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我爱帮助同学 教案精选篇

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小学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爱帮助同学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

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事例。

情感:

1.同情有困难的同学,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体验帮助同学、伙伴时的高兴心情。

行为:

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伙伴。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编写的。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本课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主人公“我”主动热心帮助同学的两件小事。第二部分,通过老师和“我”的对话,说出为什么“我”爱帮助同学。

本课设有五个栏目,即“说一说”“议一议”“学一学”“想一想”“夸一夸”。

“说一说”栏目,设在课文的前面,起导入作用。

“议一议”栏目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一学”栏目是学儿歌。学会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想一想”栏目,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帮助有困难同学的具体行为指导。

“夸一夸”栏目,意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形成一种主动帮助有困难同学的风气。

教法建议:

1.在教学“想一想”栏目时,不要强求学生回答的答案是唯一的,应鼓励学生设计多种答案。

2.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

你看到过同学有困难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2.教师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都很热心,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老师认识一位同学,他和你们一样也很爱帮助同学,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帮助同学的。

二、明理

1.教师演示课件一(内容:学习课文的思考题及课文全文)

2.学习课文的思考题目:

(1)小新的同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小新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教师提问:

(1)小新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得到帮助的同学会怎么想?

板书:高兴温暖

5.教师小结:

遇到困难的同学都会很着急,小新同学能够替同学着想,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得到帮助的同学会非常高兴,心里感到很温暖。老师和同学都夸小新爱帮助同学,同学十分感激小新。

6.请学生讨论问题:

(1)如果同学之间都能做到互相帮助,有什么好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并板书。

板书:关系密切团结友爱

7.教师用"学一学"中的儿歌强化观点。(文字片)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过渡语: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非常爱帮助同学,那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们知道怎么办吗?

三、导行

1.想一想:

如果遇到下面情况,你该怎么办?

(1)教师演示课件二

内容:"想一想"中的两幅插图。

(2)教师讲解图意

图一:有位同学做数学作业,找不找尺子了。

图二:有位同学因脚扭伤没来上学。

(3)学生小组交流想法后进行汇报。

(4)师生共同评价谁的做法好,对同学的好想法师生共同鼓励。

2.夸一夸:

班里谁经常帮助同学,大家夸夸他。

(1)学生和老师一起列举本班乐于助人学生的事例。

(2)请学生作小记者,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当时是怎么想的?

(3)对于受到夸奖的同学可以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以巩固学生的这种好行为,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

3.帮一帮(此内容为备课教师补充的内容,目的是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你帮帮他们?

(1)教师介绍情境,并出示图片。

情境一:

美术课上,小红的同学忘带彩笔了,小红想把自己的彩笔借给同学,可是又有些不舍得,因为这是爸爸给他新买的。

情境二:

在操场上,张强看到一位同学摔倒了,刚想上去帮助可又停住了脚步,他想这位同学又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2)同学谈看法。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相信这些同学听了你们的建议一定会感谢你们,他们也会像你们一样爱帮助同学。

四、全课总结

1.教师总结:

为了记住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再读读刚刚学过的那首儿歌: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2.师生共同朗读儿歌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高兴、温暖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关系密切

团结友爱

探究活动

1.召开一次的主题队会。

2、办一期主题为的队报展览。

jk251.cOm扩展阅读

思品教案我爱帮助同学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

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事例。

情感:

1.同情有困难的同学,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体验帮助同学、伙伴时的高兴心情。

行为:

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伙伴。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编写的。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本课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主人公“我”主动热心帮助同学的两件小事。第二部分,通过老师和“我”的对话,说出为什么“我”爱帮助同学。

本课设有五个栏目,即“说一说”“议一议”“学一学”“想一想”“夸一夸”。

“说一说”栏目,设在课文的前面,起导入作用。

“议一议”栏目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一学”栏目是学儿歌。学会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想一想”栏目,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帮助有困难同学的具体行为指导。

“夸一夸”栏目,意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形成一种主动帮助有困难同学的风气。

教法建议:

1.在教学“想一想”栏目时,不要强求学生回答的答案是唯一的,应鼓励学生设计多种答案。

2.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

你看到过同学有困难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2.教师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都很热心,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老师认识一位同学,他和你们一样也很爱帮助同学,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帮助同学的。

二、明理

1.教师演示课件一(内容:学习课文的思考题及课文全文)

2.学习课文的思考题目:

(1)小新的同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小新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教师提问:

(1)小新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得到帮助的同学会怎么想?

