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加减混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时间:2022-02-15 加减混合教案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教学内容:p75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养成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

3、在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理解加减混合的算理(虽然一年级的小朋友说清楚算理也是难点,但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说算式意义的时候大部分表达已经不错,所以我把这部分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第二步的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6+4=9-2=

5+2+3=10-1-4=

二、探索新知

(1)先加后减

师:小朋友们见过天鹅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天鹅!

出示天鹅情境图

师:小河里一共有几只天鹅?

汇报:小河里一共有4只天鹅(在说的过程要规范学生语言,用完整的句式表达)

动态演示:飞来了3只天鹅。

师:飞来了几只?

生:飞来了3只天鹅。

师:还剩下几只呢?用算式表示。

板书:4+3

师:我们的小天鹅玩累了,要走了。

动态演示:又飞走了2只【zw5000.coM 作文5000网】

师:你能把刚才的过程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汇报,完成板书:4+3-2=5

比较: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和练减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加又有减

揭题:加减混合

读一读:4加3再减2等于5。(读的过程有必要用上“再”,我觉得这也是对算式的理解方式,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计算)

师:结合小天鹅的图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生汇报:原来有4只小天鹅,先飞来了3只天鹅,又飞走了2只天鹅,剩下5只小天鹅。

(第一个学生在说的时候可能会很困难,可以先请一个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先示范,在大大表扬这个学生之后,接下来的学生也会学着他这样说一说)

师:你能计算以下这个算式吗?

要求:1、计算为求正确最好能做一做标记2、边计算边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扮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先算4+3=7,再算7-2等于5。

师:说一说5是怎么来的?

生:是通过算出4+3=7,再用7-2算出来的

(2)先减后加

师:现在小河里是几只天鹅?

生:一共有四只天鹅。

师:小天鹅玩累了,飞走了几只?

生:飞走了2只天鹅。

师:看到飞走了几只啊,又有几只小天鹅飞过来了,那飞来了几只?

生:飞来了3只天鹅.

师:你能用刚才的图列出一道算式?

生汇报:4-2+3=

师: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同桌互相说)

生:原来小河里有4只天鹅,先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天鹅,现在一共是5只天鹅。

师:不做标记快速算一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不做标记是为了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记在脑子里,从而提高计算的速率)

生汇报:4-2+3=5

先算4-2=2,再算2+3=5

师:说一说5是怎么来的

生:先算出4-2=2,再算2+3=5

三、练习巩固

1、做一做

摆小棒:摆出7根,先拿走3根,再拿进来4根,列出一个算式

7-3+4=7

2、算一算

7-6+5=8-4+3=

6+0-2=7-0+3=

找一个算式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在做加减混合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做好标记,第二步计算不能忘记。

3、拓展提高

课本77页最后一题

jk251.cOm扩展阅读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案精选


课题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内容教材第4页的例1、例2;练习一的第1-4题预习题1.脱式计算:42-8+1624+15-19362 628 74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我的困惑当堂检测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26 3444-27+13678+36-29412 82.算一算79+64-77142 71693-26+84890-235+168515 10314185 63.一套运动服90元,买4套这样的运动服的钱可以买几双120元的运动鞋?4.一箱24听装可乐72元,欣欣要买3听,需要付多少钱?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意进行加减混合两步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发兴趣,温故导新。

(1)口算。

2+4+1=9-2-6=6+1+2=7-2-3=

10-4-3=3+3+4=8-1-5=5+0+5=

(2)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列式计算。

①先出示鱼缸中有4条黑金鱼,再出示有3条红金鱼,又放入2条花金鱼,问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教师问:这种把三个数加起来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加)

②先出示鱼缸中有9条金鱼,拿走3条,又拿走2条,问还剩几条?

学生口述后列式:9-3-2=4

教师问:这种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减)

教师问:在计算连加、连减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2.指导探索,学会新知识。

(1)教学例1(金鱼图)。

教师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并分组讨论图意,③教师问: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先算4加3等于7,7表示什么?再算7减2等于5,5表示什么?

(2)教学例2(鸽子图)。

教师运用投影或图片分步出示鸽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

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说一说算式中的4、

5分别表示什么?

