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一在人群中挺立教案的教学方案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在人群中挺立教案的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第三框教案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铸就生命信条

学科

思品

总课时数

一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全一册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11课第3节页码第130-136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框通过故事阅读、模拟通信、拟订道德信条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进行培养道德,并把道德的关涉群体扩大到国家和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大德”这一更高的追求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坚持道德信条,追求人生的“大德”,在人群挺立。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人生道德信条:“公”“廉”“仁”。追求人生大德。

教学难点人生有大德。教学流程第3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点燃道德明灯。2、书写道德信条。3、人生有大德1、师:生活中美德的形成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2上一节课从反面告诉我们美德形成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从正面思考怎样培养美好的品德。3、指导学生阅读p131-132的“瑞恩的井”(1)你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是谁?(2)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德?(3)小瑞恩为什么成为青少年的道德?4、指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5、指导学生阅读p133-的短文(1)、你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2)、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6、做人不仅要有基本道德准则,更应追求大德。指导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135“联合国为他下半旗”一文(1)联合国为什么为周恩来下半旗?(2)请再举一些像周恩来一样有大德的人。(3)每人写一条反映大德的名言生答(或举例或概括阅读课文并思考和回答问题分组活动:互找道德闪光点为自己设计一组道德信条全班静听朗读,准备思考和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旧课,为引入新课以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课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思考明白道德楷模未必是伟人、名人,平凡人中也不乏有令我们肃然起敬的道德楷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楷模。通过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道德闪光点的自信。使学生牢记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以大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板书设计课

铸就生命信条

1点燃道德明灯

2书写道德信条

3人生有大德

jk251.coM小编推荐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实现。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法律与公民的关系,法律与公民的生活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四)教学设计:法律如何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以及制裁犯罪,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这对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具体案例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理论,教师再进行讲解。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本。准备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歌词思考:“法律是一盏引航灯”“法律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创设情境、共同感悟

小品《不该发生的事》:两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最后演变成大打出手,导致一同学骨折、一同学受到法律制裁。

思考:执法机关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治安管理处罚法》。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应如何行使权利和和履行义务?

提问之后教师总结:课本第10页至13页。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阅读14页中学生张华的事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让法律这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雨?从15页正文中找依据并续写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不同途径的故事结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最后选出组代表在班上交流。

思考: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是怎样解决的?

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思考: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学生回答: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四、收获平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时完善板书提纲)?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放飞思维、巩固创新

学生巩固本课所学。

思考15-16页谢英的故事,书面回答课本问题。

践行情景对话展示:一小组出示情景,其他小组思考应对措施。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播放歌曲《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来结束本课。

梯形的中位线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2)如果,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计论证明方法,教师总结).

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

求证:.

分析:把EF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

说明:延长BC到E,使,或连结AN并延长AN到E,使,这两种方法都需证三点共线(A、N、E或B、C、E)较麻烦,所以可连结AN并延长,交BC线于点E,这样只需证即可得,从而证出定理结论.

证明:连结AN并交BC延长线于点E.

又,

∴MN是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复习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

(其中a、b表示两底,h表示高)

因为梯形中位线所以有下面公式: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测得,顶点B、C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182.

说明:在几何有关计算中,常常需要用代数知识,如列方程求未知量;在列方程时又需要根据几何中的定理,提醒学生注意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

(1)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

(同一个题没下有两个结论,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

(4)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用投影仪)

学过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后,可以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8、P189中10、11.B组2(选做)

九、板书设计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的教学方案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来描述客观问题,学生常常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②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时圆心位置的确定.

2、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有关“连接”的实际问题,画出比例图,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又获得了知识;

(2)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概念引出——理解——实际应用”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的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通过对“连接”等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通过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连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渗透”世界上很多事物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连接的原理,初步掌握线段与圆弧连接、圆弧与圆弧连接的实质,会进行各种连接.

教学难点:

连接原理的正确理解和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使AB、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已知:如图,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使与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O2=R1+R2.

2、以O2为圆心,O1O2为半径作,使与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连接等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对作图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连接的意义,能对具体图形熟练地进行弧连接.

教学难点:

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教学活动设计:

(一)概念复习与理解

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C)

(A)将一段弧和一条线段连到一起的图形叫连接;

(B)一段给出半径的圆弧可以和一直线连接;

(C)两段给出不等半径的圆弧可以用内、外两种连接方式连接;

(D)两段圆弧内切就是内连接.

练习2、内、外连接的区别是(C)

(A)内连接两弧在连心线同侧,而外连接两弧在连心线两侧;

(B)内连接两弧在切点同旁,外连接两弧在切点两旁;

(C)内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

(D)内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

(二)连接图形的应用

例3、(教材P148)如图,要把零件中直角A加工成半径为15mm的圆角(即用一条半径为15mm的圆弧连接边AB与边AC)在图上画出这条圆弧.

分析:圆弧的半径已知,要画出这条圆弧,只要求出它的圆心即可.因为圆弧要与AB和AC都相切。所以圆心到边AB和AC的距离都等于15mm,实际上四边形AEOP是正方形,它的顶点O在∠CAB的平分线上.

(参看教材P148)

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写出画法,画出图形.

练习:把两边长分别为8cm和5cm的矩形的4个直角改画成圆角,使圆弧的半径等于1cm.

(三)展示作品

对上节课课外作业中较好的连接图形,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四)小结

1、连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表面形状.

2、任何一种连接的问题经过分析后都能转化为基本图形:“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内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外连接.

3、连接的关键是确定所求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4、线段可在一点处与两条弧同时连接.

