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第6-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一、整理回顾
1、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学生回忆,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主要是:长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计算方法)
2、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相同之处?
二、运用练习
1、选择题
(1)当一个圆柱的底面()和高相等时,展开这个圆柱的侧面,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a、直径b、半径c、周长
(2)一个圆柱体有()个面。
a、2b、3c、4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1:1圆柱与圆锥的高的比是()
a、1:1b、3:1c、1:3
2、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6题。
(1)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怎样求第3个问题?
3、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7题。
(1)先引导学生分析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有余力的学生用两种方法完成。
(3)组织交流校对。理解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8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再比较,找发现的规律:容量比体积小。
2、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9题。
理解不同的卷法,教师提供数据(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学生分别计算这两种卷法得到的体积。
四、阅读你知道吗?
四、阅读你知道吗?
补充:
1.沿着一个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的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怎样旋转体积最大?
2.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多少木料?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体积等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
11整理和练习(2)
教学内容:
第16页9~11题及“探索和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练习,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4.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各类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思路,能合理、自觉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作好第13题的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上节课,我们将第一单元的部分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运用我们所学的这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0题。
(1)理解题意,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
2.完成11题。
(1)读题,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
(2)学生解答。
3.补充以下题目:
(1)爷爷上周取出一年前存入银行的XX元钱,扣除利息税,爷爷连本带息一共拿到2073.53元,这家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利息税率是5%)
(2)根据教材练习二种第4题的征税标准,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2月份收入2400元,应纳税多少元?
如果2月份交税125元,2月份收入多少元?
如果2月份税后净收入是3470元,纳税多少元?
(3)买一辆汽车,分期付款购买要加价7%,如果现金购买按“折”交货。赵叔叔算了算,发现分期付款比现金购买要多付7200元。你知道这辆车的原价是多少吗?
三、探索与实践
1.完成12题。
(1)同桌间交流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和身高。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2.完成13题。
(1)根据课前调查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通过计算谈谈自己的想法。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四、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评价与反思。
学生就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评价情况。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6页6~12题。
教学目的: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等式的性质,体会解简单的方程的数学根据是等式的性质,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数学简约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流程:一、出示天平图,激活记忆。⑴出示天平图。让学生说说有关天平的知识:相等,等式;等式的性质;方程,解方程。⑵揭示课题复习课。二、复习展开。⑴辨析,明确解题思路。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6+x=14x-4<14y-2816+y=14+x50 25=250>20-5先说说辨析的理由,再整理找方程的思路,一是先找等式,再找含有未知数(字母)的;二是先找含有未知数(字母)的,再找等式,最后小结,找方程离不开等式和含有未知数两个要点。⑵解方程,简约过程。板演:解方程x+25=37x-25=3725+x=37例x-25=37x-25=37解:x-25+25=37+25解:x=37+25x=62x=62用简约过程的格式再解方程,说说简约过程中运用到的等式性质。完成练习一中的第7、9两题。⑶适当拓展解方程的范围。比较x+25=37和25+x=37两个方程,说出解方程的另一个数学根据运用了加法交换律。推想:由方程x-25=37推想开去25-x=37,减法没有交换律,所以暂时不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拓展:试用其他方法求得未知数。⑷完成课堂作业。练习一中第10、11题。三、适度拓展,为后续学习作准备。⑴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图中的未知数。思路1:用算式解答。思路2:列方程解答。⑵形象地、多角度地感悟等式的性质。完成练习一中的第6题。口答练习一中的第12题。12.吴兵买了1本练习本和3枝铅笔,张兰买了7枝同样的铅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几枝铅笔的价钱?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课本本阶段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以利于更深入地理解。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地喜悦,增加教学地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本阶段地知识教学方法:交流合作法、观察法教学手段:投影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这一阶段你雪到了什么知识,向大家汇报,老师适时板书:2---5的乘法口诀。(投影出示口诀表,学生背)2、学生用口诀求商。(请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方法)3、倍的认识。(请学生说说对倍的理解)4、投影出示教材第54页的内容“丰收图”。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到了一个阶段,知识丰收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果园里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仔细观察,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果园里公有24可桃数,我还知道了每篮能装6个桃。生2:我看到地上没有装入篮子的的桃子是18个。生3:我知道了要一是4箱桃子,有4摞。生4:我还看到了一辆汽车装了12箱桃子。(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生1:地上的桃子能装几箱?18÷6=3(篮)生2:3辆汽车能装多少箱桃子?12×3生3:每行有几棵桃树?24÷3=8(棵)……5、与同伴说说以下的内容(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2)最满意的数学问题……(3)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学生可以到投影下展示自己得意的作业等。(二)基本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练习。1、填表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表格略)2、口算。(第55页“练一练”第1题、2题)(三)思维训练1、教材第55页练一练地第3题。2、找规律,填空。(1)2、4、6、()、()、12、()、()。(2)()、()、12、16、20、()、()、()。3、填空。4×5=3×5+()2×8+2=2×()3×9-()=244×8=5×8-()4、教材第56、57页地4——6题。5、老师指导学生做教材第57页第7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地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对学过地知识掌握地更牢固了,对学数学更有信心了!)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1、你学到了什么?2、我的成长足迹3、练一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6876.html
上一篇:优秀模板
下一篇:找质数 小学教案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