体为一名词,顺利进入了新课。

第二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再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教的参与指导,让学生摆弄触摸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三个要素。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其特点,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表格,通过看、数、量、议、想等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互补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后进生的促进。

第三步,有了前面的基础,从顶点的特点引出了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再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后的长方体面表面积计算中灵活想象每一个面的位置的正确计算时,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正方体展开图。生: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图略。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教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3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巩固练习

p36第6题

p37第7题

四、作业:p36第4、5、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例21.2*1.2*61.22*6

=1.44*6=1.44*6

=8.64(平方分米)=8.64(平方分米)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练习重心适当偏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其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对学生而言都相对容易理解掌握。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灵活调整了练习重心,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让学生上一个台阶,由知道长、宽、高就能想像出实物图形,并能根据生活实际确定所缺少的面应该如何求。

【练习中暴露的问题】

36页第6题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列式,但从结果反馈来看错误相当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计算问题。其中一个面的面积为59.5*42.5,转化为整数乘法是三位数乘三位数,部分学生不会迁移,乘到第二步时即停止或将百位上的4乘595的积对位错误。二是单位换算问题。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应该是10000,而并非学生认为的100。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圆锥的体积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7—38页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锥,并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高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圆锥特征,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说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p37教材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板书课题),指出本书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二、新授。1、认识圆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联系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⑴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⑵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探讨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的转化。4、实际操作。⑴根据讨论情况,测量圆锥的高。⑵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4、小结。要求圆锥体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6、教学例1。⑴尝试练习。⑵规范格式,强调公式中的—不能遗漏。三、巩固练习。p40页1—5。四、课堂作业。p38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9页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⑴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比圆柱体积小——。2、指名板演,其余座练。⑴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⑵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二、新授。1、揭题。2、教学例2。⑴出示例2,自由读题。⑵讨论,回答。①这道题目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②怎样求沙堆体积?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④评讲板演,小结解题注意点。⑤阅读课本。三、巩固练习。1、p39页练一练。2、填空。⑴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6米,它的体积是()。⑵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⑶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一定是9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⑷一个圆柱形木块的体积是180立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要削去()立方厘米木块。四、总结。说说本课学习收获。五、作业。练习八8、10。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测 ——实验验证——总结应用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吗?

2.比较上面两个图形的大小,哪个大,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校的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要知道它的面积你画上小方格吗?那么长方形的天安门广场呢?除了数方格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图形比较,课件演示,讨论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你知道或想到的话请你验证一下。你还没知道的话利用操作推想出来。

[点评:猜测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猜测中他们就在想象,这里他们接下去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1.明确合作要求,完成实验记录表。

2.小组交流、汇报。

(如果学生能够用1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正方形,得出正方形的公式,进行鼓励;如果不能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没关系。)

[点评:从学生感知到猜测,学生已积聚了探究的力量。对他们来说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具有挑战性的,是非常现实的。在这里的学习充分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计算公式),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的非常牢固。并且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学习也极具个性化。]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①长方形的长8分米,宽6分米,面积是()。

②长方形的长5米,宽4米,面积是()。

③填表

2.计算图形的面积,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利用课件演示,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求长方形的面积;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求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出示正方形,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长、宽和面积的关系。

3.实际应用。

上星期老师房间里有一块玻璃被风刮破了,如下图,请你帮老师计算一下这块玻璃的面积。

4.有一个长方形铅笔盒,它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可能是怎样形状的,你能试着把它画出来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收获?请你把今天的收获记在数学日记本上。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优秀教案推荐


详细介绍: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051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