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酸的甜的教学设计精选

随着小学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小学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酸的甜的教学设计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谈话引入新课。

有许多小朋友都喜欢吃葡萄,今天老师请你们摘葡萄,看谁摘得多。(出示生字卡片)那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我们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二、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会儿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这个故事。

过渡:

(二.学习四自然段)

1)先看看第四自然段,女生读,看看小猴子想干什么?(吃葡萄)

2)我们来看看葡萄长什么样子吧。(出示课件葡萄)谁能来描述一下。(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评价到位)

3)这么香甜的葡萄小猴子特别想吃,读一读这个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句子中哪个词语可以知道小猴子特别的想吃?(迫不及待)

4)比较句子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5)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抽读,点评,师范读)

6)孩子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迫不及待呢?谁能用迫不及待说句话?(2,3个)

7)这时小兔来了,它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注意后面是感叹号,说明这里的语气十分的强烈,再读。

8)我们一起再齐读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三.学习2356段)

1)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生)原来他是听说的。看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原来小兔是听小松鼠说的,那小松鼠又是听谁说的呢?读读第2自然段。

3)小兔子和小松鼠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猴子,看看他们是这么说的?(分角色读5,6段)

(四.学习7段)

1)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有亲自去尝过呀,小猴子听了他们的话决定怎么做的呢?(出示: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2)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有了大口大口的吃可以说明?(这葡萄很甜)

3)换词:你还能说小猴子怎么样吃起葡萄呀?(可以观察一下图片上小猴的表情,神态。)

4)想象一下小猴子会一边吃一边说什么呢?

5)见小猴子吃得那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了一颗,味道怎样?(啊,真甜!)

6)那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感受一下三个小动物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五.讲读第一自然段)

小兔子和小松鼠真不明白,小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三.小结

原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狡猾的狐狸闹的一个天大的笑话。小朋友课文中的四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教室,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呀?

小结:是啊,小狐狸又没有亲自去尝过,他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这就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四、写字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个生字朋友。观察“狐狸”相同的地方是?(反犬旁)学写“狐”书写,点评

jk251.cOm扩展阅读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围绕“金钱的魔力”,体会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以及“我”的改变,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国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品析,体会托德和老板的势力、贪婪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并能初步模仿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魔力。谈谈“魔力”。

2.揭示课题,完整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3.介绍课文:马克吐温《百万英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思考:金钱有怎样的魔力?

2.交流反馈:引导体会托德与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初步感受金钱的魔力。

三、板块结合,研读人物

围绕学生的交流,重点研读以下三大板块:

板块一:精品细读,剖析“托德的笑”

1.在金钱的魔力下,托德最夸张的表现是什么——“笑”。

●研读第一种“笑”:

(1)对话互动,体会托德的见钱眼开。

(2)写法对比,感受作者独特细腻的笔调。

●研读第二种“笑”

(1)读通语段,感受笑的丑陋。

(2)回文想象,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朗读加深理解。

2.引渡“笑”之根源,介绍“百万英镑”,进一步感受“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本板块我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引领学生抓住托德最传神的“笑”理解他的贪婪,初步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神态与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板块二:入情朗读,揣摩“老板的话”

1.尽情读老板的语言,揣摩老板的个性。

2.入情朗读,展现老板讨好、奉承的个性。

3.小结:再一次体会“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有了“板块一”的引领指导,本板块我将扶放结合,在教师预设的引导下,学生重点自主解读老板的语言描写,读中感悟老板的阿谀奉承。)

板块三:自主探究,感悟“我”之变

1.回文体会金钱的魔力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自主读文,圈圈划划描写“我”的语句。

2.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颇为胆怯”体会之前的“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2)引导学生想象“我”说话的语气,理解之后的“我”的高傲与神气十足。

3.学法迁移,随堂练笔

(1)体会作者刻画“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物时的表现手法的不同。

(2)对于“我”,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

“我”站在穿衣镜前,得意地欣赏着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提示:请你试着选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

