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并说明运用了中的什么方法.
(1)a2-ab+3b-3a;(2)x2-6xy+9y2-1;
(3)am-an-m2+n2;(4)2ab-a2-b2+c2.
解(1)a2-ab+3b-3a
=(a2-ab)-(3a-3b)
=a(a-b)-3(a-b)
=(a-b)(a-3);
(2)x2-6xy+9y2-1
=(x-3y)2-1
=(x-3y+1)(x-3y-1);
(3)am-an-m2+n2
=(am-an)-(m2-n2)
=a(m-n)-(m+n)(m-n)
=(m-n)(a-m-n);
(4)2ab-a2-b2+c2
=c2-(a2+b2-2ab)
=c2-(a-b)2
=(c+a-b)(c-a+b).
第(1)题分组后,两组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继续提取公因式.
第(2)题把前三项分为一组,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与第四项运用平方差公式
继续分解因式.
第(3)题把前两项分为一组,提取公因式,后两项分为一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然后两组之间再提取公因式.
第(4)题把第一、二、三项分为一组,提出一个“-”号,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第四项与这一组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把含有四项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先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分解,再运
用提公因式或分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应用所学过的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二、新课
例1把分解因式.
问:根据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怎样分组才能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
答:这个多项式共有四项,可以把其中的两项分为一组,所以有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
解方法一
方法二
;
例2把分解因式.
问:观察这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直接运用分组法进行因式分解?
答:这个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式因ab,可以先提取这个公因式,再设法运用分组法继续分解因式.
解:
=
=
=
=
例3把45m2-20ax2+20axy-5ay2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5a,先提取公因式,再观察余下的因式,可以按:一、三”分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解45m2-20ax2+20axy-5ay2=5a(9m2-4x2+4xy-y2)
=5a[9m2-(4x2-4xy+y2)]
=5a[(3m2)-(2x-y)2]
=5a(3m+2x-y)(3m-2x+y).
例4把2(a2-3mn)+a(4m-3n)分解因式.
分析:如果去掉多项式的括号,再恰当分组,就可用分解因式了.
解2(a2-3mn)+a(4m-3n)=2a2-6mn+4am-3an
=(2a2-3an)+(4am-6mn)
=a(2a-3n)+2m(2a-3n)
=(2a-3n)(a+2m).
指出:如果给出的多项式中有因式乘积,这时可先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按照分组原则,用分解因式.
三、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ab+b2-ac-bc;(2)a2-2ab+b2-m2-2mn-n2;
(3)4a2+4a-4a2b+b+1;(4)ax2+16ay2-a-8axy;
(5)a(a2-a-1)+1;(6)ab(m2+n2)+mn(a2+b2);
答案:
(1)(a+b)(a+b-c);(2)(a-b+m+m)(a-b-m-n);
(3)(2a+1)(2a+1-2ab+b);(4)a(x-4y+1)(x-4y-1);
(5)(a-1)2(a+1);(6)(bm+an)(am+bn).
四、小结
1.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就先提出公因式,把原多项式变为这个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如果另一个因式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再考虑用因式分解.
2.如果已知多项式中含有因式乘积的项与其他项之和(或差)时(如例3),先去掉括号,把多项式变形后,再重新分组.
五、作业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3y-xy3;(2)a4b-ab4;
(3)4x2-y2+2x-y;(4)a4+a3+a+1;
(5)x4y+2x3y2-x2y-2xy2;(6)x3-8y3-x2-2xy-4y2;
(7)x2+x-(y2+y);(8)ab(x2-y2)+xy(a2-b2).
2.已知x-2y=-2b=-4098,求2bx2-8bxy+8by2-8b的值.
答案:
1.(1)xy(x+y)(x-y);(2)ab(a-b)(a2+ab+b2);
(3)(2x-y)(2x+y+1);(4)(a+1)2(a2-a+1);
(5)xy(x+2y)(x+1)(x-1);(6)(x2+2xy+4y2)(x-2y-1);
(7)(x-y)(x+y+1);(8)(ax-by)(bx+ay).