(3)归纳小结,说清算理。

教师问:观察今天学的算式与以前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同学们观察分析得很好!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式题。

师问:计算加减混合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3.质疑调节,强化算法。

教师问:今天学的知识小朋友们有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觉得今天学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容易错?

教师讲:计算的关键是要记住计算时的运算顺序和把第一步的得数记清楚。

(1)计算并口述过程。

(2)数学医院(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号,错的在括号里打“×”号。全班用反馈牌反馈)。

4+2-1=7()2+2+1=5()

4-1-1=4()

(3)计算。

5+4-4=6-5+8=3+3-3=

8+2-3=7-4+5=4-2+8=

(4)连线。

课后小结:个别学生理解不好。

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万以内数加减法回顾整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回顾整理(2)

课型

复习课

1.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2.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3.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4.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呈现。1、揭示课题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2、回顾呈现①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②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③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二、梳理归纳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3)学生口述算式。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三、拓展应用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2、72页第六题信息图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④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320+200=520(元)●154+160=314(元)115+80=195(元)154+115=269(元)160+115=275(元)154+80=234(元)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把18支钢笔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18÷9=2(支)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2、作业:完成72页6题。

优秀小学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学习了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晃六年就要过去了。出示一组欣赏反映学校生活、成长的照片。

今天,还有短短一个月时间我们就要分别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回忆起小学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记忆涌入我们的脑海。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小学生活的哪些场景?自由读,概括地交流。

3、指名5人分别读读。交流时指出省略号的作用。

作者构思多么巧妙,他把小学六年的生活浓缩在一天当中,选取典型场景来进行叙事。小学六年的生活怎么样,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交流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4、六年的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讲讲你六年来印象最深的事吗?全班交流。

5、六年一晃就要过去了,引读第三小节最后三句话。

课件出示,你想说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感受老师辛劳,激起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1、这六年来,我们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诲,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又像我们的朋友,陪伴着我们茁壮成长。

2、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对老师怎样的情感。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出对老师浓浓的感激、眷恋之情。

4、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把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体会对老师的感谢、关心和留恋。配乐朗读。

5、读了这段话,是不是也触动了你的心弦,让你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能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吗?

6、出示:“老师呀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时,您是大树,你是海洋。”你理解吗?你能照着样子再说几句来赞美老师吗?

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您是——

五、学习课文五、六两节,激发对老师、母校的热爱、和依依惜别之情。

1、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该怎样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引读:我们要送给老师歌,送给老师火热的诗句,来表达我们的感激和热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以诗的形式出示第5节。

2、要表达这种感激、热爱和深深的眷恋,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理解“炽热”。

交流后出示最后一句话,体会“小树”和“大树的含义”。

3、总结:同学们,明天我们即将毕业,让我们在歌声中赞美老师,在歌声中畅想未来吧,就像文中所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来回报母校,回报老师,你的母校——南京市同仁小学会为你感到骄傲。

跟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以《话别》为题,给老师、同学或母校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小学生活的难忘,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和赞。

优秀小学教案Unit优秀小学教案newterm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unit1单元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chinese,science,computerstudies,english,aweek.2.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和会写句型whatdayisittoday?it’s…whatlessonsdoyouhaveinthe…wehave…whatsubjectdoyoulike?ilike…3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elcomebacktoschool.nicetoseeyou.howaboutyou?4.了解元音字母o在单词闭音节中的读音。

单元

教学

重点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chinese,science,computerstudies,english,aweek.2.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和会写句型whatdayisittoday?it’s…whatlessonsdoyouhaveinthe…wehave…whatsubjectdoyoulike?ilike…3.了解元音字母o在单词闭音节中的读音。

单元

教学

难点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chinese,science,computerstudies,english,aweek.2.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和会写句型whatdayisittoday?it’s…whatlessonsdoyouhaveinthe…wehave…whatsubjectdoyoulike?ilike…3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elcomebacktoschool.nicetoseeyou.howaboutyou?4.了解元音字母o在单词闭音节中的读音。

小数加减 小学教案范例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问题情境

1、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分组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只要合理就行。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效果比较好。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有:5—0.42;5.01—5

85-34.7主要原因是数位没对齐,忘记退位.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092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