(3)交流学生的写话。

4.小结:这张百万英镑让一个胆怯的穷光蛋俨然成了一个高傲的阔佬!更深层次地体会“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在前两个板块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抓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因此本板块,教师将放手让学生在读读划划、静思默想中自读自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四、点击名著,延伸课外

介绍马克吐温以及他的语言风格,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

板书设计:

金钱的魔力

托德老板“我”

笑说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难点】

让孩子通过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若有新词句,应给予适当指导或讨论来解决。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并回忆自己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事。生字卡(做好提前预习生字)将课文读通顺等等预习工作。幻灯片(从事各种劳动的图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发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

生:老师,我想略读课文应该就是简单的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意思,说的很有道理,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槐树的孩子》板书课题,重点出示生字“槐”,读课题。

师:见过槐树吗?谁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下?

2、读了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槐乡的孩子平时都爱干些什么?

师:好,就顺着你们自己的思索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自读课文

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请生当小老师,巩固生字、字音。

2、你们喜欢槐乡的孩子们吗?说一说槐乡的孩子可爱之处。

归纳:

⑴勤劳懂事儿。

⑵吃苦耐劳。

⑶以苦为乐。

3、论不懂之处,预测:槐树,槐米(幻灯片图片理解)形象直观。耷拉着,炊烟。

四、读全文

去体会一下孩子们的可爱!先自读或同位齐读。你认为可爱的地方?

再齐读。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在学习时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妈妈的账单》,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对文本进行理解问题的能力。

2、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对母爱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从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妈妈给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妈妈的账单》

2、《母亲》flash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有一首诗是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吗?那就是《游子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吧!(出示古诗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妈妈的文章,那就是《妈妈的账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账”字是什么部首,与“帐”区分。什么是账单呢?

(二)学习词语

通过预习,同学们划了很多易读错词语,一起交流。

(出示词语)齐读

(三)感知、理解课文

1、通过预习,思考:课文中讲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同学们多次提到了两份账单,指名读思考:他们有什么区别?(出示账单)

3、假如你是彼得的妈妈,看到小彼得开出的账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体会)

4、彼得妈妈让小彼得如愿以偿,同时也开出了一份账单,假如你是小彼得,读着读着,你想到了些什么?十年中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小组讨论)

5、教师引语:而正是这样一慈爱、精心照料孩子的母亲,却在每一款项后面都写了0芬尼。如果这里不填0芬尼,你觉得应该填多少?(学生交流:无限、无价)

6、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母亲》(播放动画)

这一切的一切能用钱来衡量吗?不能!这是一份无价的账单!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深情来读一读妈妈的账单(齐读账单)

7、我们被这份浓浓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小彼得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羞愧万分)你从哪里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我们整堂课都被爱包围着,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板书爱字,画心

(四)作业: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把你的话写下来,读给妈妈听

(五)诵读结束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一预习检测

1、上新课之前,我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我会读

传递陆地彼此托起星辰洁白的帆

2、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手。我们的手能做什么动作呢?我们用手做的动作有的代表加油,有的代表胜利。有的指点迷津,有的传递关爱,我们的手多么神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我们的手》板书课题

二交流释疑:

1、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手所传递的感情,进行仿照编写活动,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现在请大家用手翻开书,齐读这首诗歌。

3、出示课件:将这几句话中的是可以换成哪个字。学生自由读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4、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诗歌,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批注喜欢的原因。

(2)、带着自己的感受,同桌互相读一读。

5、自由学习,5分钟后检查。

6、交流汇报

(1)、师:谁来谈谈自己喜欢的小节。

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谈感悟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请同学们看插图,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散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很幸福。

师:你有过这样的幸福时刻吗?