2.原式=2b(x-2y+2)(x-2y-2)当x-2y=-2,b=-4098时,原式的值=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突出“通法”的作用.
对于含四项的多项式,可以根据所给的多项式的特点,常采取“二、二”分组或“一、三”分组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这是运用分组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通法,是带有规律性和程序性的解题思路,学生应切实掌握.安排例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组的通法把一个含有六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加强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把与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之间结合为一体,进行纵横联系,综合运用,考察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能的状况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讨论例3,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三种方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以开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变通性和灵性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重要作用.
3.打通相反的思维过程.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的变形,也是相反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也应当适当联系整式的乘法.安排例4,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如果给出的多项式出现了有因式乘积的项,但又不能提取公因式,这时就需要进行乘法运算,把变形后的多项式重新分组,再分解因式,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善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融汇贯通习惯于正向和逆向思维.
探究活动
系数为1的型的二次三项式同学们已经会分解因式了,那么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怎么分解呢?如:
1.;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型式子的因式分解试着把上面两式分解因式,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答案:
1.;2..
规律: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若满足下列条件,则可将其分解为:
可分解为,即
可分解为,即
,,,满足,即
按斜线十字交叉相乘的积之和若与一次项系数相等,则可分解因式,
第一个因式由第一行的两个数组成
第二个因式由第二行的两个数组成
分解结果为: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2、会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方程涉及较多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知识回顾(1)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①提取公因式法:ma+mb=m(a+b)②应用平方差公式:–=(a+b)(a-b)③应用完全平方公式:a±2ab+b=(a±b)(2)课前热身:①分解因式:(x+4)y-16xy(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例1计算:(1)(2ab-8ab)÷(4a-b)(2)(4x-9)÷(3-2x)解:(1)(2ab-8ab)÷(4a-b)=-2ab(4a-b)÷(4a-b)=-2ab(2)(4x-9)÷(3-2x)=(2x+3)(2x-3)÷[-(2x-3)]=-(2x+3)=-2x-3一个小问题:这里的x能等于3/2吗?为什么?想一想:那么(4x-9)÷(3-2x)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12、合作学习想一想:如果已知()×()=0,那么这两个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或代数式子才能够满足条件呢?(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之间讨论!)事实上,若A×B=0,则有下面的结论:(1)A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2)A和B中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试一试:你能运用上面的结论解方程(2x+1)(3x-2)=0吗?3、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例2解下列方程:(1)2x+x=0(2)(2x-1)=(x+2)解:x(x+1)=0解:(2x-1)-(x+2)=0则x=0,或2x+1=0(3x+1)(x-3)=0∴原方程的根是x1=0,x2=则3x+1=0,或x-3=0∴原方程的根是x1=,x2=3注: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比如:x1,x2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做一做!对于方程:x+2=(x+2),你是如何解该方程的,方程左右两边能同时除以(x+2)吗?为什么?教师总结:运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如果方程的右边是零,那么把左边分解因式,转化为解若干个一元一次方程;(2)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不是零,那么应该先移项,把方程的右边化为零以后再进行解方程;遇到方程两边有公因式,同样需要先进行移项使右边化为零,切忌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4、知识延伸解方程:(x+4)-16x=0解:将原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4)-(4x)=0(x+4+4x)(x+4-4x)=0(x+4x+4)(x-4x+4)=0(x+2)(x-2)=0接着继续解方程,5、练一练①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试判断a-2ab+b-c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解:a-2ab+b-c=(a-b)-c=(a-b+c)(a-b-c)∵a、b、c为三角形的三边∴a+c﹥ba﹤b+c∴a-b+c﹥0a-b-c﹤0即:(a-b+c)(a-b-c)﹤0,因此a-2ab+b-c小于零。6、挑战极限①已知:x=2004,求∣4x-4x+3∣-4∣x+2x+2∣+13x+6的值。解:∵4x-4x+3=(4x-4x+1)+2=(2x-1)+2>0x+2x+2=(x+2x+1)+1=(x+1)+1>0∴∣4x-4x+3∣-4∣x+2x+2∣+13x+6=4x-4x+3-4(x+2x+2)+13x+6=4x-4x+3-4x-8x-8+13x+6=x+1即:原式=x+1=2004+1=2005(三)梳理知识,总结收获因式分解的两种应用:(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2)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四)布置课后作业1、作业本6.42、课本P163作业题(选做)四、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课题:8.5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正式乘法的关系。
2、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点: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确定因式的公因式。
