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我有一盒彩笔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我有一盒彩笔精选,供大家参考。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画一条蓝色的直线,

那是小河流稻田。

画一个黄色的圆,

那是中秋明月挂在山尖。

画一条紫色的曲线,

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

画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

那是电视塔插入云天。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明天的海洋,

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

我画绿色的太阳,

为了让夏天凉爽。

我画结满面包的大树,

为了永远消灭饥荒。

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

为了在广阔的天空飞翔。

Jk251.coM编辑推荐

亿有多大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3课时教学内容一亿有多大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再设计一、引入谈话: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谈话:大家都会读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二、实践操作1、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本,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0本练习本大约所用的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3)进一步探索问题。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怎么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2、排一排。(1)实际测量长度。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2)列表进行推算。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3、称一称。(1)实际称一称。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解决第一问题。13亿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凑十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数一数,有几瓶。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

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

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

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存进问题银行,今后再取出来解决好吗?

(二)教学互动活动

1.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师: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师: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2.活动二:故事延续,方法迁移。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花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小花还想请你们帮帮忙。

想一想,算一算。

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

3.活动三。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送来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

②小组内交流,任选一小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组代表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几加9的加法,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把另一个数凑成10.

桌子有多长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桌子有多长(教材14~15页):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活动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组内四名同学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a.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b.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c.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d.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2)比较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想要测量结果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活动二:厘米的意义(1)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2)用食指和拇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3)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事物,介绍出来。(4)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活动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步骤(1)每个小组准备一条细绳,大家商量如何运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5厘米。(2)总结方法;(3)剪下同样厘米数的纸条。活动四:画线段(1)画一条3厘米和6厘米长的线段。(2)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5,6,10,11,12这几个刻度,能用这把尺子画出几条线段?你是如何思考的?活动五:测量(1)估计身边事物的长度,如文具盒、手掌宽、铅笔长等。(2)实际测量一下。活动六:综合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画出5厘米长度的线段。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几个刻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2.能力目标: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1.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教学反思

千克克吨/有多重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认识克、千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克、千克的实际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秤的资料。在让学生准备台秤、天平、有关图片、花生、苹果、硬币、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做过“背一背”的游戏吗?找三位学生(其中有两位轻重对比明显的)到讲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

(2)请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人是有轻重的。(板书:轻重)

(3)说一说我们教室里那些物体比那些物体重,哪些物体比哪些物体轻。

二、实践操作,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1、认识秤。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曾见到哪些秤?

(2)出示图片展示各种秤。

(3)介绍台秤和天平。

2、认识千克。

(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称一下两袋盐,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找一找。找一找教室里或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4)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并实际测量验证。

(5)说一说生活中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6)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认识克。

(1)两袋盐可以用秤称出重量,那么1枚硬币也能用台秤称出重量吗?

(2)说明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在天平上称1克重量的过程。

(3)掂一掂。组内每位同学感受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感受1克。

(4)找一找。找一找教室里或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克,并实际测量验证。

(6)说明克可以记作“g”。

(7)单位换算。

说说在哪儿看见过“kg、g”?理解1千克=1000克

(8)练习千克和克的换算并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2、学校作业:

(1)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如: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等。

(2)单位换算

千克换算成克;克换算成千克

2、实践活动。(完成课本p20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质量,再称一称实际质量。

北师大版数学册单元有多重教案 教案精选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2、难点

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5课时

有多重(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践活动

我的

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

土豆我的

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课后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精选篇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积累词语。

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上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把一些字宝宝找出来让大家读一读,并说说记字方法。

(不会读的字挑出来,由小老师想办法教一教,同桌互读检查,全体齐读。)

2、同桌合作,熟读词语。

二、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1、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马戏动画片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特想亲眼看小动物表演的心情说一说。

2、课文中的小女孩她也很想亲眼看看马戏表演,她如愿以偿了吗?请(打开语文书40页)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a、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板书:李丹

b、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要去哪儿?板书:敬老院(演出)

c、爸爸有马戏票,李丹现在能去看吗?

三、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过度:多可惜呀,李丹当时的心情怎样呢?(出示李丹与爸爸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李丹在两件事不能兼顾时矛盾心情。

2、接到爸爸的电话后,李丹是怎么想的?请用画出来,然后同桌讨论:李丹到底该怎么做?板书:我必须去不能失信

3、你认为李丹是什么样的孩子?假如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4、可老师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李丹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的办法吗?(四人小组讨论)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举出事例(结合语文天地),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辩论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读诚信格言,使学生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学知识,学做人。

五、作业:

自读45页《朋友》,读后谈感受。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升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我必须去

李丹敬老院(演出)

不能失信

下册桌子有多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14页桌子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接到了机灵狗打来的电话,他说他们动物学校也想购买一批和我们一样的桌椅,可他们不知道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测量一下,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花边有多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4、汇报各自的算法:(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34×2+12×2=92(分米)(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34+12)×2=92(分米)三、拓展应用1、做一做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7cm44cm15cm22cm2、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四、小结: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1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