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探索活动角形的面积 教案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探索活动角形的面积 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设计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师: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师: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师: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师: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我们是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2:我们小组是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后推导出计算公式的。

生3:我们是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进行推导的。

……

师: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谁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板书)

师:刚才这个同学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语言再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师:不论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或者两个三角形,还是用拼摆、或者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这是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师:下面我们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巩固练习略)

jk251.cOm扩展阅读

探索活动――平行边形的面积教学指导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在通过操作活动中,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提出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新问题。随后,教材安排了两种提示性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教材安排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根据教材编写的安排,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建议按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说,在复习这些知识中,逐步将问题转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也容易形成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在具体设计教学中,虽然教材已经呈现了公园中一块空地铺草坪的问题,这是一个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的问题,但在个别的农村地区,可能学生对于铺草坪并不熟悉,所以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更为亲切一些。

二是在探索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方格纸以及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探索之用。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将事先准备的材料与工具拿出来,并提示学生:“如果用纸片当作草坪,那么如何计算这张纸片的面积呢?”随后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在他们开展探索时,可以是学生独立的探索,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式地探索。对学生用什么方法探索,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指导,任其学生充分地发挥。

对于探索后的交流与指导,教师可以先安排数格子的方法,在学生介绍数格子的方法中说明数格子的基本要求,以便让学生知道当出现不满1格时,都当作半格数的规范。学生在介绍剪拼的方法时,要追问学生,是沿着哪一条线剪的?因为学生在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剪法,但无论怎样剪,如果要拼成长方形,那么需要沿着高剪,这是学生必须理解的。同时,也应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他们明白转化的目的。

三是在多种探索方法中,归纳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剪拼中,必然会呈现多种的剪法,为此,根据学生的多种剪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剪法中的共同特点,并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练一练〗

第2题

通过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一个活动的教具,通过教具的移动,逐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变形,从而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等积变形”。当然,在学生发现这一特点后,教师可以提供逆命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即“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

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角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

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4题口算下面各题,将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第5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梯形的面积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计算右面图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要“除以2”?

3.指出右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

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你能用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拼拼看,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交流、汇报,最后教师

总结三种拼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方法,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

3.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4.用字母表示公式。

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a+b)h÷2(板书)

5.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堤坝的横截面如右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2.计算下边梯形的面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怎样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30第3、4题。

2、优化作业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你会表示吗?

生:s=(a+b)h÷2

4、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应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释:举例说明“横截面”的含义。学生尝试计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p82第1题

四、巩固练习:p82第2题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p82第3、4题

教学后记: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积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获得感性材料,为概括出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是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说材料 教案精选


一、内容简介:本课出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8页,是为下一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重点: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简单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难点: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导入是通过装修房子铺卧室的地面,铺设卧室的地面,用什么铺比较好,这是学生常见的一种情景,较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去思维,进而让学生说出方法和理由。

新课中,先让学生观察面积图形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据研究小组交流以4-6人,为宜,结合学生的座次,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现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框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集思广益,对学困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平时训练要求),多少不限,有自己的方法即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视其情况,可适时参与小组交流,体现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展示时,让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方法,力求准确完整,教材体现了三种方法:数方格,分割法、大面积-小面积,数方格是直观、基本的方法,第2、3种方法是重点。教师的提问,讲解要详细,并作必要的板书,通过比较,加深对三种方法的理解掌握,重点是后两种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体现解法多样化的同时,说明后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陴益,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通过练习强化方法,注意让学生多想、多说出思维过程及方法。

总结反思时,先让学生说出本课时内容,对知识做一总结,教师做有益的补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强调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后,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课后探讨“还有别的解法吗”?作为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延伸。

角形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孟州市南庄镇田寺小学范希建【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4)巩固概念.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一)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性: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性质:稳定性

角形分类 教案精选篇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

教学准备:剪刀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教学反思:学生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概念。

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效果比较好。

6、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8页第1题。

2、猜三角形。

3、画三角形。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拓展:维恩图。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65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