学习关键,在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时,应抓住各项的公因式来提公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n(n+1)(n-1)(2)、(a+1)(a-2)
(3)、m(a+b)(4)、2ab(x-2y+1)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p72-7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知识点一: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__________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
(2)、知识点二:由m(a+b+c)=ma+mb+mc可得
ma+mb+mc=m(a+b+c)
我们来分析一下多项式ma+mb+mc的特点;它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m叫做各项的_________。如果把这个_________提到括号外面,这样
ma+mb+mc就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m(a+b+c),即ma+mb+mc=m(a+b+c)。这种________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练一练。p73练习第1题。
三、合作探究
1、(1)m(a-b)=ma-mb(2)a(x-y+2)=ax-ay+2a,由上可知,整式乘法是一种变形,左边是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
2、(1)ma-mb=m(a-b)(2)ax-ay+2a=a(x-y+2),由此可知,因式分解也是一种变形,左边是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
3、下列是由左到右的变形,哪些属于整式乘法,哪些属于因式分解?
(1)(a+b)(a-b)=a-b(2)a+2ab+b=(a+b)
(3)-6x3+18x2-12x=-16(x2-3x+2)(4)(x-1)(x+1)=x2-1
4、准确地确定公因式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确定公因式可分两步进行:
(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例如:8a2b-72abc公因式的数字因数为8。
(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取最低的。故8a2b-72abc的公因式是8ab
四、展示提升
1、填空(1)a2b-ab2=ab(________)
(2)-4a2b+8ab-4b分解因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4x2+12x3+4x=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2a(a-2b+3c)
2、p73练习第2题和第3题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两者都不是?
(1)ax+bx+cx+m=x(a+b+c)+m(2)mx-2m=m(x-2)
(3)2a(b+c)=2ab+2ac(4)(x-3)(x+3)=(x+3)(x-3)
(5)x2-y2-1=(x+y)(x-y)-1(6)(x-2)(x+2)=x2-4
2.课本p77习题8.5第1题
学习反思
一、知识点
二、易错题
三、你的困惑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学代数中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处理解不等式的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解各类不等式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一些由简单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在构成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中
①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含有同一个未知数;②这里的“几个”并未确定不等式的个数,只要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行.
2.当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归结为下面四种基本情况:
【注意】①其中第(4)个不等式组,实质上是矛盾不等式组,任何数都不能使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所以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说其解集为空集.②从上面列出的表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三、教法建议
1.解本节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时,注意把解不等式组的思路讲清楚,即先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过程一定要结合数轴来讲.
2.这节课的讲解自始至终要突出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
3.求公共解集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这些优点.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师可用彩笔在数轴的相应部分描画出来,使学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记忆.
4.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和两个步骤,不宜做过于难、过于多、重复的机械计算.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利用数轴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利用数轴解不等式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用数学图形解题的直观性、简捷性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2.学生学法:学会利用数轴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并观察出其公共部分,再小结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情况.
(二)难点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
(三)疑点
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关系,以及对四种不等式组解集的一般形式的理解.
(四)解决办法
加强对不等式组解集含义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利用观察法、归纳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办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设计提问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解集的概念,并复习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2.教示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常规图形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它们.
3.通过反复的师生共练,从实践中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二)整体感知
要正确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关键在于学会用数轴表示.若有解,必为其公共部分;若无公共部分,则为无解.并要正确地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
(2)已知一个数比2大但比4小,请在数轴上表示数.
