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学习 教案精选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在小学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学习 教案精选篇,供大家参考。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阙què须臾xūyú圪蚤gēzǎo濯zhuó

溅jiàn挈qiè樽罍zūnléi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拖男挈女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序齿排班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Jk251.coM编辑推荐

下主题学习汇报母爱导学案 教案精选


主题学习汇报(一)

《母爱》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导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

导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课前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节课我们学习《妈妈的爱》、《母亲》、《用生命谱写爱》,来进一步感受母爱。

二、分组学习

要求: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积累好词佳句。

4、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美读、赛读。

三、全班交流

1、指几名读课文。

2、说出由课文所想到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母爱。

四、将好词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母爱

《妈妈的爱》、《母亲》、《用生命谱写爱》

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主题学习汇报(二)

《母爱》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导学重点:

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课前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节课我们学习《老牛》、《鹿妈妈的故事》、《幸福的感觉》,来进一步感受母爱。

二、分组学习

要求: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积累好词佳句。

4、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美读、赛读。

三、全班交流

1、指几名读课文。

2、说出由课文所想到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母爱。

四、将好词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母爱

《老牛》、《鹿妈妈的故事》、《幸福的感觉》

教学反思: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 教案精选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峰峦叠嶂,茂竹修林,古刹清泉,美景佳景无数,古来今往赞美它的诗词文多不胜数,而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独辟蹊径,另立新意,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支妙笔特别重点写出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让读者仿如置身其中,读文的同时耳边也犹如响起鼎湖山上淙淙的美妙的乐韵。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

首先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人们的视野模糊了,景物也笼罩在烟雨中,这时听觉就更敏锐了,于是,“冷冷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显得分外清晰,格外悦耳,几句话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这里是山泉的世界,在作者的眼中,草木林石,名山古刹都失去了色彩,只有时隐时现,时断时续的时暗时明的山泉在流淌,在歌唱,作家一下子就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忘记了登山的疲乏,忘我地陶醉在由山泉组成的优美纯真的境界中。叮咚作响的泉声给山泉增添了无比的魅力。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泉是鼎湖山的灵魂,也是作家的至爱。他把山泉比喻成常常绕于膝下的顽皮嬉戏的爱女,足见作家喜爱山泉之情。所以在文中作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的形态,让人领略到了泉的神韵。他抓住了鼎湖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的特点,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夜寂静空灵的树林中传来是柔曼的、清脆的、厚重的、雄浑的泉声,象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语言考究,作家赋予了山泉强烈的旋律节奏美,音乐感很强。仔细吟哦体会,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句调都有强弱、高低的差别。以“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为界,前部分文字,语句短,节奏急,读来轻快脆亮,如深夜听泉,叮咚作响;后部分文字,连用四个排比句式,具体描绘泉鸣“层次”,句式长,音节缓,读来盘旋幽长,如琴声在山谷间回荡。读这样的散文,无异于聆听一曲旋律美妙的音乐。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作者能让淙淙作响的泉声“为琴为瑟”,实属美的善想者。康德也曾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想象力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可以使作者有可能冲破客观事物的局限,“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舜”,从而创造出神奇瑰丽、生动新鲜、光彩照人的艺术意象。作者通过想象,将主体审美感情真正融入到审美客体泉中,真正揭示了泉的丰富内涵,作者对泉的底蕴的理解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而更加深沉、更加强烈、更加饱满。小溪多么像小提琴的“轻柔”声,涧水多么像琵琶的“清脆”声,无数道细流多么像大提琴的“厚重”声,飞瀑急流多么像铜管乐的“雄浑磅礴”声。作家的善想把读者带进了音乐艺术的殿堂,听到的是泉声美的音符,感受是作者涌动澎湃的心曲。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

花朵教案精选篇


1花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花、朵、是、空、的、节、们”7个生字。会写“火”字,学习新笔画“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祖国的美,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火”;

2、难点:从读中感悟祖国的美。

课时安排一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读韵文的同时认识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看图说话。(屏幕显示:星光灿烂的夜空、焰火、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这幅画有关的课文《花朵》。

3、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看谁进步最快,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四人一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给读的同学以指导和帮助。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诗中带拼音的生字词:花朵、星星、是、夜空、的、节日、我们)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2、自己认读,多读几遍。

3、读给同桌听。

4、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自己先试试,再齐读。

5、(只出现生字:花朵星是空节的们)现在,谁还会读?师指名读后再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6、你能给哪个字找个朋友?用自己喜欢的词再说话。

7、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能把好方法教给同学们吗?

