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完《艾滋病小斗士》(国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部分,同学们强烈地感受到小恩科西面对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一边为艾滋病病人鼓与呼的英勇壮举。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与“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声情并茂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读罢,我动情地说:是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与会代表的心灵,也催生了在座同学的情愫。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想对媒体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允许我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我将“话筒”送到举手的同学面前,开始“采访”。)
生1:我是某国卫生部的一位官员。听了恩科西的发言,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在人们对艾滋病还不很了解的情况下,一个小孩子竟勇敢地站起来为艾滋病病人说话,并提出这么多建议,他太了不起了!
生2:我是一位平民代表。我懂得了,我们不应该对艾滋病病人另眼相看,而要加倍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生3:我是艾滋病病人的亲属代表。听了“小斗士”发言,我已经不再害怕艾滋病了,因为它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可怕。回国后,我要教育人民接受艾滋病病人,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让他们拥有亲情,不再孤独。
生4: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要建议我国政府给艾滋病的孕妇提供药物,让他们的孩子不再受艾滋病感染。同时,改善艾滋病病人的生活、医疗条件,预防疾病传染。
…………
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真情的表白,我和孩子的眼睛湿润了。
【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望,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教学片段,我能顺应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以访谈的形式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顺应了学生阅读情感的需求。“文章不是无情物”,《艾滋病小斗士》作者通过对小恩科西的悲惨遭遇和顽强抗争的描写,目的是唤起人们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当学生解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出文中跳动的感情脉搏时,心中也会随着作者情感的起伏而激荡,并产生“情满而溢发”的冲动。这时,课堂采用模拟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抒发心中的感受,既顺应了学生阅读情感,又满足了他们的阅读愿望,真正体现了“情动而辞发”教学境界。
第二,体现了阅读方法的灵动与创新。灵动而富有创意的阅读,关键在于突破常规,突破平庸,能巧妙创设阅读情景,开发阅读个体潜能,提升阅读实践层次。随着文本的研读,我清楚地意识到:当文本的思想开始打动学生时,“代表们”心灵的“震撼”势必会引发学生心灵的“呐喊”。既然学生具备了交流的思想和动力,那么,让孩子当一回“会议代表”,直面话题,即兴畅谈,恰似水到渠成。案例佐证:学生在这种即时生成的开放环境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童心释放,表达流畅,他们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人。
第三,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鉴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读真文、说真话、做真人,在获得语文素养的同时,具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多元解读,从中发现和培养学生求“真”的意识与能力。就艾滋病而言,它作为当今世界性的头号疾病,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积极防治。在本案例中,我正是利用模拟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艾滋病的认识与倾向,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而所有这些,较好地丰富了语文阅读的内涵,促进了阅读质量的提高。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陈静
研究背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往往会人云亦云,使讨论不能深入与全面,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
案例评析:
1、第一次的合作学习,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说说“你心目的母亲是怎样的?”语言优美,叙述角度各不相同,说明合作达到了目标。
2、第二次合作,部分小组合作要求不清楚,导致合作时一人说一点,没有对孔子的话进行深入地讨论,以致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代表的都是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学习热情没有充分地调动出来。
在进行这次合作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第一步应是小组讨论,确定主题,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中的哪一点;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第三步,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认真倾听别人的答案,及时补充,组长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小组意见。第四步,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发表小组的看法。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得不够。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在巡听中应该发现学生得错误状况,及时提醒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在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其他小组的意见,在学生不能深入叙述时,教师可稍加点拨。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
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
(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
(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
(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
(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
(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
(3)用竖式计算102×4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三、拓展运用
1、填空。
(1)0和一个数相乘得()
(2)0×2=6×0=0×9=1×0=
2、运用。
(1)用竖式计算:2×304=603×3=506×7=8×206=
3、拓展。
(1)第一个书架上有205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198本,第三个书架上有202本,第四个书架上有196本,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上大约有多少本书吗?