板书:高兴温暖

5.教师小结:

遇到困难的同学都会很着急,小新同学能够替同学着想,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得到帮助的同学会非常高兴,心里感到很温暖。老师和同学都夸小新爱帮助同学,同学十分感激小新。

6.请学生讨论问题:

(1)如果同学之间都能做到互相帮助,有什么好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并板书。

板书:关系密切团结友爱

7.教师用学一学中的儿歌强化观点。(文字片)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过渡语: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非常爱帮助同学,那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们知道怎么办吗?

三、导行

1.想一想:

如果遇到下面情况,你该怎么办?

(1)教师演示课件二

内容:想一想中的两幅插图。

(2)教师讲解图意

图一:有位同学做数学作业,找不找尺子了。

图二:有位同学因脚扭伤没来上学。

(3)学生小组交流想法后进行汇报。

(4)师生共同评价谁的做法好,对同学的好想法师生共同鼓励。

2.夸一夸:

班里谁经常帮助同学,大家夸夸他。

(1)学生和老师一起列举本班乐于助人学生的事例。

(2)请学生作小记者,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当时是怎么想的?

(3)对于受到夸奖的同学可以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以巩固学生的这种好行为,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

3.帮一帮(此内容为备课教师补充的内容,目的是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你帮帮他们?

(1)教师介绍情境,并出示图片。

情境一:

美术课上,小红的同学忘带彩笔了,小红想把自己的彩笔借给同学,可是又有些不舍得,因为这是爸爸给他新买的。

情境二:

在操场上,张强看到一位同学摔倒了,刚想上去帮助可又停住了脚步,他想这位同学又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2)同学谈看法。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相信这些同学听了你们的建议一定会感谢你们,他们也会像你们一样爱帮助同学。

四、全课总结

1.教师总结:

为了记住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再读读刚刚学过的那首儿歌: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2.师生共同朗读儿歌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七我爱帮助同学

高兴、温暖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关系密切

团结友爱

探究活动

1.召开一次我爱帮助同学的主题队会。

2、办一期主题为“我爱帮助同学”的队报展览。

我爱花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我爱花我爱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重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图1、图2)

1.小组交流:下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树阴下?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公园去玩呢?

2.小结:大树的枝叶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荫,树下不仅凉快,而且空气新鲜。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情愉快。

3.想想:你们都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花草树木?

出投影片(没有花草树木的“想一想”中的2幅图)

1.讨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花草树木会怎么样?

2.小结:

夏天人们就无法到树下去乘凉,我们的环境就不美了,而且空气也不新鲜,所以说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人们的健康,使人精神愉快。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板书:我爱花我爱草

过渡导语:那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呢?大家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出示课件:(场景一、二)

1.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如果你是花儿,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花儿说的话:“请不要摘下我,我要向更多的人微笑”)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板书:不摘花

2.小结:

花儿可以美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花,就去摘花,影响大家赏花,爱花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出示课件:(场景三)

1.同桌互相说说

(1)这个小朋友想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

(小树说的话:“请不要折我的枝条,我要长成大树,让更多的人乘凉”)

(1)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折树枝

(2)为什么不能折树枝,爱护小树还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乱摇

2.小结:

树木可以为人们遮荫,让人们乘凉,还可以清新空气,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去损坏树,影响树的生长。破坏小树是不讲公德的行为。

出示课件:(场景四)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两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他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踏草

2.小结:

小草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影响小草生长,这多不文明呀!

