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明确什么是责任。懂得每个人都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明确学生作为学校和班级的成员所负有的责任。
3.具有集体主人翁精神,参与集体事务,为集体做事,爱护集体的荣誉。
学习重难点:了解承担责任或不承担责任的不同后果,强化其责任意识。
学习过程:
一、小老师导入:
1、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地努力成为这个集体的主人,要为这个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承担应有的责任是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方法。
2、说说我的理解:什么是责任?
二、新课学习
(一)我们是主人
1、案例导入:回到家发现有小偷正在搬你家的电视时会怎样?
(维护自家利益的,借此夸奖学生有责任感。但有些同学只是对自家的事负责任,对其他的事就不一定这样关心了。)
2、责任从哪里来的?
分配的任务:由权威的人赋予某人的责任。如:老师布置的作业。
职业的要求:每一份工作都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如:爸爸是一名记者,他要对新闻保持敏感性。
法律规定:法律赋予人们的责任。如:交通法规规定不允许人们闯红灯。
传统习俗:习俗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赋予人们责任。如:出门在外,经常给父母报平安。
公民身份:作为国家公民,意味着承担一定的责任。
因此,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朗读体会p19正文)
3、讨论p19“李雯的想法”思考题。(既不利于班级发展,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二)我们的责任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
看书p20页。题写表格“我在集体中的责任”。例如:
我的责任承担责任的好处承担责任的代价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值日给大家带来一个清洁的学习环境。花时间、不能参加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大家埋怨、被罚……
从“班级管理日志”你体会到什么?
承担责任不仅有利于集体,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2、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可以有多种方式。(p21小组情景对话)
思考:怎样为集体做贡献?
①要学习螺丝钉精神,做好集体分配给自己的事;
②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1、关键时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时的责任。(p22交流)
三、过关练习
1、自行完成练习题
2、小老师组织评讲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当积极关心、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关爱社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慎重许诺,履行诺言;自我反思,学会承担责任,努力履行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体验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人生追求。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第一目:我是集体的一员。其一,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其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第二目: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其一,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其二,要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其三,要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一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当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青少年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第二目: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社会需要互助与关爱。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会带动更多的人与你同行。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一目: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地承担责任。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姓名课题
东南亚(2)
课型
新课
班级
七()班
课时
一课时时间
-3-15日
学习目标1、记住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记住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3、记住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我们已有所了解,东南亚的人文环境又有什么特色呢?二、自主学习 一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地形地势特点(1)地势:北高南低(2)地形:山河、分布2、河流与城市分布(1)河流:中南半岛的各大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河流两侧形成。(2)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二 华人、华侨集中地区1、东南亚是、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是近年来我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三、合作探究教材31页的活动题找出中南半岛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四、小节提纲——我努力我充实1、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地形特点:(2)城市分布与河流:2、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五、达标检测(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3、东南亚位于__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二:选择题:1.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a.缅甸、老挝、越南b.老挝、柬埔寨、越南c.泰国、老挝、越南d.越南、老挝、缅甸2.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a.大山众多、平原少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c.多平原、少山地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3.马来群岛地形特点是()a.地形崎岖,山多b.火山地震多c.多长河,水资源丰富d.平原广土壤肥沃三:读图填空1、读“东南亚图”回答:(1)半岛、群岛:a、________b、________(2)洋、海峡:c、________洋d、________洋e、________海峡(3)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
教学
反思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请学生思考: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以小组(2人一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动物的行为学案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独特的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错点:动物学习行为。
易混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漏点:动物学习行为。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6页——p98社会行为上面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阅读材料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6)、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的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赶快回答吧!加油!
