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反思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
5动物儿歌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运用形声字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重点)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儿歌,用括号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那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学生读儿歌并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桌之间互相学习。)
师:孩子们,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你画出了哪些词?
生1:我画出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谁画得和他一样?你们真棒!小动物被你们从儿歌中找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
生2:(信心满满)认识!
师:(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看看,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谁来读一读?
生3:我来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出示没有拼音的动物名字)看一看,这回没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
师:你说得很对!还有补充的吗?
生5:蚂蚁的蚂,右边念mǎ,加上虫字旁也念mǎ。
生6:蜻蜓的蜻,右边念qīn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小青蛙》课堂教学实录
3小青蛙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重点)
师: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读这首儿歌: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
好让禾苗不生病。
师:(出示清、睛、晴、情、请)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五只小蝌蚪,你能读读它们的名字吗?
师: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五个字:把青山的青加上一个目字旁就是睛;把青草的青加上一个三点水旁就是清水的清;给青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晴天的晴;给青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事情的情;给青加上一个言字旁就是请坐的请。
师:你们真会记生字。给学过的青加上一个偏旁,就是今天要学的字,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你们简直就是识字大王,不仅记住了生字,还能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
生1:老师,我发现这五个字加这些偏旁是有原因的。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生2:我们小组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识记这五个字。(师生共同修改这首儿歌,修改完的这首儿歌为: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师: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
生:偏旁不同。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
(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从而学会方法、学会学习。这一部分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后,我又拓展了学习内容,以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走到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识字的内容,体现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的生活中识字的观点。最后出示的儿歌,引导学生感知形声字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课堂教学实录
2姓氏歌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组织游戏,在趣味中有效诵读、识记、积累(教学重点)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游戏吧,我们现在来玩个拍手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回答不上来,你就算输了。想不想玩呢?
生:想。
师: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照着我的样子答。
拍拍手,做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师:听清你们要怎么回答了吗?
生:要把姓拆开来介绍给大家听,好让大家知道是哪个姓氏。
师: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玩一玩。(指着一位小朋友。)
他姓什么?
生齐:他姓吴!
师:什么吴?
生齐:口天吴!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胡!
师:什么胡?
生:古月胡!
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王!
师:什么王?
(生一时说不出来。)
师:除了把字拆开来介绍,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如:什么王?国王的王。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问答游戏。(略)
师:接下来,大家两两组合,来玩这个问答游戏。
(生生游戏)
赏析:游戏,能使课堂增加活力,充满情趣。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不是仅仅使用游戏的激趣功能,而是让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游戏规则,使学生获得生字识记的不同方法。在这生动有趣的问答游戏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自我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边玩边有机渗透儿歌内容,整个活动就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学生不仅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巩固了生字的识记,还积累了祖国多样的姓氏。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堂教学实录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细读感悟(教学难点)
(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
生2:没有井就没有水喝。
生3:我知道了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1:不方便。我是从很远的这个词知道的。
生2:还有挑。
师:谁能做一个挑的动作?(生做动作)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生1:我会觉得很累。
生2: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
生3: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弄洒。
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多的力气。
师:毛主席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心里会怎么想?他是怎么做的?
生:毛主席看着他们那么辛苦,所以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出示: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师:有了水井之后,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生1:他们很高兴。
生2:不用很辛苦地去挑水了。
生3:吃水方便了。
师:以前吃水很不方便,现在却变得方便了,这都是谁的功劳?
生:毛主席。
师:如果你是村里的人,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
生:毛主席,谢谢你。
赏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撰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课文的间隔和距离?这个教学片段努力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有了水井之后,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
20咕咚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重点)
师:听到咕咚的声音,小兔子吓了一跳,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他心里会很害怕。
生:(害怕)这是什么怪物啊?
生:(大声喊道)快逃啊!
生:
师:那你们有没有像小白兔一样,被吓一跳呢?
生:在家里,我正在认真地写作业,突然,书掉到了地上,吓了我一跳。
生:
师:那拔腿就跑这个词你能理解吗?
生:跑得很快(学生可能不够准确地理解这个词。)
师:(出示老鼠见猫逃跑的动画片)看
生:(笑,体会其意。)
师:你们现在知道拔腿就跑的意思了吗?谁能用该词练习说话。
生:拔腿就跑就是迈开步子拼命地跑。
生:老鼠见到猫拔腿就跑。
生:小偷看见警察拔腿就跑。
生:
师:那你们能试着看动画片读一读这段课文吗?看谁能读出小兔子惊慌、害怕的心理。
生:纷纷举手
赏析:体会和感悟都是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形成或落实的。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启发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表演动作以及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来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体会小兔子那种十分惊慌、害怕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18\小猴子下山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理解本文说明的道理(教学难点)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读课文,然后结合插图进行交流。)
师: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了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1:(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黑板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2: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接着在黑板上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照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
生3:(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4: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5: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6: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了什么?
生7:小猴子没有追上小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这只小猴子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呢?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8: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都没有预习好。
生9:我打扫卫生时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反省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赏析: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11彩虹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亲历阅读实践,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学生整体读文自学第二自然段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谁能说说文中的我想怎么做?
生:我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上桥,把水洒下来,浇在山上的田地里。
师:哦,原来小女孩是想浇田地。那么,文中哪些语句是写我想怎么做的呢?画一画,再读一读。(学生读后,教师将句子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找得真准,想一想,小女孩这样做时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和同桌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师:发现读得好的同学了吗?推荐一个给我们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生:我推荐王明,因为她在朗读的时候声音很轻快。
师:为什么声音轻快就好呢?
生1:因为帮助爸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生2:因为小女孩帮助爸爸做事很快乐。
师:掌声欢迎王明为大家范读。(生王明范读)
生:我推荐李丽,她在读的时候,感觉很幸福。如果我是爸爸,我一定很高兴。
师:掌声欢迎李丽为大家范读。(生李丽范读)
师:文中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呢?你们知道吗?能把描写我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画一画,再和小组同学读一读吗?(接下来在教师点拨中展开汇报交流)
赏析:在本环节设计中,教师以‘我’想怎么做和小女孩这样做时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和同桌读出你此时的感受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互读互补,并在推荐朗读中将学生对人物语气和心情的理解引向深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点火器,学生亲历阅读体验的这一过程成为导火线,最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的理解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焰火。
10端午粽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品味课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