1.说说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2.小结:爱护花草树木要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过渡导语:

现在大家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了。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

三、评一评

看书

1.请在你认为做得对的同学下面画“√”

同学判断对错

2.请同学说说做得对的同学好在哪?做得不对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四、议一议(深化遵守公德的教育。)

师:在公园里,小海摘花,小新折树枝,小生踏草坪。大家都说他们做得不对,可他们都说(听录音小海说:“我只摘了一朵花。”小新说:“我只折一根树枝。”小生说:“我只踩了一点小草,有什么关系。”)

1.讨论:

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破坏一点儿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所以,爱护花草树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爱护一朵花,一根小树枝,一点小草做起,这也是一个人讲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现。

五、儿歌总结:

1.读儿歌

我爱花,我爱草,

我爱青青小树苗,

不摘花,不踏草,

不折树枝不乱摇。

花草树木是朋友,

我们都要保护好。

2.提问:

读完儿歌你记住了什么?

1.师: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精神愉快,所以人人都要在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要折树枝、不摇小树,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让我们都来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吧!

板书设计:

十二、我爱花我爱草

我爱爸爸妈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

同情帮助残疾人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我爱花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我爱花我爱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重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图1、图2)

1.小组交流:下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树阴下?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公园去玩呢?

2.小结:大树的枝叶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荫,树下不仅凉快,而且空气新鲜。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情愉快。

3.想想:你们都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花草树木?

出投影片(没有花草树木的“想一想”中的2幅图)

1.讨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花草树木会怎么样?

2.小结:

夏天人们就无法到树下去乘凉,我们的环境就不美了,而且空气也不新鲜,所以说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人们的健康,使人精神愉快。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板书:我爱花我爱草

过渡导语:那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呢?大家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出示课件:(场景一、二)

1.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如果你是花儿,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花儿说的话:“请不要摘下我,我要向更多的人微笑”)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板书:不摘花

2.小结:

花儿可以美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花,就去摘花,影响大家赏花,爱花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出示课件:(场景三)

1.同桌互相说说

(1)这个小朋友想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

(小树说的话:“请不要折我的枝条,我要长成大树,让更多的人乘凉”)

(1)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折树枝

(2)为什么不能折树枝,爱护小树还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乱摇

2.小结:

树木可以为人们遮荫,让人们乘凉,还可以清新空气,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去损坏树,影响树的生长。破坏小树是不讲公德的行为。

出示课件:(场景四)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两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他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踏草

2.小结:

小草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影响小草生长,这多不文明呀!

1.说说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2.小结:爱护花草树木要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过渡导语:

现在大家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了。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

三、评一评

看书

1.请在你认为做得对的同学下面画“√”

同学判断对错

2.请同学说说做得对的同学好在哪?做得不对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四、议一议(深化遵守公德的教育。)

师:在公园里,小海摘花,小新折树枝,小生踏草坪。大家都说他们做得不对,可他们都说(听录音小海说:“我只摘了一朵花。”小新说:“我只折一根树枝。”小生说:“我只踩了一点小草,有什么关系。”)

1.讨论:

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破坏一点儿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所以,爱护花草树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爱护一朵花,一根小树枝,一点小草做起,这也是一个人讲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现。

五、儿歌总结:

1.读儿歌

我爱花,我爱草,

我爱青青小树苗,

不摘花,不踏草,

不折树枝不乱摇。

花草树木是朋友,

我们都要保护好。

2.提问:

读完儿歌你记住了什么?

1.师: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精神愉快,所以人人都要在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要折树枝、不摇小树,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让我们都来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吧!

板书设计:

十二、我爱花我爱草

喜欢同学在起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

情感:

行为:

在学校里要和同学在一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团结友爱”得目中设计的,教学内容部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

一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时常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的现象。小时不合群,长大就不容易与他人合作,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刚离开家庭和幼儿园,开始过小学生活的时候,及时教育他们是大有益处的。这包含着集体意识和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启蒙。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环节中学生活动较多,所以应把每一个环节组织好,在活动之前要明确活动的要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2.本课教学一定要联系本班实际,了解本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的问题。如:羞怯、不合群等。这样可在让学生演出时有意安排羞怯,不合群的学生参加演出,使本课更有针对性。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

情感:

行为:

在学校里要和同学在一起。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十分愉快、有趣,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学难点:

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校园里同学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

1.想一想:

每天清晨当你在校园里遇见自己的同学时,你什么心情?会怎样做?