(2)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点评:针对知识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第11单元。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师写室。)生:(齐读。)室。师:室当什么讲?生:屋子、房间。师:说得对。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可以连起来读一读。生:扫一室。师:扫一室什么意思?生:打扫一间屋子。师:这是我们经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师板书扫天下。)现在你们有疑问吗?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师:问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扫一室与扫天下。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有什么问题?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师: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读了课文,可能有人还不太熟练,现在把课文再快速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师:老师把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识的和难读的词语都找了出来,(出示课件)看看谁能读准确。(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如:着实要读准字音zhuo。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读完一遍词语后,师再随意指名读。)师:认识了生字词。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问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生:陈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意去干打扫房间的小事。而薛勤却认为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师:看来,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生:第1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师: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生: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师:什么叫志存高远?生:就是有很远大的志向。师: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懒惰、散漫的意思。师:人志向远大、喜好读书是好事,而生活懒散却不是好习惯。在一句话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观点等正好相反时。中间就用但字连接。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师: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生:可以换成可字。生:可以换成可是。生:可以换成而。(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师: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能自己找找吗?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1.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生:我画的是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师: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生:陈蕃的书房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师: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陈蕃书房的脏和乱,那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生:这样写不好。虽然也在说屋子的脏乱,但是写得不具体。生:这样写让人看不出到底哪脏,哪乱了。生:原文中说桌子上满是灰尘,个满字可见灰尘之多。可是改后,就不能表现出灰尘多了。生:还有,地上有垃圾,表现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墙壁上有蜘蛛网,是多是少,也不明确。所以还是原文好。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首先,先写对这间屋子的总体印象是生: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师:(小结。)这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书房的脏乱,从而突出陈蕃生活的懒散。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2.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师: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生:我画的是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师:这一段你读懂什么了?生:陈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业,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师:陈蕃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对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不清扫屋子也不妨碍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们在读陈蕃的话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呢?生:要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读。师:好。那你们谁愿意试一试?(指名读。第一名学生读得不到位,师做了范读,然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3.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生:我画的是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从这句话能看出在薛勤到来之前陈蕃就在书房看书,他的书房都那么乱了,他还能呆得下去,说明他很爱读书。生:老师,我还从一个地方能看得出来。第3段说,他的书房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书房呆的时间很长,有可能边吃东西边看书,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读书。师:这么喜好读书的人,又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啊!可是生活上他却很懒散,让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当,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师:薛勤的观点是生: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师: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这样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得更好,为什么?生: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它语气表达的强烈。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好,那我们再读读原句,体会一下这种强烈的语气。(生齐读。)师:这里还有一个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师:看来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陈蕃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无成,所以才语重心长地劝陈蕃。那我们就再读读他俩之间的对话好吗?生:好!师: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生分段朗读。)四、联系生活,明白寓意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生:他会有改变的。因为文中说,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他一定会听的。师:他会怎么做呢?生:他会立刻收拾自己的书房。生:今后他也会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生:他会从小事做起。因为在干好小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养成一种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大事。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师: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他,好吗?(生鼓掌。)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师: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介绍陈蕃的资料,师读: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所称赞。)师: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师:那么扫天下呢?生:是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师: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到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是谁呀?(师指名刚才提此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师:所以有一句名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师: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齐读。)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师: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评析:刘老师的课堂教学温婉中透着灵动,洒脱中不失严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师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是学生对文本和精神的重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色回归。正像崔峦老师说的那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正是本文的重难点。因此。课堂伊始刘老师紧紧抓住题眼。由室依次引出扫一室与扫天下。刘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画、议,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彰显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在原点基础上的升华。学生从开课时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到结课时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轰天伟业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动的探究中形成和发展的。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亮点一,但字的换词处理。刘老师先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可是、但是、而等词语的替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使主人公陈蕃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为下文深入理解他不屑扫一室的性格特点打下伏笔。亮点二,句群的比较。在学习第三段时刘老师去掉满是、到处、不少等修饰成分,让学生与原文对比哪种写法更好?在比较中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当,领悟把内容写具体的科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亮点三,反问句的训练,体现层次性。刘老师通过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和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的句式对比,让学生体会语气的强弱,领悟反问句的特点与作用。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另一反问句,由学生转成陈述句,自然是水道渠成。亮点四,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刘老师紧紧抓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等词语,通过品读、范读、悟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悟陈蕃不愿做小事的糊涂思想和胸怀大志的自命清高。学生读出了词语的色彩,读出了词语的温度,更读出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整节课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构,相得益彰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1、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训练了解著名的作家及作品,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并掌握一些知识性的东西。
教学难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难点:有价值的争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辩题:给家里做事要不要报酬
二、学生准备发言提纲
三、分组
四、辩论开始
五、小结(根据课堂表现而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二题
1、预习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4、集体交流
参考答案:1、漫不经心挤眉弄眼前俯后仰无影无踪
2、短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份:(1)我做完作业从不检查,因此常出错误。
第二部分:(2—5)我写到错字很惭愧。
第三部分(6)我养成了认真检查的习惯。
3、题目:我培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我进步了
爸爸说过的对
爸爸笑了…
二、第三题
参考答案:
巴金《鸟的天堂》《海上日出》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跳水》
老舍《草原》《养花》《林海》《猫》《趵突泉》
1学生自己做。
2订正后记一记
三、第四题
1、自读短文,找出问题。
2、小组讨论如何修改。
3、班内交流
4、订正
5、读一读正确的
四、作业:搜集作文素材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兽”读shòu,不读sòu;“殖”读zhí,不读zí;“蔬”读shū,不读sū;“较”读jià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一、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课前准备:仔细观察一两种植物,认真研究,做好观察笔记。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一两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给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
板书参考:第一、交待植物生长的位置。
第二、植物的外形样子。
第三、观察、研究后的发现。
第四、自己对植物的态度、情感、等。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读了例文,知道怎样安排写作的顺序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8987.html
上一篇: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模板
下一篇:1分钟演讲自我介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