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教案

随着高中的教学工作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老师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写高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我的理解与发现;

2、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本课学习目的:

1、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朗诵、感知和体悟能力,

3、练习写自由体诗。

教学方法:

电教、反复诵读、仿写展示、交流讨论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学生演讲。

2、观看一组今日松花江的美丽图片,引入九一八事件及歌曲《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挑起事端,向沈阳城和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并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据统计,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死于日本关东军屠刀之下的中国抗日武装军民和爱国人士有500余万人,被屠杀、被奴役而死的无辜百姓则不计其数。同时,中国东北大量黄金、白银、粮食、钢铁等资源被日本掠夺。

《松花江上》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3、导入本文,简介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吞并了我国东三省,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野心,妄图进一步吞并中国。芦沟桥的炮声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爱国将士们拿起枪杆子,将一颗颗子弹射入敌人胸膛;那么爱国诗人们能做什么呢?他们拿起笔杆子,将诗篇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插向敌人的心房!

《松花江上》抒写了东北人民的痛苦,《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抒写的是全中国人民的痛苦,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中所抒写的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二、反复朗诵,体验情感

1、教师示范朗诵

2、学生反复朗诵

3、欣赏朗诵小组的配乐朗诵

三、诗歌分析

1、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抒写残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表现方式:

(1)精心选用意象:雪、风、农夫、我、少妇、母亲、垦殖者

(2)精巧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比喻、反复、感叹词

(学生讨论意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

四、练习写自由体诗

1、仿照《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任意一节,以“和平”为主题,用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节诗歌。

2、分组交流,各推荐一篇用幻灯展示。

五、情感延伸

1、反思: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观看一组图片,表达对和平的热爱。

Jk251.coM编辑推荐

推荐:高中教案古代中国的发明发现教案【荐】


时间地点北校学科历史主备人成员历史组缺席课题《启蒙运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备课过程及主要内容

探究一:归纳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及异同点

思想主张:代表主要观点或主张

高潮

(法)

伏尔泰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抨击天主教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是财产的私有。

扩展

(德)

康德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人赋的人权。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崇尚理性

2、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

3、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人权和法治

4、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时代

1、伏尔泰提倡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3、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学说

4、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探究二: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新发展,“新发展”体现在哪里?

p.31--学思之窗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理由。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想一想: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思维过程:1、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继承”、“发展”。

2、那材料中的关键词呢?“理性”;“思维这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提示:社会存在(环境)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下一次主备人主备内容9课10课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精】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2)“重农抑商”一目是本课重点。使学生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考”,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原因时,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3)“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目,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4)“工商业的管理”一目,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5)“禁奢侈”一目,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高二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案 万能通用篇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探索一: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一、表现:时间成就地位、意义核能技术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1964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84——1994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航天技术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99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xx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杨利伟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为俩世界性饥饿问题。20世纪末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计算机技术198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9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探索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国内:1.政治上:国家的独立(前提)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保障)3.文化教育:教育不断完善(基础)科学家的努力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探索三、“双百”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涵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内涵:(1)、前提和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3)、方针: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2、“双百”方针的成果科学领域: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赵树理——《三里湾》《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3、“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1)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2)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的)(3)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三、现代中国教育1、新中国教育的教育方针、措施(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措施(p86):a、“接管”、”改革”、”收回”b、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c、确立新中国的教育思想(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教育成就(p86)a、教育方针的制定;b、从中国实际出发,创立“两种教育制度”c、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3)60年代至“文革”期间教育(p87)“左”的指导思想影响(4)“文革”结束后“肯定”、“领导”、“整顿”、“恢复”、“编写”、“倡导”(5)新时期“三个面向”巩固练习1、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b)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两弹一星”是指(a)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c)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星火计划”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4、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b)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c.“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万能通用篇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二、对华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数量大,归还期长,回扣重,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2.抢夺路权

路程长,争夺激烈,获取运兵、开矿等特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财富,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开采矿山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成本低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

4.开办工厂

拥有种种特权;居于垄断地位

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1.列强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福建

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

影响: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

关于高中教案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要点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一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三世说)、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康有为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批判君权论,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标志:19xx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作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传播:(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2)广东杨匏安也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姊妹篇)

(3)各地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3、论战:(1)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掀起“问题”与“主义”之称。

(3)论战实质:在中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问题。

4、扩大;《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提高工人觉悟。

5、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各地出现《共产党》月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荐】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的史实;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近代西装传入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断发易服”,中山装流行。

2.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

时间:辛亥革命以后

意义: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都具有反封建色彩。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中国近代轮船业和铁路的诞生

(1)近代轮船业的诞生: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艘轮船建成;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

(2)近代铁路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中国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2)电话传入中国:19世纪80年代年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中国近代前期的报刊

(1)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汉口《昭文新报》,1873年

(2)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

(3)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

(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事业:

出现:1896年(19世纪末),上海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发展:(民国时期)

著名导演——郑正秋、田汉、欧阳予倩等。

著名演员——赵丹、胡蝶、阮玲玉等。

电影名作——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渔光曲》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地方电视台成立。

3.大众传媒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近代报刊、广播和影视三大传媒传递了时事信息,促进科知识普及,开阔人们视野。

(2)当代互联网(第四媒介)的开通,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316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