2.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

(1)说一说:

清晨,在校园里,同学们脸上都是什么表情?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2)小结:

学校里有许多同学,大家在一起可快乐了。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有什么好处?

2.小结:

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时,当你有了不会的问题,同学会帮助你;当你忘带学习用具时,同学会替你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会使大家共同进步。

出示图二

1.即兴表演:

几个同学在一起做游戏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学连忙上前扶起他,并安慰他。

2.现场采访:

当别人扶起你时,你心里怎么想?

你为什么要去扶这位同学?

(给表演好的同学鼓励)

小结:

和同学在一起游戏时,不仅可以玩得高兴,而且当你遇到困难时,同学还会帮助你、照顾你。看!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多快乐呀!

3.全班交流:

现在你们说说是一个人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还是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说说理由。

三、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应该怎样做。)

出示课件一(小动物学校的故事)

1.小组讨论:

小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你想对小兔说什么?

小兔听了小羊的话会怎样做呢?

2.小结:

同学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课上一同学习,课下一同游戏,只有和同学在一起才会快乐、有意思。

四、唱一唱。(激发的情感。)

放音频

1.师生同唱《找朋友》

2.表演唱《找朋友》。

五、练一练。(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和同学交朋友。)

出示课件二("练一练"中的图)

1.小组交流:

图中的同学是怎样交朋友的?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们什么?

2.即兴表演。

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

(2)说出同学的名字。

(3)互相握手说:"你是我的好朋友。"

叫多组同学到前边表演。

3.小组比赛

比比谁认识的同学多。

请认识同学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和同学交朋友的。(对表演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4.小结:

主动地介绍自己、认识同学是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第一步。每个同学都应该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因为同学都是好朋友。

六、读儿歌,总结全课。

1.学儿歌。《我》

板书儿歌

2.学生边拍手边说儿歌。

3.总结:

和同学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快乐、有趣的。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关系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成为好朋友。

板书设计:

三、

同学们,在一起,

同学习,同游戏。

你喜欢我,我喜欢你,

好朋友,多亲密,

在一起,多欢喜。

扩展资料

合群

喜欢与他人交往,能同大家合得来,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合群是达到自我与社会统一的重要品质。在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现代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合群的人,就比较容易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和谐,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合群的反面是“孤僻”。性格孤僻的人,常常与集体其他成员格格不入,不易相处,不易合作,最后影响学习、工作,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因此,从小培养儿童合群的品质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活泼、有趣的集体活动来吸引儿童参加,让儿童学会与大家一起过集体生活,从而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

——摘自《小学教学全书思想品德卷》

怯懦

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缺陷,怯懦的基本表现是: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张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

怯懦性格的产生同家庭溺爱、袒护、娇惯有关,也与学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有关。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倘若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引导,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摘自《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其他教案爱读书 教案精选篇


小学思想品德第八册

《爱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好书、好的影视作品和电子读物能助人成长,教育学生读书、观看影视作品和电子读物要有选择,要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刊,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vcd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读书使我们获得知识,得到乐趣,受到启发,懂得怎样做人。读书帮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因此,我们要爱读书,读好书。(板书课题:爱读书读好书)

过渡语:读书的好处很多,关于书的故事也很多,请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我们受到什么教育?

二、学文明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回答上面问题,教师小结:文章讲了高尔基、赖宁热爱读书的事,告诉我们要"爱读书读好书"。(板书:高尔基赖宁)

(二)分层探究,深入明理。

1、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

高尔基小时候读书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不怕困难热爱读书)

教师小结:高尔基生活环境如此艰苦仍那么热爱读书,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时光,学习他这种精神,正象他说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投影出示该句,引导学生体会。)

师述:由于高尔基热爱读书,他从书中获取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板书:著名的文学家)

2、学习第三自然段(图文结合)

少年赖宁也酷爱读书,他又是怎样做的?