学生活动:口答(1)题.板演(2)题,如下图所示:
教师分析:一个数比2大但比4小,说明取值使不等式与都成立,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
可以看出,使不等式,都成立的值,是所有大于2并且小于4的数(记作),它们是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成:
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不等式①、②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板演,教师分析,使学生形成对不等式组解集的初步认识,激发了他们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地,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说明: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关键是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若有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即为解集;若无公共部分,则不等式组无解.
(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列各题.
例1利用数轴判断下列不等式组有无解集?若有解集,请求出.
①②③④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定四个学生板演.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解:①②
不等式组解集为不等式组解集为
③④
不等式组解集为不等式组无解
【教法说明】教学时,可用彩笔在数轴上描出折线的公共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并掌握解集的表示方法.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利用数轴判断下列不等式组有无解集?如有,请表示出来.
(1)(2)(3)(4)
教学活动:独立完成,同桌互阅,投影出示正确答案.
教师活动:抽查部分学生,纠正错误.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个数多于两个,解集求法有无变化呢?同学们通过解答下列各题,仔细体会.
利用数轴解下列不等式组:
(1)(2)
(3)(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尝试得出答案;指名回答,与投影出示的正确解题过程对比.
答案:(1)(2)(3)(4)无解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单项选择:
(1)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A.0,1B.0C.1D.
(2)不等式组的负整数解是()
A.-2,0,-1B.-2C.-2,-1D.不能确定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4)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为()
(5)根据图中所示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B.C.D.
学生活动:前后桌结组讨论完成,各组以抢答方式说出答案.
参考答案:C,C,D,A,C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题组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抢答形式完成则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四)总结、扩展
不等式组1.图示
2.折线特点3.解集4.解集与公共部分关系折线的公共部分
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无解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有规律可寻吗?【教法说明】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得到规律,以此揭示规律存在的一般性、必然性,既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注意问题:教学时,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不宜过于难、过于多,避免重复的机械计算.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781;P79A组1.
(二)选择题:
填空题:
1.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
2.若同时满足与,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与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补充题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参考答案
略.
九、板书设计
6.4(一)
三、小结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
2.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解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0,c≠0)可以转化为适合于直接开平方法的形式(x+m)2=n;
2.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配方的关键是“添加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掌握配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凑配成完全平方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注意a≠0)
2.不完全一元二次方程的哪几种形式?
(答:只有三种ax2=0,ax2+c=0,ax2+bx=0(a≠0))
3.对于前两种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0(a≠0)和ax2+c=0(a≠0),我们已经学会了它们的解法。
特别是结合换元法,我们还会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例解方程:(x-3)2=4(让学生说出过程)。
解:方程两边开方,得x-3=±2,移项,得x=3±2。
所以x1=5,x2=1.(并代回原方程检验,是不是根)
4.其实(x-3)2=4是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原方程展开、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把这个展开过程写在黑板上)
(x-3)2=4,①
x2-6x+9=4,②
x2-6x+5=0.③
二新课
1.逆向思维
我们把上述由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的变形逆转过来,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妨试试把它转化为(x+m)2=n的形式。这个转化的关键是在方程左端构造出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完全平方式(x+m)2。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问:在x2+2x上添加一个什么数,能成为一个完全平方(x+?)2。(添一项+1)
即(x2+2x+1)=(x+1)2.
练习,填空:
x2+4x+()=(x+)2;y2+6y+()=(y+)2.
算理x2+4x=2x·2,所以添2的平方,y2+6y=y2+2y3,所以添3的平方。
总结规律:对于x2+px,再添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就能配出一个含未知数的一个次式的完全平方式。即.+()④
(让学生对④式的右边展开,体会括号内第一项与第二项乘积的2倍,恰是左边的一次
项,括号内第二项的平方,恰是配方时所添的常数项)
项固练习(填空配方)
总之,左边的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问:如果左边的一次项系数是负数,那么右边括号里第二项的正负号怎么取?算理是什么?
巩固练习(填空配方)
x2-bx+()=(x-)2;x2-(m+n)x+()=(x-)2.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8495.html
上一篇:分的教学方案
下一篇:南京求学漫记魅力射窦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