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的概念:什么是?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
l、初步了解具有的物理特性.
2、知道的简单应用.
教学建议
1、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物质.不仅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而且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质.态与普通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不同,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通常,只有那些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是长形(或碟形,分子的轴宽比在4:1~8:1)的物质,才更容易具有态.
2、是现代应用较广泛的新型材料,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教学时应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深入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对新科学技术的理解.
3、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对分子的球模型的理解更全面一些.使学生认识到,实际分子的形状不都像11章中所学习的那样是球型的.球模型只是在研究分子的一般性质时建立的分子模型,存在局限性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
C.电子手表中的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
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
答案:B
二、填空题
1、只存在于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内,温度低于这个温度范围的下限,失去液体的流动性成为_________;温度高于它的上限,液体变为各向同性的________。
答案:普通晶体,透明液体
三、问答题
1、有一种,温度改变时会改变颜色,利用这种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为什么?
解:电路中的短路点电流较大,温度较高,所以把涂在印刷线路板上,这个地方的显示的颜色就与其它地方不同,从而能很方便地找到短路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的有无和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的概念: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越大.弹簧的,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结论。
单元练习C组
一、填空题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________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3.α粒子就是________原子的原子核,它是由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个中子组成的。
4.重的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几个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质量稍大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
5.太阳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能。
6.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________变,释放出的核能以________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二、选择题
7.下面各组能源中都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煤、石油和潮汐能。
B.天然气、水能及地热能。
C.核能、太阳能及水能。
D.煤、石油及天然气。
8.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9.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是[]
A.核能和太阳能。B.化石燃料与水能。
C.核能和潮汐能。D.太阳能与地热能。
三、计算题
10.地球表面所受太阳辐射热为75600J/dm2,阳光经过一个直径为1m的太阳灶曲面,20min能接受多少太阳能?它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干木柴所产生的热量?
单元练习C组答案
1.放射性现象2.穿透3.氢,2,2
4.裂变,聚变5.内,电,化学6.聚,电磁波
7.D8.C9.A
10.1.18×106,0.1kg。
第四章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注意了结合练习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
2、知道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与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指向电势低的.
3、理解在同一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等等.
情感目标
利用图像的对称美,形态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让学生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在同一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这一特点.
对于电场线与的关系需要把握:
(1)电场线与垂直;
(2)电场线由电势高的指向电势低的.
通过这两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根据的分布大致画出电场线的分布;或是由电场线分布画出的分布,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
对于两个电势不同的不能相交这一点,可以作为思考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另外可以让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对比重力势能,对比等高线思考的意义,以及采用研究问题的方便之处,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分布情况而引入的,等势点连接成等势线,等势线又组成,在这里点出:点——线——面,让学生有这一理解过程,同时类比地理上的等高线、等高面,发挥空间想象力,在理解的有关特性时注重推理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程设计
1、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上一节的主要内容.
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1:在点电荷形成电场中有A、B、C三点,若将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C点做功为;把单位正电荷由B点移动到C点做功为,如果,则A、B两点有什么关系?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做功情况怎样?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A、B两点的电势相同.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不做功.
教师讲解:一般说来,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不同,但电场中也有许多点的电势相等.我们把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认识:
(1)在同一上的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分析:因为上各点电势相等,电荷在同一上各点具有相同的电势能,所以在同一上移动电荷电势能不变,即电场力不做功.
(2)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场强的方向垂直.
分析:假如不是这样,场强就有一个沿着的分量,这样在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上各点电势相等,沿着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是不做功的.所以场强一定跟垂直.
(3)的排布:前面已经指出,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可见,电场线不但跟垂直,而且是由电势较高的指向电势较低的.对比书中的图片,类比等高线与.
(4)几种典型场的.
教师出示媒体课件:点电荷的演示:
有关图片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5)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一个.
分析:因为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在导体的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为零,因此导体内部各点电势相等.
推论:地球是一个大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地球以及与它相连的导体是等势体.实际上常取地球和与地球的昂两的导体作为电势的参考位置,认为它们的电势为零.
由于实际中测定电势比测定电场要容易的多,因此常用来研究电场,即先描绘出的形状和分布,再根据电场线与之间的关系描绘出电场线的分布.
3、例题讲解练习(参考典型例题)
4、教师总结:
(1)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中各个点电势的分布情况,由和电场的垂直关系,可以根据的分布情况知道电场的分布情况.
(2)有关的认识需要注意:
A、在同一上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与垂直;
C、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685.html
上一篇:演讲开场白注意事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