请学生读文后回答:攒钱买书借书总结读书方法,边读书边思考,做读书笔记

这些书对他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于赖宁的酷爱读书,使他从书中吸取了营养,陶冶了情操,成为一名小英雄。(板书:酷爱读书小英雄)

3、总结二、三自然段内容

高尔基、赖宁热爱读书,分别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小英雄。还有无数优秀人物的事迹,它们告诉我们,书籍是人类经验和智慧人结晶,多看书,多读报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板书:受益终生)

4、学习四五自然段。

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书、读报,还可以读电子刊物,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对我们有好处,适宜我们读的呢?

学生读四五自然段,回答。(板书:思想进步内容健康适合自己)

你认为哪些书是好书?如果我们分辨不清怎么办?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回顾全文,形成认识。

学习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

三、补充事例,深化认识。

放录音《一生酷爱读书的毛泽东》,请学生谈体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展示身边事,观察导行。

我县成功地举办了两届读书文化节活动,下面是文化节的部分镜头,观察思考:你受到什么启发教育?想说些什么?

(vcd展示文化节活动场面,并重点观察某一镜头,引导学生从老人、青年、孩子的言行举止体会其热爱读书学习的精神,体会邹平人的好学上进。深化本文观点。)

2、出示名言,讨论并谈体会。

(投影课后名言。)

五、提出希望,引导实践。

本课的学习,使大家明白了爱读书,读好书的好处,并知道了怎样做,因此我们要坚持读书,同时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使自己有收获,受到教益。比一比,谁读书多,谁记得读书笔记好。

板书设计:

五爱读书读好书

高尔基→不怕困难热爱读书→著名的文学家

赖宁→酷爱读书→小英雄

家人的爱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

3、采访家长的录音。

4、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动画)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

(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

(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教学点评:

本课以小兔子贝贝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小兔贝贝”的口头表达,易于指导。

探究活动

以行动表达对

探究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参考。

探究内容及形式:

1、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人是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

2、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

(1)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

(2)帮家人做家务活。

(3)不向家人提过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制作贺信卡,自己写上祝福的话,表达对父母对。

思品教案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我爱爸爸妈妈》。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我爱爸爸妈妈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

为父母献上份爱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心情。

情感:

1.以关心体贴父母、能给父母带来欢乐而高兴。

2.看到父母心情不好或生病,感到不安和担心。

行为:

1.努力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能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3.能够承担家务,分担父母辛劳。

4.父母伤病时尽力照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这方面的教育,三个年级段都要进行。低年级侧重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四年级侧重了解、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关心、体贴父母;六年级则是在原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教育学生学会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多的是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他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成是应该的,不知道父母也需要得到关心、照顾。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培养爱的情感应该从爱父母开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是不可能去爱别人,更谈不上爱祖国、爱人民。

因此,有必要反复向学生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当然,不同年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这一教育的层次性应有所区别。本课就是教育学生不仅要“知恩”,还应该学会“报恩”。对于四年级学生讲,就是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关心父母的健康,以自己良好的行为给父母带来欢乐。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与上一课紧密相联,重点是在学生理解父母的基础上,侧重于子女对父母的回报。

2.本课难点是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太关心父母的愿望和需要,对父母缺乏理解。因此,学生要做到关心体贴父母不易落到实处。教学时,可以以了解父母作为突破口,进而启发学生如何去关心、体贴父母。

本课以“说一说”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父母的生日、工作和辛劳。这样导入是较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日、爱好全都知道,而不知道父母的?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更易信服。

课文以梁新的事例说明观点。全课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他们的恩情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作为子女应该关心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可承接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叙述了梁新关心、体贴父母的故事。教师应从故事中帮助学生认识三点。

