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6、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营造商场情境)
教师:星期天,小红、小明一起去逛商场,瞧,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买台历。
教师: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我知道每本台历6元。
学生2:我想知道买2本台历需要多少元?
教师: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抽生回答并说出计算的过程。生看大屏,提问题目标展示
1.编口诀,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
2.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用6,7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引导自学1.8本、9本台历各多少钱?编出6的乘法口诀。2.看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3.7个、8个星期各有多少天?编出7的乘法口诀。4.看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学例1,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计算6、7的乘法算式得数,并编出口诀。引导学生发现6、7的口诀的排列规律,并很快记住口诀。用口诀计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1.把口诀填完全。六六()()八五十六七()四十九()四十二七九()六九()2.说出乘法算式的积,并说出计算时用的口诀。6×9=7×6=8×6=9×7=3.完成练习九的1、2、3题。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6、7的乘法口诀6×6=36六六三十六7×7=49七七四十九…………6×9=54六十四7×9=63七九六十三教学反思学校班级姓名
除法——(5)练习二
学习内容:第七册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与预习
(1)口算练习二第3题(竖着做):先独立完成,再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下一行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44÷490×6016×6270÷60
15×446÷295÷5180÷30
(3)练习二第4题。
(4)练习二第1题: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写出商是几。
二、合作交流
1、复习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改。
2、练习二第5题(竖着做):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商是几。
比较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练习二第6题:在小组内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竖着看)
4、练习二第7题:先读题理解题意,并在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再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最后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里最大能填几
19×()<10052×()<347
2、填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7,余数最大是()
625÷35的商是()位数
3、3□6÷3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
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______
4、730÷□□=□……10
四、回顾反思新课标第一网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和课后作业
练习二第2、6、8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二.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四、总结。
——教学反思: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2页,必做:练功房和聪明屋。选作:活动角。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重难点:三边关系的运用。一、预习课本p33—34,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九,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二、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