2、请同学们阅读p97社会行为——p100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2)、特征:群体内有明显_____
成员间有明确_____
群体内有明显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动作、_____传递信息。
(4)意义:利用_____
控制_____
拓展提升:
1、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2、社会行为(1)、特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
达标检测
1、选择题
(1)、今年的国庆节,王岩同学在青岛的“海底世界”看到海豚的顶球表演,海豚的这种行为属于()a.适应行为b.经验行为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
(2)、除哪种动物外其余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a.蜜蜂b.蚂蚁c.蝗虫d.白蚁
2、非选择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的作用,由______和______获得的。甲:无母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猫无微不至的关怀,你看它像爱护雏鸡那样把小猫掩藏在自己温暖的翅膀下边。这两只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它们把母鸡当作了自己的猫妈妈,并且同它顽皮嬉戏,甚至会亲热地去舐母鸡的羽毛。但是,当小猫长大以后,它们最终会离开这位义母。乙:这是一只失去了雏鸟的美国红雀,它来到养鱼池边,对浮出张口求食的金鱼,立刻塞给它一条捕捉来的昆虫,就如同喂自己的雏鸟一样。就这样,红雀喂金鱼连续了好几个星期。丙: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是拿不到的,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请说出以上行为是______先天性行为,______是学习行为。学后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说出食物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水分、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
2、说出五谷杂粮根茎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奶类等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3、根据有关性质及变化,推测、鉴定营养成分的种类
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表达、分析能力
2、学习认识事物的途径之一——尝试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
1、认同食物选配与人体健康生活有密切联系,关注饮食与营养
2、关心家人的饮食健康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鉴定三大营养物质的存在
教学难点:
充分组织生活经验与已知,运用、分析中获得有用信息,全面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中心,以讨论法、实验法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末末同学为家人准备的三餐的故事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末末同学为家人准备了汉堡当三餐,用料有面粉、生菜、鸡蛋、牛肉、黄瓜、奶油、牛奶。
说出自己的看法。
为家人
选配三餐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些食物做三餐?选好后让我们比较以下是谁的三餐有营养。
列举一日三餐的食物。
归纳:常见食物类型有五谷杂粮根茎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奶类等;食物中有主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水分、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
介绍自己的三餐食物选配。说出理由。
通过实验鉴定食物中的
主要营养成分
一日三餐真的为我们提供了这些营养物质吗?看看末末是如何鉴定面粉、鸡蛋、牛肉、黄瓜、奶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面粉加入水在滴加碘液变成蓝色;鸡蛋清加入热水凝固;黄油在纸上按出油斑。
分析末末的操作:根据提示,末末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说出鉴定三大营养成分的方法。
现在有以下问题,需要大家分组探究,请分组选择课题并实验:
你的三餐食物中哪些有淀粉(或油脂或蛋白质)?淀粉(或油脂或蛋白质)主要存在哪些食物中?各类食物中主要含什么营养成分?
提示: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等安全事项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分组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请各小组介绍本组探究情况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测试与小结
小结各类食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
让我们用电脑来测试食物中的营养。
利用网络资源,对末末选配的食物汉堡进行测试,了解到三大营养物质应该有合理比例。
课外延伸
请课后上网测试自己的三餐食物以及探究实验,填写一张评比表。
课外探究:烹饪方法、食物的混合等对营养物质的影响、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等
《登岳阳楼》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解题
1.投影出示课题
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
3.简介背景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
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
2.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3.配乐竞读
学生评议,教师点结
4.师生品读
(1).品读意境:(投影)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痛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
(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5.比较阅读
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
明确:
相同处: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
不同点:
————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
————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
————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
————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
6.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
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
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导学案
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重点培养自立能力要多实践、多锻炼
一、预习检测1、依赖心理的危害?(了解即可)
2、如何培养自立的能力?(理解并识记)
3、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理解)
二、合作研讨1、阅读教材41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2)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2、阅读教材41--42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
(2)假如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3、阅读教材43--44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在以上情景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犯了哪些错误?缺少什么能力?
(2)培养自立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归纳提升
李强强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中学后很想自立,可做了几天就觉得很累,这时父母也说:“好了,强强等你长大了,自然就能自立了,现在有父母照顾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李强强心想也对,这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学习。
(1)李强强的想法对吗?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和李强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当我们有了自立的意识后,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五、达标闯关1.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要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只有()a.告别师长,走向自我b.挣脱家庭牢笼,独自闯天下c.明确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d.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2.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a.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做到自主c.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d.梨子的味道很好吃,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3.基础训练选择题
六、收获平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