8、指导书写“火”

学生先观察笔画的位置及顺序,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写字要领(注意笔画“点”的写法):先上后下,第三笔、第四笔应从竖中线上起笔。学生仔细看,最后自己写,老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给大家。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知道了什么?

2、继续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直到你有了新发现。你又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一句?反复读,直到读好为止,并把你喜欢的词写进词语花篮中。

4、师生合作,老师引读:星星,是();焰火,是();我们,是()。

5、诗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什么是“花朵”?为什么“星星”、“焰火”、“我们”是花朵?其实还有更美丽的,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也是我们的祖国让一切变得光彩夺目,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献给祖国,让我们把爱读出来吧,能背的同学就背出来。

6、同桌互读互背,会背的同学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五、理解课文,进行延伸

1、我们的祖国这么美,诗中写得太少了,让我们来补充,看谁把祖国打扮得更美!老师先来(示范):

2、海浪,是大海的花朵;白云,是天空的花朵……

3、小组合作,集体朗诵。

板书设计:

1花朵

星星→夜空

焰火→节日花朵

我们→祖国

时 教案精选篇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练习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游戏、练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53页第3题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大家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猜一猜:用动物卡片盖住的那个数字最大是几?

2.课件出示53页第2题

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一种包装方法。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后,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和总结。

(二)综合练习:

1.出示54页第5题

先请学生做做小医生,看看他们做得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2.出示54页第6题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说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请学生灵活的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3.出示54页第7题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

(2)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

(3)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4.出示54页第8题

(1)问:这是个几边形?每边长多少厘米?

(2)圈一周是多少厘米?

(3)怎样求彩带的长?(“3×8+2=?”)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第1题,第4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家作业:随堂练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山寨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培养学生感受山寨的美以及发现自然美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祖国山寨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理解想象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有趣的现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课件:少数民族人物)。你们看,她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对,因为她们是少数民族的。她们不但穿的不一样,连住的地方也不一样。请看她们住的地方(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村庄,就叫山寨。

2、板书课题:山寨。认识山寨的寨(出示课件:少数民族住的房屋,从而让学生从图与字进行联系识记)。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读课文,不懂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2、多媒体范读课文。

3、检查读课文、词语、生字的情况。

(1)、多媒体显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小节读。

(2)、检查词语,运用课件设计成爬山活动,读对一个词语登上一步。

(3)、检查生字。先运用生字卡片进行多种形式的抽读生字,再运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讨论、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小组分享读书收获,交流不懂的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七拐八弯的山路、林遮树掩的景象。)

4、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音乐)

四、总结。

1、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山路。(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山路)

2、展开想象,你在上山路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山寨

七拐八弯

林遮树掩

课后反思:

《山寨》是一首很有情趣的小诗,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堂上以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山寨的美。由于这首诗比较短小,语言生动有趣,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边体会,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孩子的心灵,在熟读中成诵。

在教学挂图的运用上还存在不足,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到袅袅炊烟中若隐若现的山寨,再找一找隐约绵长的小径,体会山路的曲折蜿蜒,借助图画理解内容,更好地体会小诗的意境。

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系统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300千克30克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120克20千克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120克3千克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60克6千克60千克

三、填空

1、填空

4千克=()克8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3900克>()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单元 教案精选篇


检测目标:

1、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2、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主要内容:教材配套试卷

一、口算,主要训练学生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以内的加减法。

二、算一算,填一填。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改错。

五、解决问题。

考前思考:

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担心:计算较慢的学生时间不够。计算的正确率不够高,比较粗心。

练习反思1:

从学生练习完,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做完。看来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还不够熟练,还需要多多练习。

练习反思2: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计算比较粗心,满分不多,成绩并不理想。还需加强练习。

咏鹅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美。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感受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现《咏鹅》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这幅画漂亮吗?这首诗背过了吗?

师: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好吗?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师总结:

骆宾王,幼年就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二、指导朗读,讲解诗意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

生:写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2、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3、名句赏析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对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三、全课小结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90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