生:自由说。

师:出示图片。你就是父母生命的全部,一头牵着爸爸的心,一头牵着妈妈的心。在他们之间传递着爱,传递着幸福,谁能带着幸福的感觉把这小节读一读。

评语:(!)这道爱的光芒,比灯还要明亮,亮的令人耀眼。

(2)从你那绯红的小脸上,老师感到了你们很幸福。

2、谁还想说说你喜欢那个小节?(指三名学生读并谈自己的感悟)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出示图片(汶川大地震、接见外宾)

是呀,孩子们,在发生大地震时世界各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在国与国之间搭起一座友谊之桥。接见外宾也搭起一座友谊之桥。

3、谁还想说说你喜欢那个小节?

师:为什么说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托起洁白的帆?

生:同桌交流。带着自己的理解同桌互读。

4、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指三名学生说说自己是带着什么语气读的,并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带着欢乐地语气读第四小节。

三、巩固拓展:

我们的手是电线,我们的是桥,我们的手是船,我们的手是小鸟,我们的手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仿写一小节(出示课件)。

是啊,因为亲情无限,所以作者说第一节。(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因为友谊无界,所以作者说第二节。(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因为心灵无暇,所以作者说第三节。(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因为欢乐无边,所以作者说第四节。(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四、课堂检测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比赛背诵诗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

(1)4×2=825×40=1000

40×2=8025×20=500

400×2=80025×10=250

师:这两组题首先我们先看第一组。竖着观察你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扩大10倍、100倍,积8也跟着扩大10倍、100倍。)学生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的说出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再看第二组你有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5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0缩小10倍、100倍,积1000也跟着缩小10倍、100倍。)

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说得不错。好同学们当我们发现这些之后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话总结一下?

小组讨论。

师巡视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师可适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话。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指多名同学说。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做几道题。(师板书15×6=90)

师:根据15×6=90老师再写一个算式让你算一算得数,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准。(师板书:15×24=

指明说答案,并说思考过程。

师:说得不错,通过用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题——师板书

15×30=15×48=15×36=15×54=

(让学生逐个按“积变化的规律”表述。)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说出23×4=

师指明说答案,并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然后师接着出题:230×40=23×40=

三、练一练

做第一题: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时着重然学生通过比较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做第二题:说出判断理由。

四、总结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自由读全文:

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摘出重点句:

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可是”)

四、默读课文:

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

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

(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4、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教师勾画板书。(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

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读出感情,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

师小结:改动后的这句,使人从无动于衷(板书)到纷纷相助(板书),这句话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心(板书)。

六、语言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三幅图,用有魅力的语言给图配上警示语。

给出空白的一句,让学生写自己选定的内容。

要求:能够打动人心,以情感人。

写好后,全班交流。

七、全文小结:

诗人让?彼浩勒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同学们,你们看,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学好它,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幸福。

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先让学生充分地数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头脑中初步形成有关10的具体数量,丰富了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由具体事物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接着抽象出数字10,经过两次抽象概括,初步建立10的数概念;最后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10”,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5、数字顺序。

(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来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吧!(9颗)

仔细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拨了一颗珠子,现在是10颗珠子),刚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9添1是10)。

(2)出示尺子。数字朋友已经在上面排好队了,你能帮助10找到它的位置吗?(10在9的后面)

(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较10与9的大小。

(1)10和9谁大呢?为什么?

(2)结合着点子图来说一说10和9谁大?

(3)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字进行排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知道数的顺序,了解数的大小。】

7、10的组成

(1)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快数数有多少个?但是礼物太重了,需要分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礼物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是怎样分的?

(2)学生汇报分法,教师板书。

(3)看到每一组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4)这么多的式子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把10个礼物分别装成两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助人的欲望,于是对“10的组成”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了最佳激活状态,不言而喻,“10的组成”将迎刃而解;随之,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10的组成”,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8、指导书写1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60页做一做。

2、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七精选


作者:漕桥中心小学洪丽英转贴自:漕桥中心小学点击数:11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七

第一课时

漕桥中心小学洪丽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简评:

这是洪老师在前黄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的一堂课。洪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作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一是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突出了学习的综合性;二是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徐伟健)

本文转载自

武进教育

(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com)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48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