(五)作业教材P154中18,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三圆两两相切,切点分别为C、O、D,与半圆O分别切于点A、E、B,请你找出图中除线段AB和弧以外的6条从A点平滑过渡到B点且没有重复弧的路线,并指出在经过个点处是什么连接(内连接、外连接).

经典初中教案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学案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学案

第三课时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教学案)

主备人:刘文秀审核人:使用者时间:

目标点击: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2、能力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目标:从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知道法律的重要作用。

解读重、难点:

“积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奉献意识是本单元学习的根本目的,因而如何承担社会责任,采用何种形式奉献社会,自然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学法推荐:

1、联系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了解赢得社会赞成票的正确途径。

2、通过身边的榜样,感悟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学前准备:

1、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记录令我们称赞的瞬间。

2、对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至少找两名同学作出评价,并请他们提出建议。

学习流程

(一)、教师导入:(2分钟)略

(二)、自主构建:(10分钟)

1、我发现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2、知识结构整理:

(三)展示交流

(1)阶段小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对组内共疑的问题在班内寻求答案。(2—3分钟)

(2)活学活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想一想,他们是如何赢得社会的赞成票的。(完成后把你的观点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共享。7分钟)

我的选择:

我的认识:她(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赞成票,是因为:

------

我的打算:我最想得到(谁的)赞成票,为此,我打算:

------

(四)重点探究(13分钟)

有意义的的双休日

双休日为我们发展个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安排好这一自主性极强的时间,让自己的双休日过更有意义,相信这是许多同学关心且烦恼的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这一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任务进行探讨、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1)我心目中描绘的有意义的双休日是这样的:

(2)我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3)请你在同学的帮助下,解决上述问题,并对未来的双休日作出设计。

(五)巩固提升(5分钟)。“感动班级”人物评选

候选人推荐:

主要事迹:

我设计的颁奖词:

(六)课外拓展(1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确定一名推荐人,并为他制作一张海报进行宣传。(宣传海报应包括推荐人姓名,主要事迹,推荐理由,颁奖词几个要素。)

附:自我评价与反思:

参与题目自主构建展示交流

重点探究巩固提升

参与次数

参与形式

今天的收获

需要改进

之处

三角形的中位线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

3.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画图测量,猜想讨论,启发引导.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2.说明定理的证明思路.

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BC、DA中点,AM、CN分别交BD于点E、F,如何证明?

分析:要证三条线段相等,一般情况下证两两线段相等即可.如要证,只要即可.首先证出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可证出.

4.什么叫三角形中线?(以上复习用投影仪打出)

【引入新课】

1.三角形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线.

(结合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可做一练习,在中,画出中线、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DE是的一条中位线,如果过D作,交AC于,那么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得是AC的中点,可见与DE重合,所以.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同样,过D作,且DEFC,所以DE.因此,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①为便于同学对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可引导学生分析此定理的特点,即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第二个结论是说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来选用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用其中结论).②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应指出,当一个命题有多种证明方法时,要选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证明.

由学生讨论,说出几种证明方法,然后教师总结如下图所示(用投影仪演示).

(l)延长DE到F,使,连结CF,由可得ADFC.

(2)延长DE到F,使,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FC.

(3)过点C作,与DE延长线交于F,通过证可得ADFC.

上面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得出ADFC,再由得BDFC,所以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DFBC,又因DE,所以DE.

(证明过程略)

例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学生根据命题,说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如果连结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H对边的关系,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同理,

∴GHEF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小结】

1.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证明思路.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1(2)、4、7

九、板书设计

经典初中教案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当积极关心、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关爱社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慎重许诺,履行诺言;自我反思,学会承担责任,努力履行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体验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人生追求。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第一目:我是集体的一员。其一,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其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第二目: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其一,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其二,要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其三,要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一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当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青少年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第二目: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社会需要互助与关爱。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会带动更多的人与你同行。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一目: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地承担责任。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一次函数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2、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会求一次函数的值。〖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教学难点: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教学过程〗比较下列各函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提示:比较所含的代数式均为整式,代数式中表示自变量的字母次数都为一次。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时,一次函数就成为叫做正比例函数,常数叫做比例系数。强调:(1)作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其中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的函数?其中符合什么条件?(2)在什么条件下,为正比例函数?(3)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它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做一做: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系数和常数项的值各为多少?例1:求出下列各题中与之间的关系,并判断是否为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1)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玉米株数与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2)正方形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3)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钱与所存月数之间的关系。此例是为了及时巩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相对比较容易,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解:(1)因为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所以平方米能种玉米株。得,是的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2)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不是的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3)因为该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月所得的利息为,所以本息和,是的一次函数,但不是的正比例函数。练习:1.已知若是的正比例函数,求的值。2.已知是的一次函数,当时,;当时,(1)求关于的一次函数关系式。(2)求当时,的值。例2:按国家1999年8月30日公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XX元部分的税率为10%(1)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元,且。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元,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小明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600元,小聪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800元。问她俩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提示:此题较为复杂,而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可能很生疏。所以讲解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这些名词的含义要予以说明。尤其是根据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要举例说明。例如,某人某月工资收入为24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应纳个人所得税为。讲解第(2)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意义,表示的是工资中应纳税的部分,所以不能把题设中的工资额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个人所得税。解:(1)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2)小明妈妈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小聪妈妈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将代入函数解析式,得答:小明妈妈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55元,小聪妈妈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75元。练习:教科书,1,2。作业:教科书a组,b组;作业本(2)。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255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