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上册线段直线射线角教学案

时间:2022-03-03 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教学案例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1、你能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吗?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8页。

(1)认识直线,知道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延长的。

(2)认识射线,知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也是无限延长的。

(3)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

2、尝试训练:教材39页做一做。

3、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9页“角”。

(1)什么是角?知道角的特征。

(2)了解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尝试训练:教材39页做一做。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教材44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45页练习七第8题。

3、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4、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JK251.com延伸阅读

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数学上册小明的天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探索新知识。

1说说钟面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2、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3、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4、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三、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37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