1.当梁新得知妈妈生病时,在生活上给妈妈以关心。如去医院看望妈妈,让爸爸给妈妈做爱吃的鱼,为妈妈择鱼刺等等。

2.当梁新看到妈妈因病痛而伤心时,在情感上给妈妈以安慰。如主动安慰妈妈,妈妈过生日时给妈妈礼物。

3.为了让妈妈高兴,梁新主动向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情况,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表现给妈妈以欢乐。

教师在讲课时注意通过事例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三部分向学生提出要求,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关心、体贴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法建议

1.讲解课文时,要抓住梁新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进行分析阐述,使学生从梁新的事例中,理解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在讲解课文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的父母有哪些需要和要求,自己作为子女能够给父母什么关心、帮助和安慰,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又才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本课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四年级学生总的讲还是处在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段,学生对父母的关心体贴,更多的是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给父母带来欢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父母的辛劳。因此,所提要求要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宜过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思。

2.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心情。

情感:

1.以关心、体贴父母,能给父母带来欢乐而高兴。

2.看到父母心情不好或生病,感到不安和担心。

行为:

1.努力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能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3.能够承担家务,分担父母辛劳。

4.父母伤病时尽力照顾。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激情揭题。

1.同学们,你们每天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请你们说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高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生气?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伤心?

你的什么事情使父母着急?

(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当你有了成绩或取得进步时,会使父母感到高兴;当你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会使父母生气;当你的言行刺伤父母的心时,会使他们感到伤心;当你得了病或退步时,会令你的父母着急……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啊!那么,作为子女如何呢?

2.揭题:六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同学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他们的恩情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作为子女,如何关心、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1.讲述故事:《关心、体贴父母的梁新》

(1)故事第一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为什么会这样想?

小结:是啊,当梁新得知妈妈生病时,在生活上给妈妈以关心。如去医院看望妈妈,让爸爸给妈妈做她爱吃的鱼,为妈妈挑鱼刺,等等。因为他觉得这是体贴、照顾妈妈的最好表现。

板书:在生活上给父母以关心

(2)故事第二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为什么要这么说?

小结:当梁新看到妈妈因病痛而伤心时,主动安慰妈妈,还给妈妈送上生日礼物,在精神上给妈妈以安慰。这也是对父母关心、体贴的表现。

出示板书: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安慰

(3)故事第三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是怎样给妈妈增添快乐呢?

小结:为了让妈妈高兴,梁新主动向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情况,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表现给妈妈以快乐,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爱。

板书:以学习成绩给父母添快乐

(4)从刚才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呢?(齐读板书内容。)

2.补充内容,加深理解。

关心体贴父母,给父母以真挚的爱,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涌现出了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1)播放传统美德故事录像《黄香温席》。

思考:黄香是怎么孝敬父母的?

小结:寒冷的冬天,黄香用自己的体温去捂暖父母的被窝;炎热的夏天,黄香用扇子将父母所睡的席于扇凉。这样的孝心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2)接下来,请大家读读《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故事。读后,请大家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3)出示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会诵读这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沉的爱,尤其是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意味深长、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小草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对于春天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有感情地齐读这首古诗。)

(4)同学们,有关孝敬父母的诗词、古语、名言有很多,你们能说几句吗?(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关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理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发扬光大。

三、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在我们班中也有孝敬父母的好队员,我们来夸一夸吧(可运用多种形式)。

1.交流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

2.给这些队员颁发“孝敬章”(播放音乐)。

四、行为辨析,指导实践。

获得“孝敬章”的同学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1.投影出示“议一议”中的三道辨析题,下面大家来议一议,这些说法、想法对吗?为什么?

2.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参加辩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辨析讨论,我们懂得要从小学会关心、体谅父母,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五、总结谈话,课外延伸。

同学们,,就要处处关心、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力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今天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最近你的父母有什么需要和要求,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最后,老师愿每一位同学能给自己的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播放歌曲《我的好爸爸好妈妈》)。

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774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