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认识几分之几>教案优秀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自己的小学教案如何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认识几分之几>教案优秀模板,供大家参考。

认识几分之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对实物的操作,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谈话:(图片出示)森林里的小白兔们在采蘑菇,小白兔一会儿就采了一大箩筐(演示:12个)。聪明的小白兔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能拿出这些蘑菇的3/4吗?”

(1)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2)谈话: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算一算。怎样算呢?

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算式:12÷4=3(个),3×3=9(个)

指名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

(3)小结: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12÷4,求出每份是3个。再取出这样的3份,3×3,算出12个蘑菇的3/4是9个。

2、谈话:你还能拿出这些蘑菇的几分之几呢?是几个?先分一分,再和同桌说说可以怎么算。

二、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2)自己动手分一分,算一算。

(3)和同桌交流,看算得对不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分别按两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列式计算。

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

3、(图片出示)小白兔采了12个蘑菇,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小灰兔采了9个蘑菇,也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

它们送给妈妈的蘑菇同样多吗?猜一猜。

你愿意帮它们算一算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指名汇报算法。

提问:都是拿出所采蘑菇的2/3,为什么送给妈妈的个数不一样呢?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

(3)指名回答计算结果,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共同订正。

三、课堂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会用那些方法解决?

2.课后读一读第72页的“你知道吗?”,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JK251.com延伸阅读

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几分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1.认识。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一口气来说一说:2.用手势来判一判: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l.引导同学们掌握用1分1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发散思维能力。

3.使同学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分1分数认识时间的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迅速读取时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孙悟空)

师:可以孙悟空有个坏习惯,就是睡懒觉,看,同学都上学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师:孙悟空上课总是迟到,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吗?

预设;早点睡觉,叫他妈妈叫他起床,调个闹钟等。

师:孙悟空为了感谢同学们给他的建议,还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要拿到这个礼物,先要闯关。

生较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提高。

2.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老师提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小时?(1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几分,走一个大格是几分?(一个小格是1分,一个大格是5分)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分)

二、新课:

l.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1)出示教具钟,让学生根据钟面读出时间。并说是怎么看的?(先看时针指在9和10之间,所以就是9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3,对应的是15分,这个时间9时15分。)板书:9时15分

(2)老师将分针又转过2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老师一边拨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问答,边拔边数。(9时15分、9时16分、9时17分)

用什么办法还可以读出9时17分?(我先读出9时20分,再往回数3个小格(也就是3分),就是9时17分,)板书:9时17分

(3)屏幕出示另一个时间(7时52分)。

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请个别同学说出怎么看的,并请同学互评。

2.教材第82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取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过了几,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老师板书:

3时10分7时15分5时25分

3:107:155:25

2时40分10时45分6时50分8时55分

2:4010:456:508:55

3.教材第82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钟表外圈已有的分钟数就能很快读出时间。

观察时针、分针所指向的位置。(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

分针更接近刻度几?(分针更接近刻度1)

先读出几时几分?(先读出5时5分。)

再1分1分的数到分针指向的位置。(5时6分、5时7分)

板书:5时7分5:07

能不能用更快的方法读出?(钟表外圈已标有⑤,表示5分,再1分1分的数到5时7分)(利用圈外的分钟数,读出几时几分,而1分1分地数到4时22分)板书:4时22分4:22

(先读10时35分,再1分1分地数到l0时39分)(可以先读出10时40分,再往回数1分,10时39分。)

板书:10时39分——10:39

4.老师分别拨出下面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来。

11时25分9时35分7时25分8时40分

6时17分2时32分1时50分3时48分

12时9时半

5.每两人一组,一人拨表,一人读出时间。

6.练习十五第4题。

加几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9+2=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认识钟表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看钟面上的半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实物钟和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出示四个钟面时刻。(7时半、8时半、9时半、11时半)师: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明明去唐寨山游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几时起床,几时出发,几时到几时在唐寨山快乐地游玩?2、让学生试着说一说。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3、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想想,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学会看钟面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二、自主探索,展示成果1、小组个人展示(1)学生独立自学第93,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学习信息。)(2)小组内进行展示会,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相互帮助、质疑。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以小组为单位)生1:每个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生2:每个钟面上的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的中间。生3: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都指向6。生4:数字表示法,冒号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3、小结。三、检测成效,实践应用1、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2、游戏活动(1)师说几个时间,学生动手拨一拨。(2)同桌交换合作,一个说时刻,一个拨时间。3、拨出一个最喜欢的时刻,说一说在这个时刻做什么。(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上台讲一讲。)4、独立完成第95页第四题。四、总结谈话,拓展创新1、师生共同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告诉学生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孩子。2、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几百几教案 教案精选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百几十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2.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读出下面各数。

2003005009001000408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六百一百八百一千

3.出示例题挂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2)你知道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

4.揭示课题:认识几百几十。

二、认识几百几十的数

1.深入学习例题。

(1)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是450个小方块,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

(2)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板有100个小方块,左边有4板,是4个百,也就是400个小方块;每一条有10个小方块,右边有5条,共5个十,即50个小方块,所以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450个小方块。

(3)怎样把四百五十表示出来呢?试试看。

(4)反馈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全体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用阿拉伯数字写一写。

2.拨一拨,数一数。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70,然后一边拨算珠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

老师巡视,注意学生从390数到400是如何操作的。

(2)指名交流、演示,着重说说从390数到400自己是怎样拨的,怎样想的。体会“满十进一”的必要性。

(3)一十一十地数,试着从890数到1000。数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数。

(4)数给同桌小朋友听。

(5)交流,着重说说从990数到1000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写一写,读一读。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根据图填空后反馈交流。着重说说“13个十是130”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图独立写数,注意指导学生对齐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反馈时再要求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可指名学生读一读后再组织全体学生齐读一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再根据板演反馈交流。

(5)从刚才的交流中,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1.初步认识“一图四式。

(1)老师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学生尝试根据图写一道加法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由300+20=320联想出另一道加法算式。

(4)尝试根据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巩固对“一图四式”的认识。

(1)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的插图,组织学生理解图意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题组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7题。

四、布置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插图

4个百和5个十合起来是四百五十。

“想想做做”第5题教学插图

300+20=32020+300=320

320-20=300320-300=20

数学认识米教案优秀模板


科目:数学第2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认识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准备: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提问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可补充人身上的三把尺的介绍,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性材料的积累)(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操作发现)

1米=100厘米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选择恰当的单位名称一棵树高15()一本书的厚度约为2()一张床的长度是2()铅笔盒的长度约是20()(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数学下册几减几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387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